吸果夜蛾
吸果夜蛾屬昆蟲綱鱗翅目 (Lepidoptera)夜蛾科 (Noctuidae)。果樹害蟲,以成蟲刺吸果實汁液,造成果實腐爛和落果。除為害柑橘外,也為害蘋果、梨、葡萄等多種果類。亞洲、非洲、美洲、澳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分布,全世界約計 100種以上,中國已知50餘種。[1]
吸果夜蛾的發生,因種類、季節和寄生植物而異。在中國南方,4月為害枇杷,5~6月為害桃、李,6月下旬至8月為害杧果、荔枝、龍眼,8月中旬至12月為害柑橘。各種吸果夜蛾混合發生,但常以嘴壺夜蛾為主。山地柑橘果園的害果率常在10%以上。成蟲在果上刺孔,使被害果逐漸潰爛脫落。嘴壺夜蛾在中國南方一年發生4~6代,主要以幼蟲越冬;鳥嘴壺夜蛾約發生4代,以幼蟲、成蟲、蛹越冬;枯葉夜蛾 2~3代。3種吸果夜蛾發生世代常重疊,10月為害柑橘達高峰。成蟲於傍晚飛入果園,靜伏果面刺吸汁液。悶熱無風的夜晚出現量最多。氣溫降至13℃以下或風力達 3級以上時,發生蛾量驟降。防治措施主要是山區果園儘可能連片種植,選用豐產晚熟柑橘品種;果園周圍除木防己等幼蟲野生寄主,以杜絕蟲源;成蟲發生期間用人工捕殺或採取黃色熒光燈避蟲和果實成熟期前套袋等措施。
亞洲、非洲、美洲、澳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分布,全世界約計 100種以上,中國已知50餘種。依成蟲口器構造和食性分為兩類:①第 1性吸果夜蛾。口喙端部堅硬銳利,具倒刺,能穿刺果皮,直接為害健果,或兼害壞果。常見種類有:嘴壺夜蛾()、鳥嘴壺夜蛾()、枯葉夜蛾()、落葉夜蛾()、艷葉夜蛾()、彩肖金夜蛾()、橋夜蛾()、小造橋蟲()等。②第 2性吸果夜蛾。口喙端部柔軟,不具倒刺,只能在果實傷口或腐爛部分刺吸為害。主要種類有:旋目夜蛾()和蚪目夜蛾()等。
中國柑橘產區以嘴壺夜蛾、鳥嘴壺夜蛾和枯葉夜蛾發生較為普遍而嚴重。①嘴壺夜蛾。成蟲體長16~19毫米,翅展34~40毫米。體褐色,頭部紅褐色。前翅棕褐色,外緣中部突出成角;內緣中部內陷。幼蟲體長約38毫米,色漆黑,身體常彎曲成橋形(圖1)。在東南和華中廣大地區,發生量常占70%以上。②鳥嘴壺夜蛾。成蟲體長23~26毫米,翅展49~51毫米。體褐色,頭部赤橙色。前翅紫褐色,翅尖鈎形,外緣中部圓突,內緣中部內凹較深。幼蟲體色灰黑,有黑色條紋。頭部灰褐色。行走作拱橋狀(圖 2)。③枯葉夜蛾。成蟲體長約40毫米,翅展約105毫米。頭、胸赭褐色,腹部杏黃色。前翅暗褐如枯葉,自翅尖至後緣凹陷處有一黑褐色斜線。後翅杏黃色,有弧形和腎形黑斑各一。幼蟲體色黃褐或灰褐,有暗色線紋,頭部紅褐色,體前部常拱曲(圖3)。以四川發生較多,日本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