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周書·薛憕傳出自於《周書》,此史為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1]

目錄

原文

薛憕字景猷,河東汾陰人也。曾祖弘敞,值赫連之亂,率宗人避地襄陽。

憕早喪父,家貧,躬耕以養祖母,有暇則覽文籍。時人未之奇也。江表取人,多以世族。憕既羇旅,不被擢用。然負才使氣,未嘗趣世祿之門。左中郎將京兆韋潛度謂憕曰:「君門地非下,身材不劣,何不數參吏部?」憕曰:「『世冑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古人以為嘆息。竊所未能也。」潛度告人曰:「此年少極慷慨,但不遭時耳。」

孝昌中,杖策還洛陽。先是,憕從祖真度與族祖安都擁徐、兗歸魏,其子懷雋見憕,甚相親善。屬爾朱榮廢立,遂還河東,止懷雋家。不交人物,終日讀書,手自抄略,將二百卷。唯郡守元襲,時相要屈,與之抗禮。懷雋每曰:「汝還鄉里,不營產業,不肯取妻,豈復欲南乎?」憕亦恬然自處,不改其舊。普泰中,拜給事中,加伏波將軍。

及齊神武起兵,憕乃東遊陳、梁間,謂族人孝通曰:「高歡阻兵陵上,喪亂方始。關中形勝之地,必有霸王居之。」乃與孝通俱游長安。侯莫陳悅聞之,召為行台郎中,除鎮遠將軍、步兵校尉。及悅害賀拔岳,軍人咸相慶慰。憕獨謂所親曰:「悅才略本寡,輒害良將,敗亡之事,其則不遠。吾屬今即為人所虜,何慶之有乎!」聞者以憕言為然,乃有憂色。尋而太祖平悅,引憕為記室參軍。魏文帝即位,拜中書侍郎,增邑百戶,進爵為伯。

大統初,儀制多闕。太祖令憕與盧辯、檀翥等參定之。大統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為之頌。魏文帝又造二欹器。一為二仙人共持一缽,同處一盤,缽蓋有山,山有香氣,一仙人又持金瓶以臨器上,以水灌山,則出於瓶而注乎器,煙氣通發山中,謂之仙人欹器。一為二荷同處一盤,相去盈尺,中有蓮下垂器上,以水注荷,則出於蓮而盈乎器,為鳧雁蟾蜍以飾之,謂之水芝欹器。二盤各處一床,缽圓而床方,中有人,言三才之象也。皆置清徽殿前。器形似觥而方,滿則平,溢則傾。憕各為作頌。

[注] ①薛憕,約生活於北魏宣武帝至西魏文帝年間,為當時著名學者,文學家。②從祖:堂祖父。

譯文

薛憕字景猷,是河東汾陰人。他曾祖父薛弘敞,遇上赫連之亂,率領族人避難於襄陽。

薛憕很早就失去父親,家境貧困,親自耕作以養祖母,有了空暇便讀書學習。當時人不覺得他很出色.江南政權選人時,多以世族入選。薛憕既然流亡於此,就不被擢用。但他仗恃才能恣逞意氣,未曾趨附世祿之門。左中郎將京兆韋潛度對薛憕說:「您的門第地位並不微賤低下,自身的才能又不低劣,為什麼不攬衣揮拂恭恭敬敬地多去參見吏部?」薛憕回答:「『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古人都因此而嘆息,我不會如此去做。」韋潛度對人說: 「這位年輕人慷慨有志氣,只是生不逢世而已。」

孝昌年間,策馬回歸洛陽。原先,薛燈的從祖父薛真度與其族祖薛安都以徐、兗之地歸附於魏,其子懷雋見到薛憕,對他十分親善。正爾朱榮廢立皇帝,薛憕於是回到河東,在懷雋家中居住。不與外人交往,終日讀書,親手抄寫,將近二百卷。惟有郡守元襲,時時邀請他屈駕光臨,以平等的禮節相待。薛懷俊常說:「你回到鄉里,不經營產業,又不肯娶妻,莫非還要去南方?」薛憕自行其樂,不改自己的志向。普泰年間,任為給事中,加伏波將軍。

當齊神武起兵時,薛憕往東遊於陳、梁之間,對族人薛孝通說:「高歡起兵犯上,喪亂才開始。關中是形勝之地,肯定會出霸主。」於是與薛孝通一起到長安。侯莫陳悅聽說後,徵召委任為行台郎中,任鎮遠將軍、步兵校尉。侯莫陳悅害死賀拔岳,軍人都相互慶賀,只有薛憕對親近的人說:「侯莫陳悅本來就沒有什麼才略,又害死良將,失敗的結果,很快就會到來。我們將要被人所俘虜,有什麼可慶賀的!」聞者都認為很對,十分擔心。不久太祖平定侯莫陳悅,舉薦薛憕為記室參軍。魏孝武帝西遷,授予薛憕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封為夏陽縣男,食邑二百屍。魏文帝登基,授予中書侍郎,加安柬將軍,增加百戶食邑,進爵為伯。

大統四年,宣光、清徽殿剛建成,薛憕為之作頌。魏文帝又造二件欹器,一件是二仙人共持一缽,在一個盤內,缽蓋有山。山有香氣,一仙人又持金瓶站立器上,以水灌山,水出於瓶而注入器,煙氣從山中發出,稱為仙人欹器。另一件是二荷花在一個盤內,相隔盈尺,中間有蓮下垂於器上,用水注荷,從蓮而出灌於器中,裝飾以鳧雁蟾蜍,稱為水芝欹器。二盤各放置於一床,缽圓而床方,中間有人,稱為是三才之象。都放置於清徽殿前。器形像觥但呈方形,水滿則平,水溢則傾倒。薛憕均為之作頌。 [2]

作者簡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史學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關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逐漸升遷至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弘文館、崇賢館學士。唐初,經隋末戰亂之後,經籍圖書散亡,他奏請購求天下圖書,設專人補錄,被唐高祖李淵採納,終於使「群書略備」。又建議修撰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認為「如文史不存,何以鑑古今?」此議又得高祖讚許

令狐德棻在獨立主編《周書》以外,也參與編撰《藝文類聚》、《五代史志》、《大唐儀禮》、《氏族志》、《太宗實錄》、《高宗實錄》等10餘種史書。歷高祖、太宗、高宗三朝達40餘年。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後,諡號曰「憲」。令狐德棻一生從事史學著作,凡國家有所修撰,無不參與。[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