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松
周如松先生(1912年4月24日-2005年1月22日),她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傑出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於金屬物理科學研究與教學,孜孜不倦探索科學真理,素以勤奮、嚴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誨人不倦和淡泊名利而著稱。她高尚的道德風範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影響了幾代科學工作者。周如松先生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將永遠鼓舞晚輩們為祖國的現代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1]
周如松 | |
---|---|
出生 |
1912年4月24日 湖南長沙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ZhouRuSheng |
職業 | 金屬物理學家,教授 |
知名作品 | 《金屬物理》 |
目錄
人物簡歷
生平經歷
- 193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留校任教;
- 1936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留學,
- 1940年初她回到戰火紛飛、災難深重的祖國,先後在四川華西大學數理系,復旦大學數理系任教授,
- 1945年後一直任武漢大學物理系授。
個人成就
周先生在倫敦大學攻博期間,從事單晶體範性形變的研究,在金屬單晶範性形變規律的早期研究中有創造性貢獻。她在導師Andrade教授的指導下,在總結前人關於立方晶體的滑移方向和滑移面實驗結果的基礎上,針對體心立方晶體滑移面並不完全確定的問題,周先生與其導師共同提出了金屬的熔點及其形變時的溫度可能影響體心立方滑移面的論斷,自行設計實驗裝置進行研究,實驗結果證實了他們的論斷,這在當時是堪稱一流的工作,解決了當時金屬物理學中令人關切的問題。其後,她又與導師一起共同提出了能表徵形變溫度對體心立方晶體滑移面選擇影響的參量公式,提出了滑移面隨此參量增加而變化的規律。
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此一開創性貢獻長期為學術界所引用,在中國物理學史上寫下了濃濃的一筆。2003年三八婦女節中國物理學會專文報道了五位尚健在的最有成就的女物理學家,周先生名列其中。
周如松教授回國後一直執教講壇,作為物理系學術帶頭人,為學科建設、師資培養、教材建設、科學研究和學風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物理系的熱力學統計物理、金屬學、金屬物理、晶體缺陷與范性強度、專業英語等基礎理論課與專業課程都是由周先生首次開出,然後交給年輕教師。
1954年她領導創建了金屬物理專業,並指導晶體缺陷方面的研究工作。
1956年培養出第一批金屬物理專業畢業生。至文革之前,武漢大學金屬物理專業已辦成國內同類專業培養學生最多的專業,也是最有影響的專業之一。
文革後,她肩扛重振專業的重擔,辛勤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在數十年教學基礎上,主編了《金屬物理》教材(上、中、下三冊),1995年12月該套教材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她還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
社會貢獻
周先生排除萬難倡導科學研究,建立了內耗研究室,196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文革後,周先生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不顧年老體弱,繼續培養研究生,帶領年輕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在形狀記憶合金金屬玻璃以及非晶磁性合金特性研究中做出了重要成果。
周如松先生幾十年來,淡泊名利,不事張揚,為國育才。她以慈母良師的形象,為中國後輩物理學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