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周岱翰[1] 畢業院校,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汕頭人。現在星期六上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醫館出診。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主任醫師, 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教授,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腫瘤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專家,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現任東莞康華醫院副院長兼腫瘤醫學中心主任。 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衛生事業突出貢獻"證書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10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周岱翰
出生 廣東汕頭
國籍 中國
職業 腫瘤科主任,博士生導師
知名於 肝癌、肺癌、腸癌、乳腺癌等晚期癌瘤
知名作品新中醫
中醫藥研究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目錄

人物經歷

周岱翰,男,主任醫師,教授,腫瘤科主任,博士生導師,1966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原廣州中醫學院)醫療系本科。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廣東省中醫腫瘤治療中心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評審專家,中華醫學科技獎和中華醫學青年獎評委,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委,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主任委員。並擔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新中醫》、《癌症》、《中醫藥研究》、《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誌》等多家雜誌的編委。 在卅餘年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中,對中醫腫瘤學頗有建樹,是新中國成立後較早從事中醫藥治癌、中西醫結合抗腫瘤臨床探討和開設中醫腫瘤學課程的學者之一。平素勤於耕耘,潛心發皇古義,中醫對癌瘤的認識源遠流長,早在殷墟甲骨文就記載有"瘤"的病名,而相關論述、治癌特技、辨證方藥則流散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周教授指出,腫瘤辨證施治規範的形成始於《傷寒雜病論》,其六經、八法是現代中醫治療的繩墨,治學師古不泥;發展拓寬溫病學說,根據中醫理論、症狀分析、治後轉歸、實驗研究等對放射線的中醫藥屬性進行辨證,首先提出放射線屬"火邪"、"熱毒",辨證歸屬溫病範圍,在放療中配合清熱解毒、祛瘀通絡可減少放射毒副反應,放療後予以清熱祛邪、滋腎育陰可減輕後遺症、降低復發和轉移。在臨床研究中,學識衷中參西,醫技推陳致新,認為手術、放射、熱療及射頻、冷凍、化學藥物等祛邪措施,與中醫藥、支持及營養治療等扶正補虛配合,可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治肝癌強調清肝利膽、健脾益氣,開展肝癌移植術後復發的辨證論治;治肺癌首重解毒除痰、益氣養陰,探索中醫配合分子靶

向藥物對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療。 1978年開始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籌建腫瘤研究室,先後編寫廣東省中醫腫瘤專科班教材和大學選修課--中醫腫瘤學講義,1982年至1984年舉辦了3期廣東省消化系統癌瘤專科班,為全省基層醫療單位培養了一百餘名中醫治癌骨幹;1985年起在大學主講《中醫腫瘤學》課程;舉辦4期全國中醫內科腫瘤高研班;先後培養博士後4名(已出站2名),博士生10名(澳洲、越南、台灣各1名)、碩士8名,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研究生、進修生、中青年教師。周教授注重弘揚岐黃醫術,發揮中醫特色,多次出國講學,足跡遍及20餘國,每年皆有大量的外賓、華僑請求診治,飲譽東南亞、港澳台等地,作為中醫教授,登上西方高等學府談陰陽、論氣血、講傷寒、辨虛實、寫著作、收弟子,為香港醫院管理局顧問研究員,被皇家黑爾本理工大學中醫部聘為博士生導師。 受多年臨床經驗和治癒患者的啟發,研製蓮花片、鶴蟾片、乳核散結片、琥珀止痛膏等系列抗腫瘤中成藥;獲部、省、局級科技成果獎各1次;先後發表80餘篇論文及出版了《常用抗腫瘤中草藥》、《癌症的中醫飲食調養》、《腫瘤治驗集要》、《中醫腫瘤食療學》、《臨床中醫腫瘤學》等專著。基於他在醫療、科研、教學中的傑出出成就,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衛生事業突出貢獻"證書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人物榮譽

基於他在醫療、科研、教學中的傑出出成就,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衛生事業突出貢獻"證書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榮譽稱號

2017年6月29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周岱翰 "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享受省部級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待遇。[1]

醫術擅長

肝癌、肺癌、腸癌、乳腺癌等晚期癌瘤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腫瘤專科

出診預約

每周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專家門診

星期六上午(廣州中醫藥大學固生堂國醫館)

學術思想

在卅餘年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中,對中醫腫瘤學頗有建樹,是新中國成立後較早從事中醫藥治癌、中西醫結合抗腫瘤臨床探討和開設中醫腫瘤學課程的學者之一。平素勤於耕耘,潛心發皇古義,中醫對癌瘤的認識源遠流長,早在殷墟甲骨文就記載有"瘤"的病名,而相關論述、治癌特技、辨證方藥則

流散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周教授指出,腫瘤辨證施治規範的形成始於《傷寒雜病論》,其六經、八法是現代中醫治療的繩墨,治學師古不泥;發展拓寬溫病學說,根據中醫理論、症狀分析、治後轉歸、實驗研究等對放射線的中醫藥屬性進行辨證,首先提出放射線屬"火邪"、"熱毒",辨證歸屬溫病範圍,在放療中配合清熱解毒、祛瘀通絡可減少放射毒副反應,放療後予以清熱祛邪、滋腎育陰可減輕後遺症、降低復發和轉移。在臨床研究中,學識衷中參西,醫技推陳致新,認為手術、放射、熱療及射頻、冷凍、化學藥物等祛邪措施,與中醫藥、支持及營養治療等扶正補虛配合,可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治肝癌強調清肝利膽、健脾益氣,開展肝癌移植術後復發的辨證論治;治肺癌首重解毒除痰、益氣養陰,探索中醫配合分子靶向藥物對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療。此外,還擅長內外合治,有豐富的癌瘤外治經驗。率先在中醫院校開辦中醫腫瘤學本科教育,先後負責省、部級科研課題10餘項,為國家"十五""十一五"攻關課題負責人。研製抗腫瘤系列中成藥蓮花片、鶴蟾片等已批准投產,曾獲衛生部科技成果乙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三等獎,2010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

教學與專著

1978年開始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籌建腫瘤研究室,先後編寫廣東省中醫腫瘤專科班教材和大學選修課--中醫腫瘤學講義,1982年至1984年舉辦了3期廣東省消化系統癌瘤專科班,為全省基層醫療單位培養了一百餘名中醫治癌骨幹;1985年起在大學主講《中醫腫瘤學》課程;舉辦4期全國中醫內科腫瘤高研班;2005年在中醫院校率先開辦中醫腫瘤本科班和研究生教育,2008年於廣州中醫藥大學設立"周岱翰優秀博士論文

獎",先後培養博士後4名(已出站3名),博士生19名(澳洲、越南、台灣各1名)、碩士12名,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研究生、進修生、中青年教師。70年代至今發表專業論文80多篇,80年代後出版學術專著,包括《常用抗腫瘤中草藥》、《腫瘤治驗集要》、《中醫腫瘤食療學》、《臨床中醫腫瘤學》、《中醫腫瘤學》等8部。周教授注重弘揚岐黃醫術,發揮中醫特色,多次出國講學,足跡遍及20餘國,每年皆有大量的外賓、華僑請求診治,飲譽東南亞、港澳台等地,作為中醫教授,登上西方高等學府談陰陽、論氣血、講傷寒、辨虛實、寫著作、收弟子,為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中醫部聘任的首位外籍博士生導師。

國醫大師周岱翰養生有「三寶」:蘋果、白粥和清茶

國醫大師周岱翰今年76歲。他從醫從教50年,如今仍堅守在抗癌的臨床、教學、科研第一線,除了每周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出三個半天的門診,還要查房、會診、講學,帶學生、做科研、寫論文……他每天從早到晚,工作都排滿了。常年這樣連軸轉,他的工作強度連身邊的年輕學子也自嘆不如。笑稱自己是「70後」(70多歲)的他如何保持充沛的精力? 近日,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州日報社共同主辦「尋訪嶺南中醫藥世家」活動,健康有約工作室專訪周岱翰教授,聽這位國醫大師分享養生之道。

養生原則 :「三因」制宜 道法自然 「講到養生之道,其實中醫講天人合一、強調因人、因時、因地的『三因』制宜理念,是大智慧。」周岱翰說,中醫認為人與天地相通,日常養生防病,飲食起居要與自然相適應,這些觀點在中醫的典籍《黃帝內經》早有精闢的論述:「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固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周岱翰坦言,在幾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正是按《內經·素問》的養生原則而行。

「有句老話說得好:『合得主人意,便是好功夫』。」周岱翰解釋說,現在物質和精神生活大為豐富,人們熱衷養生,有更好的條件追求長壽,但要活得好,壽命長短是其一,生活質量也很重要。「合得主人意」,莫忽視個體差異,不要一味生搬硬套別人所謂「正確的做法」、過度壓抑自己正常的生理需要,搞得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做。

比如高血壓的病人不能吃得太咸,但有些人太淡就沒胃口,怎麼辦?只要控制每天鹽的攝入總量不超過醫生的建議,完全可以靈活些,吃咸點同時吃少點。

他以自己為例子:「我體形較胖,血脂稍微高一點,但日常飲食還是順其自然。只要總量控制,想吃就吃點,不然生活過得索然無味,同樣也不利於身心健康。」

視頻

肝癌——周岱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