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周志堅(1917—2005),原名周裕發。1917年1月12日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夏店鎮周家灣村。 周志堅是湖北省大悟縣夏店鎮周家灣村人。1929年3月到湖北省漢孝陂指揮部教導營當戰士,1930年2月轉到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一師三團三營七連。193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31軍的首任軍長,1953年7月,周志堅將軍親身參加了東山島戰役。

目錄

簡介

周志堅(1917-2005),原名周裕發。1917年1月12日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夏店鎮周家灣村。1929年參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周志堅歷任戰士、通信員,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二師交通隊班長、排長,紅九軍軍部交通隊副隊長、政治指導員,紅九軍第二十五師七十四團三營政治委員、副團長、團政治委員,紅九軍第二十七師八十一團團長,紅軍大學高級科學員,紅四軍第十師師長、第十二師參謀長等職。先後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和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作戰,以及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三次過草地。[1]

抗日戰爭時期,周志堅歷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一隊學員兼區隊長,中共河南省委徐州工委碭山干訓大隊教員、豫東工委軍事部長兼豫東八區保安司令部參謀長,豫鄂挺進縱隊參謀長、縱隊第二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縱隊平漢支隊(後改為第一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五師十三旅旅長等職。先後指揮部隊參加了白兆山、禮南、禮北、浠水、港十二、朱樂山、安家台子、關陽、尹家集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周志堅歷任中原軍區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山東省膠東軍區新五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三十一軍軍長。先後參加了中原突圍和膠東保衛戰、兗州、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州、廈門等重大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志堅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三十一軍軍長,總政治部高級幹部文化班學員,軍事學院戰役系學員,舟嵊要塞區司令員,政治學院學員,瀋陽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顧問,南京軍區顧問等職。1950年5月和1953年7月,他先後兩次在上級領導下,率領部隊進行渡海登島作戰,解放並從國民黨軍隊手中重新奪回福建東山島。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2年6月離職休養。2005年6月9日22時42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著有《八易春秋》、《崢嶸歲月》等回憶錄。

革命事跡

1939年初,河南省委組織部長陳少敏通知周志堅,讓他同由李先念任司令員的豫鄂挺進支隊南下,任挺進支隊參謀長,協助李先念工作,恢復鄂豫皖根據地,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打擊日寇和偽頑軍隊,建立了鄂豫抗日根據地。經過艱苦的鬥爭,部隊迅速從一百多人發展到一萬五千多人,於1939年底,豫鄂游擊挺進支隊改編為豫鄂挺進縱隊,李先念任司今員。為加強野戰機動部隊,把縱隊一,二,三團合編為平漢支隊,周志堅任司令員,方正平任政委。41年4月,豫鄂挺進縱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劉少卿任參謀長,任質斌任政治主任。五師用新翻號,下轄四個正規旅,周志堅任十三旅旅長。十三旅作為五師的主力作戰部隊,在鄂豫皖地區的軍事鬥爭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是李先念手中的一支鐵拳,是五師作戰的核心力量。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原軍區把野戰軍編為二個縱隊,周志堅任二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作為五師的主要戰將,周志堅始終參加了五師及中原軍區的軍事指揮工作。 1946年中原突圍後,周志堅將軍於1947年初經延安來到華東,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兼新五師(現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師長,1947年8月他組建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現在的第三十一集團軍)任縱隊司令員。作為華野十三縱(三十一軍)的第一任司令員(軍長),他即帶領這支新軍英勇征戰。直至1953年東山島戰鬥後離開這支英雄的部隊,他帶領這支英雄的部隊六年,寫下了這支部隊全部的光輝戰鬥歷程。十三縱這支華東戰場上的新軍,這個華野中的小弟弟在他的帶領下不到半年即成為華野的主力,成為一支非常能打攻堅戰非常能打硬仗惡仗的部隊。在齊家埠、掖縣、夏格莊、萊陽、兗州、濟南、曹八集、靈壁、上海、廈門等等攻堅作戰中攻無不克,特別是濟南戰役,十三縱最先突入濟南內城(雖然只授了"濟南第二團");解放廈門,首創解放軍渡海攻堅成功戰例,成為一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

中原之戰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撕毀協定,以30萬軍隊包圍我中原軍區,打響反革命內戰第一槍,由此揭開三年解放戰爭的序幕。周志堅時任中原軍區第二縱隊副司令員。李先念,鄭位三同志確定由他指揮第二縱隊十三旅部分部隊和地方部隊掩護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及主力部隊突圍。在十分嚴峻和險惡的形勢下,周志堅帶領部隊英勇突擊,一次次打開敵合圍,保證軍區機關一次次突出敵包圍圈,脫離險境。經一個多月殘酷的戰鬥,突出重圍到達陝南。周志堅又返回尋找後續和失散的部隊及人員,為了找到掉隊的三十九團,他和楊煥明在前坡嶺一等四天,被敵重兵團團包圍,他帶部隊奮力拚殺,分頭突圍,部隊受到巨大犧牲,與上級失去聯繫。周志堅只帶部分部隊突出重圍到武當山找南路突圍的中原一縱隊和十五旅,未找到,又陷入敵包圍之中,他們奮力衝殺,輾轉千里,最後只帶少數人員突出重圍到武漢找黨組織。歷經艱辛,於8月底到漢口找到軍調部漢口執行小組的鄺林同志(原中原局聯絡部長)。因軍調部是國,共,美三方組成的軍事調處組織,不便在漢口停留,於是為周志堅辦理了證件,讓他們化裝去南京到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駐地。董必武接待了他們,並按排周志堅隨中共代表團第一批撤退人員乘軍調處執行部美方飛機回到延安。 從延安到膠東相隔千里,沿途有部隊接送,走了一個月,到達臨沂。周志堅到了新四軍軍部,向張雲逸副軍長報到。關於工作,華東軍區要他到膠東軍區前線指揮部任副司令兼參謀長。周志堅聽說許世友是膠東軍區司令員,對張雲逸說"許司令是我的老首長,我到他那裡一定能幹好"。之後舒同副主任找他談話,讓他任膠東軍區前線指揮部參謀長。周考慮自已是個帶兵的人,不太適應做機關工作,希望能帶一支部隊。當時由於戰爭形勢的需要,膠東軍區原來的第五師,第六師和警備旅奉命組建華野第九縱隊,膠東軍區許世友司令員要他去九縱隊工作。周志堅考慮到對老部隊情況不熟習,想從頭帶一支新部隊,當時正好又要成立新五師新六師,根據周志堅的要求,他和廖海光來組建新五師,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員兼新五師師長.這是1947年2月,半年後1947年8月,周又組建華野十三縱隊,任十三縱隊司令員。第一階段的勝利,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趣聞故事

洞房之夜神秘"失蹤"

提起周志堅將軍,他的侄子周謀典一臉自豪。周謀典今年已72歲,曾在大悟縣夏店鎮周家灣任村黨支書多年。4月2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周謀典老人家中。周謀典的父親與周志堅是同胞兄弟,其父排行老二,周志堅排行老五。在周謀典老人只有幾歲的時候,父親被國民黨兵抓去,要他交出周志堅,父親一聲不吭,最後被敵人殺害。之後,周謀典與周志堅親如父子。解放後,周志堅身居要職,經常回到老家大悟看望周謀典,周謀典也常到將軍家裡去玩。

周志堅將軍參加革命前曾學過打鐵,參加紅軍後作戰勇敢,指揮所率部隊善打巧仗、硬仗,故被戰友們稱為"鐵匠司令"。他在洞房花燭夜舉行完婚禮後就神秘地失蹤了,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見他喜氣洋洋地歸來,原來他帶部分戰士,趁夜潛往夏店望府山日軍據點,將敵人的槍支"偷"了一批回來。

上任十三旅旅長後,周志堅第一仗便上演了一部"兵貴神速"的好戲。

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敵人以8萬之眾的部隊在涇縣伏擊北上的新四軍九千餘人。中央宣布:重建新四軍,由陳毅代理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豫鄂縱隊則改為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兼政委。而第五師共轄四個正規旅,周志堅任十三旅旅長。周志堅的第一個打擊目標是敵軍的一個支隊。為拿下敵軍,周志堅決心採用長途奔襲,一晚上跑了幾百里,當周志堅的部隊到達獅子山時,遠遠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敵兵拖拖拉拉地走出房門,有的伸着懶腰打着哈欠,有的在洗漱,一派懶散相。眼見這種情況,周志堅一聲令下,一陣槍響,敵兵做夢也沒有想到,兩天前還在數百里之外的周志堅部隊,一夜之間竟從天而降,敵兵頓時亂作一團,想抵抗也摸不到武器,半小時左右便結束了戰鬥。敵兵副大隊長被俘獲時,還沒起床。周志堅所帶的十三旅無堅不摧,屢戰屢勝。據說當年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一次,敵軍的一個團與十三旅發生遭遇戰,敵方指揮官大聲問道:"你們是哪一部分的?"十三旅一戰士回答:"老子是十三旅的,難道怕你不成!"敵軍官一聽是十三旅的,嚇得連忙大叫:"別打了,別打了,我們還是繳槍投降吧!"

打仗常玩"攻心之計"圍住碉堡給敵軍點名

1942年8月下旬,國民黨三十九軍開進鄂東,企圖配合保四旅進攻大悟山根據地,李先念決定集中兵力包圍敵兵保四旅。8月30日晚,周志堅率三十九團首先殲滅保四旅一個營,次日又率三十八團向金雞嶺、王家店的敵旅部攻擊。戰前,周志堅交待,攻擊保四旅旅部只是"誘餌",要活打不要死打,而且採取先包圍後"喊話"的辦法。就在周志堅帶兵圍殲保四旅旅部時,保四旅旅長蔣少瑗如漏網之魚,逃進一個偏僻的灣子,他們驚魂未定時,尾追而來的三十九團戰士已經堵住了房門。一個戰士上去繳了敵兵的槍後,追問其中一個當官的身份,兩個小兵眼瞅着蔣少瑗,吞吞吐吐不敢回答。此時,累得口吐白沫的蔣少瑗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我就是蔣少瑗。"當時,新四軍五師《挺進報》記者曾言同志問蔣少瑗:"作為敗軍之將,你有何感覺?你們部隊為何垮得這麼快?"

"是共產黨員的站過來"將軍回憶往昔感慨不已

大悟縣原縣長黃世鵬老人在當地堪稱大悟的"活歷史",他與大悟多位將軍有着很深的交情,4月2日上午,記者專程前往他的家中採訪。黃世鵬老人說,大悟的老將軍中,他與周志堅將軍的交情很深,1995年,周志堅寫完了兩本回憶錄,親筆簽名各送了他一本。周志堅說,誰都知道,在戰爭年代當一名共產黨員,就意味着要帶頭吃苦,帶頭衝鋒陷陣,帶頭犧牲,更何況在這種以死相拼的場合。這六個同志在那種環境下主動"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需要多麼高尚的品格和獻身精神啊。現在,我們時常也聽聞社會上有個別人企圖利用不正當手段,偽造材料冒充黨員,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被揭露的事。兩相對比,真是有天壤之別。

電廠建設搞慢了將軍一進村子,便火冒三丈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朝鮮戰爭爆發,周志堅又跟隨彭德懷元帥抗美援朝。之後任瀋陽軍區副參謀長、河南省軍區參謀長等職。後來周志堅被調到了南京軍區許世友司令員手下任職,直至離休。

家庭成員

第一任妻子:楊新(肖楊)1918-1986,北京人,1936年參加革命,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河南竹溝 地委組織部幹事,信陽地委秘書,新四軍五師某團政治處宣傳股長,洪山公學校務主任、孝感縣委宣傳部部長,五師政治部宣傳部文教科科長、十三旅政治幹事。中 原突圍後雙方解除婚姻關係。育有一子一女分別為:周普成,楊小蘭。

第二任妻子: 矯明 1929-2003,山東牟平人,1945年參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衛生員、軍醫,雙方1947年在山東結婚。解放後矯明同志歷任江蘇 冶金廳機關黨委副書記。育有二子二女 分別為 周江海、周廈海、周紅海、周學海。

 
周志堅
出生 (1917-01-12) 1917年1月12日(107歲)
湖北省
逝世 2005年1月1日(2005-01-01)(87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軍人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