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和平( Peace ),通常指沒有戰爭或沒有其它敵視他人行為的狀態,也用來形容人的不激動或安靜。和平一般會解讀為沒有敵意及報復,誠摯的想要化解衝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或國際關係學等。
通常,維持國家關係之間的和平狀態是多數人或組織的企盼,尤其是類似聯合國這類國際組織,所有的文化都注重和平,和平是普世價值之一,儘管人際衝突普遍存在於所有文化當中,是普世人性的一部分。和平可以是自發性的,政治鼓動者可以避免過於激動;和平也可以是強制性的,例如用強制手段抑止那些引起不和平之人的行為[1]。
目錄
起源
和平一詞的英文peace起源於盎格魯法文的pes及古法文的pais,意思是「和平、和解、安靜、協議」。不過Pes來自拉丁文pax,意思是「和平、協議、和平和平,安寧的協定,安寧,沒有敵意,和諧」。英文自1300年起翻譯希伯來文的平安變成日常打招呼的用語,根據猶太教的神學,這個詞是源自一個意思是和解的動詞.。雖然其一般的翻譯是和平,但這是不完整的翻釋,這個詞和阿拉伯文salaam一様,除了和平還有其他的含意,包括正義、健康、安寧、繁榮、平等、安全、好運及友誼。在個人層面上,和平的行為是善良、體貼、公正等。
在許多語言中,peace一詞常用作打招呼的用語.例如夏威夷的Aloha。英文中peace偶爾會用來問候,像希望逝者永享安寧會用「rest in peace」(息止安所,安息)。
宗教信仰和和平
1896年,由Gari Melchers畫的和平壁畫。
宗教信仰常常試圖要找出並解決人類生活的根本問題,也包括人和社會之間的矛盾衝突。
在舊約聖經以賽亞書9章6節中曾提到:「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一般認為這是預言耶穌,基督徒也稱耶穌為彌賽亞及基督,且認為耶穌會再來,建立神的國,其中有平安,而人、社會及所有生物都不再為惡。
佛教認為只要所有的苦結束,就會有和平,其中主要的煩惱來自貪、嗔、痴三毒。佛教徒為了消除苦難,達到個人的和平,需遵守四諦,也就是佛教哲學的中心思想。
和平記錄
目前仍存在的國家中,維持最長和平時期的是瑞典[2],自1814年拿破崙戰爭,割讓大部分土地給俄羅斯,後來至今都是和平狀態,已有206年。瑞典的和平一部分可以用其地理位置來解釋,也和在平時不參與軍事聯盟,因此戰時形成的瑞典中立有關,但也和像不列顛治世(1815-1914)、歐羅巴和平、美利堅治世(1950年代後)有關。
視頻
和平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萊恩·穆勒森:從民主和平理論到強制性政權更迭,愛思想,2013-8-21
- ↑ 世界和平時期最長的五個國家,有兩個已經超過兩百年沒有參加過任何戰爭,個人圖書館,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