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和橋鎮

中文名 : 和橋鎮

所屬地區:江蘇無錫

和橋鎮隸屬於無錫市宜興市,位於太湖之濱,是江蘇省重點鎮,是宜興市四大鎮之一,1500多年歷史的江南歷史文化名鎮,古來就是"千葉小舟雲集,八方商賈過往"的繁華商埠。和橋鎮面積101.34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8.11萬人(2017年) 。物產豐富,人傑地靈,享有"小無錫"的美譽。

和橋全面對外開放,投資環境小中見大。工業區內廠房鱗次櫛比,成為倍受中外客商青睞的一方風水寶地。和橋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豐富,人稱"教授之鄉"。為國家孕育了大批傑出人才,擁有和橋籍的專家、教授達500多人,兩院院士9名。以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手植西府海棠而聞名的海棠園吸引着眾多中外遊客。

2017年11月,和橋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1]

目錄

歷史沿革

和橋鎮古稱鵝洲,據地方志記載:傳說公元前473年,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為逃避迫害,他偽裝漁夫,偕西施駕一葉小舟,載着鵝鴨,棄官逃亡。

一天路過"和橋",夜宿和橋下塘南首五指河畔,將鵝鴨放在灘上餵養。後世文人雅稱那裡的鵝鴨灘為"鵝洲",從此,"鵝洲"代稱和橋。

又相傳宋時邵氏兄弟不和,經鄉鄰相勸,合建橋以示和好,取名和橋。鎮以橋名。

清朝置和橋鎮,1959年1月成立和橋公社,1959年5月仍改為和橋鎮,1986年和橋鄉併入,2000年南新鎮併入,2004年閘口鎮併入。

原南新鎮1949年為南新鄉,1959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改鎮。2000年撤鎮併入和橋鎮。原閘口鎮1949年為閘口鄉,1959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9年撤鄉設鎮。2004年撤鎮併入和橋鎮。

行政區劃

和橋鎮轄勞動社區、興業社區、生建社區、南新、海棠社區5個社區和同里、北莊、湖濱、大生、永興、西鋤、王母橋村、中巷、北新、閘口、福巷橋、鍾溪、北渠、楝樹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西橫街30號。

地理位置

和橋鎮位於宜興市北部。東連萬石鎮,南靠屺亭鎮、高塍鎮,西至滆湖,北與常州市武進區漕橋鎮寨橋鎮交界。面積101.34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水面面積3.2萬畝,常住人口8.11萬人(2017年) 。鎮駐地建成區面積3.5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和橋西橫街,在市政府駐地北13千米處。

和橋的區位優勢天造地合,在中國經濟發展最前沿、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腹地,蘇錫常的發展,都無形地影響並引領着和橋的發展進程。

和橋鎮與滬寧杭三大都市幾乎是等距離的。立體、環形交通,讓良好的區位優勢如虎添翼,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平台。

視頻

宜興市和橋鎮南新社區代表隊(洪湖水浪打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