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詠盆里水仙》是一首新詩,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有別於古典詩歌[1]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在中國文學發展過程中,詩歌(包括詩、賦、詞、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詩歌的創作逐漸走向僵化,古典詩歌所使用的詞彙與現代口語嚴重脫節,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對仗用典以及平仄韻律上)的種種嚴格限制,對詩歌表現不斷變化而日益複雜的社會生活,表達人們真實的思想感情,造成極大的束縛。

新詩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學運動最先開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詩草創階段的努力,以廢除舊體詩形式上的束縛,主張白話俗語入詩,以表現詩人的真情實感為主要內容。因此,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錢玄同《〈嘗試集〉序》、胡適《談新詩》、康白情《新詩底我見》)。

詠盆里水仙

目錄

新詩簡介

在中國文學發展過程中,詩歌(包括詩、賦、詞、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詩歌的創作逐漸走向僵化,「濫調套語」充斥,「無病呻吟」的傾向相當普遍,古典詩歌所使用的詞彙與現代口語嚴重脫節,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對仗用典以及平仄韻律上)的種種嚴格限制,對詩歌表現不斷變化而日益複雜的社會生活,表達人們真實的思想感情,造成極大的束縛。因此,新詩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學運動最先開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新詩草創階段的努力,以廢除舊體詩形式上的束縛,主張白話俗語入詩,以表現人的真情實感為主要內容,因此,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錢玄同《〈嘗試集〉序》、胡適《談新詩》、康白情《新詩底我見》)。

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號刊出胡適的白話詩詞8首,是中國新詩運動中出現的第一批白話新詩.第一本用白話寫的詩集是胡適的《嘗試集》(1920),而最早從思想藝術上顯示一種嶄新面貌,並為新詩地位的確定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詩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外國詩歌較大的影響。這對新詩藝術方法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許多詩人在吸取中國古典詩歌、民歌和外國詩歌有益營養的基礎上,對新詩的表現方法和藝術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產生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多種藝術潮流,出現了自由體、新格律體、十四行詩、階梯式詩、散文詩[2]等多種形式。眾多詩人的探索和一些傑出詩人的創造,使新詩逐漸走向成熟和多樣化。從五四運動以來,新詩一直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主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