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角
起源
咖喱角起源於中東[1],十三世紀隨着伊斯蘭教的傳播傳至北印度。十五世紀時期,葡萄牙一支貿易船隊開始在東南亞一帶進行貿易及殖民,始於接觸咖喱角並將其改良成牛肉餡餅,即恩潘納達(Empanada),其殖民地馬六甲的馬來人由於受到統治者的影響,亦有機會接觸該道餡餅,逐漸演變成現時所見的咖喱角。後來,咖喱角隨着馬來人的遷移,傳至東南亞沿海一帶,在馬來人聚集的地方皆可見到該餡餅的蹤跡。近年來廣受其他東南亞民族接受,同樣被納入其他民族的菜系,其中包括華人。
早期咖喱角僅出現於馬來半島各地的庶民家中或巴剎,大部分將其作為下午茶點心或早餐。迄今已出現品牌化的咖喱角,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的速食店、百貨公司,甚至瑞典家居企業宜家均有販售咖喱角。
印度咖喱角
其餡料可包括用香料調味的馬鈴薯、洋蔥、豌豆和扁豆,還有絞肉(羊肉、牛肉或雞肉),有時亦會添加松子。咖喱角最早起源於中東地區,後傳至印度。各地的印度咖喱角大小和餡料濃度各有不同,但形狀一般為三角形或金字塔形。印度當地的印度咖喱角一般為素食[2],食用時通常會配上薄荷醬或印度甜酸醬。素食咖喱角最早出現於印度的北方邦。印度咖喱角在不少地區中都是當地常見的前菜或小吃,其中包括印度次大陸、中亞和東南亞、阿拉伯半島、地中海沿岸、非洲之角和北非。由於上述地區的文化滲透及移民的關係,所以時至今日其他地區的人也會製作符合其口味的印度咖喱角。
視頻
咖喱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法國人竟說這些是中餐!怕不是對中國有什麼誤解?!,搜狐,2019-08-17
- ↑ 印度一座「素食」城市,禁止銷賣肉製品,當地人:吃肉不健康!,搜狐,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