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
咸陽宮 |
中文名稱;咸陽宮 外文名稱;Xianyang Palace 地理位置;西安市西,咸陽市東15公里處 建造年代;戰國至秦 占地面積;3.72 km² 文保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陝西省西安市,咸陽市 |
咸陽宮,秦帝國的大朝正宮,秦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咸陽市東區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
最初咸陽宮位於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不斷進行擴建。據記載,咸陽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政「聽事」的所在。咸陽宮的「博」和「大」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它的大致布局為:一號宮所在是初建時的咸陽宮城,它西起塔兒坡,經咸陽塬東北行,至涇、渭交匯處,折向南過渭河,整個範圍以咸陽為中心,離宮上百,直徑80餘千米。咸陽宮城占地面積3.72平方千米。[1]
秦遷都咸陽後,咸陽宮一直是歷代國君的大朝之地。秦始皇時在渭水南岸修築新朝宮——阿房宮,就是想取代渭北的朝宮——「先王之宮廷」,這處作為王宮或皇宮使用的「宮廷」之名即「咸陽宮」。歷代秦王和秦始皇接見各諸侯國使臣、貴賓,為皇帝祝壽舉行盛大國宴,與群臣決定國家大事都在咸陽宮中進行。因此《三輔黃圖》稱咸陽宮「以則紫宮,象帝居」。
目錄
地理位置
據《漢書》
和《水經注》
記載,秦咸陽位於渭水之北、涇水之南。
秦咸陽城的地勢北高南低,全城由北原向渭河逐漸低下,城市最北部是作階梯狀陡起的形勢。宮殿建築群就分布在北部階地即所謂「北陵」或「北坂」的上下一帶。即咸陽市東15千米處,西起武功漆水河畔,東至涇渭交匯處的咸陽原上,渭河的北岸。
東周百年群雄並起,列國都想吞併彼此,但誰都沒有旗幟鮮明的將統一天下作為基本國策。西周號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真正敢將這一理想付諸實施的只有秦人,秦的建築自然走向高台建築風格。咸陽宮所在的關中地區雄居黃河中游,地勢西高東低,對黃河下游各諸侯國形成居高臨下之勢,統治地位優越,選擇此地建立宮殿和國都透漏出的是秦王的雄心和抱負。
歷史沿革
《史記·商君列傳》載: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商鞅進行第二次變法,秦國頒布了一批旨在封建變革的法令,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把都城從櫟陽遷往咸陽,商鞅「作為冀闕宮廷於咸陽,秦自雍徙都之」。此處「宮廷」即秦國首都咸陽城中的王宮,自秦國統治者遷都咸陽後,它一直為秦的歷代國君的大朝之地。
秦始皇時在渭水南岸修築新朝宮——阿房宮,就是想取代渭北的朝宮——「先王之宮廷」,這處作為王宮或皇宮使用的「宮廷」之名即「咸陽宮」。歷代秦王和秦始皇接見各諸侯國使臣、貴賓,為皇帝祝壽舉行盛大國宴,與群臣決定國家大事都在咸陽宮中進行。因此《三輔黃圖》稱咸陽宮「以則紫宮,象帝居」。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秦孝公築渭城,名咸陽宮。有四皓祠、安陵城、杜鄠亭、竇氏泉、周文王祠。」商鞅首先在城內營築冀闕,以後歷代秦王又增建了許多宮殿,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即秦國每滅掉一國,都要在在咸陽塬上仿建該國的宮殿,擴建皇宮,渭水北岸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六國宮殿」,「冀闕」、「甘泉宮」、「上林苑」等宮室145處、宮殿270座。各宮之間又以復道、甬道相連接,形成繁華的大都市。諸多典籍文獻都記載了咸陽宮的規模和盛況,《漢書》載:「秦起咸陽,西至雍,離宮三百」;《史記》云:「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
咸陽宮以自然地理位外郭城,將南邊的秦嶺、西邊的龍山、北邊的山西和東邊的崤山黃河作為他外部的城牆。秦始皇設想在終南山修建門闕,作為咸陽南大門,和阿房宮二者之間架起空中閣道,將北渡渭水,與咸陽塬上宮城連接。咸陽宮象徵天帝居住的紫微宮,渭水好比銀河,天帝可以從天極、即極廟而出,經過閣道,橫渡天河而達於紫微宮、阿房宮。除咸陽塬的主宮外,秦朝還在關中地區修建的300多個離宮別館,範圍涵蓋今寶雞、咸陽、西安、渭南四地市。這些離宮別館之間用各種復道、甬道、閣道等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型封閉圈,構成廣義上的咸陽宮,直徑有80餘千米。
秦末,項羽攻入咸陽,屠城縱火,咸陽宮大半夷為廢墟。
漢帝國建立後,定都長安,在政治體制、經濟制度、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漢承秦制」,反映出漢王朝對秦的繼承關係,這種繼承關係反映在秦漢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皇宮的建設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漢長安「長樂宮」,是由秦的「興樂宮」改建而成,「未央宮」為秦「章台」改建,「桂宮」為秦「甘泉宮」改建。
北周時期,咸陽宮仍然頗具規模,《周書·帝紀第七》記載:「壬午,幸(中)山祈雨。至咸陽宮,雨降。甲申,還宮。令京城士女於衢巷作音樂以迎候。」
唐代,李吉甫編纂的地理總志《元和郡縣圖志》記載了當時咸陽宮的狀況:「渭水南有長樂宮,渭水北有咸陽宮……」
唐末,由於軍閥混戰,咸陽宮隨着長安城的大規模破壞最終完全毀滅。
占地面積
秦朝在關中地區修建了300多個離宮別館,在咸陽宮三百里之內。秦始皇令這些離宮別館之間用各種復道、甬道、閣道等連接起來。
據央視紀錄片《大秦咸陽宮》介紹:「咸陽宮城究竟有多大?今天結合史書專家認為,帝都咸陽很可能沒有城牆,它的大致布局為,一號宮所在,是初建時的咸陽宮城,其他主要宮殿還包括蘭池宮、望夷宮、極廟等,實際這是一個大型閉合圈。它西起塔爾坡,經咸陽塬東北行,至涇、渭交匯處,折向南過渭河,斜穿東北角極廟和西北郊一系列宮殿,整個範圍以咸陽為中心,離宮上百,直徑80餘公里。如果這樣一個區域,全部算作咸陽都城,它已是漢長安城的上百倍。」
狹義上的咸陽宮,即咸陽宮城,是為主殿區,占地3.72平方千米。是指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在城內營築冀闕,歷代秦王又增建的眾多宮殿,包括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吸收關東六國的宮殿建築模式,在咸陽塬上寫放的六國宮室。
建築布局
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來看,大約在戰國中晚期,秦都咸陽開始向渭河以南擴展,直至秦末都一直處於不斷的擴展建設中,咸陽宮的建造也就一直處於擴張之中。在咸陽故城附近發現以及發掘的一些建築遺址,為研究城郊的離宮別館提供了資料。因受到渭河北移的影響,遺址破壞比較嚴重,整體布局迄今依然不是很清楚。
秦咸陽城的北部原區宮殿很多,西起窯店鎮胡家溝村,東至肖家村鄉柏家咀村,宮城遺址基本位於上述宮殿建築遺址區的東西居中位置,這也反映了宮城建築的重要性。
咸陽宮建築群周圍修築牆垣,形成宮城,應是受到戰國時代東方列國都城之中置宮城的影響,它並非沿襲秦國都城本身制度,秦都雍城和棟陽城中均未發現修築宮城。
主要建築
簡介
《太平寰宇記》卷二十五載:「長安,蓋古鄉聚名,在渭水南,隔渭水北對秦咸陽宮,漢於其地築未央宮」。咸陽宮在渭水之北,與漢未央宮南北相對。又據《三輔黃圖》載:「始皇窮極奢侈,築咸陽宮,因北陵營殿」。《說文》載:「陵,大(自)也」。又載:「(自),大陸山無石者」。北陵即咸陽北部的原地——咸陽原,在秦咸陽城北界(成國渠故道)以南的咸陽原上。
章台宮
秦帝國在渭河以南的主要朝宮,大的政治活動多在此舉行。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諸侯莫不西面而朝於章台之下」。漢章台宮亦在此宮基礎上擴建而成。
史載,秦始皇曾在這裡「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中央各公卿機關、全國各郡縣的奏章便向這裡源源匯集。奏章被送到章台,值守吏要呈送秦始皇親自驗查,封泥完好,確未被奸人私拆偷閱,才敲掉泥封殼御覽。
興樂宮
遺址在今漢長安故城東南隅,「周回二十里,前殿東西十九丈七尺,兩序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三輔舊事》)。宮中建有鴻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築,高四十丈,上起觀宇,帝嘗射鴻於台上,故號鴻台」(《三輔黃圖》)。
西漢建立以後,劉邦將秦興樂宮重修,改名為長樂宮。
六英宮
其址不詳,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武靈王於公元前299年,身着胡服詐稱使者來咸陽六英宮刺探情況,當秦昭王發覺時,「主父(趙武靈王)馳已脫關矣」。《七國考》引《廣記》載:「主父入秦,直至昭王所居六英之宮,而人不覺。」
華陽宮
據《七國考》載:「孝太子妃曰『華陽夫人』。華陽,秦太子宮名,在陝西西安府舊長安城內。」孝太子指孝文王嬴柱,初封為安國君,愛姬是楚國人,稱作華陽夫人。華陽宮以秦嬴柱的愛姬命名,是華陽太后的專用宮。
芷陽宮
在今西安市東郊白鹿原北端灞河西岸的席王一帶。秦穆公為紀念「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記·秦本記》)的功業,把滋水改名「霸水」,在灞河旁築「霸宮」,秦昭王時改為「芷陽宮」。
長安宮
秦惠文王時建造,原名離宮,在漢長安城內。《三輔黃圖》載:「高祖七年方修長安宮城,自櫟陽徙居此城,本秦離宮也。」秦昭王時,昭王在此宮接見謀土范睢,「於是范睢乃得見於離宮」(《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步高宮、步壽宮
據《三輔黃圖》載:「步高宮在新豐縣,亦名市丘城」、「步壽宮在新豐縣步高宮西」。《水經·渭水注》在記載魚池河(今臨潼沙河)時,有「逕秦步高宮東,也名市邱城」的記述。可見此二宮為秦時所建。當在今臨潼的渭河南岸。
橐泉宮
《三輔黃圖》和《史記·秦本記·集解》引《皇覽》均有「秦穆公冢,在橐泉宮祈年觀下」的記載,可見此宮當在秦雍城陵區的範圍內,為秦孝公時所建。
蘄年宮
遺址在今鳳翔縣城西南的孫家村,建造年代說法不一,秦惠公時建造的可能性最大。此宮為皇帝郊祀祈年的齋宮,秦始皇嬴政在此舉行冠禮,西漢諸帝也在這裡舉行過一系列祭祀活動。
械陽宮
遺址在今鳳翔縣南古城一帶,建造時間說法不一,秦穆公時建造的可能性最大。
萯陽宮
遺址在今戶縣縣城西南11千米處,秦惠文王時建造。
平陽封宮
《史記·秦本記》載:「武公元年,伐彭戲氏,至華山下,居平陽封宮」。據此說,此宮應在華山腳下,建造時間應在秦武公前。
羽陽宮
遺址在今寶雞市東10千米處的陳倉縣故城(上城),秦武公時建造。
長楊宮
遺址在今周至縣臨川堡,秦昭王時建造。因「宮中有垂楊數畝」得名。
高泉宮、虢宮
高泉宮遺址在今扶風縣法門寺鎮,虢宮遺址在今寶雞縣的虢鎮附近。二宮均為秦昭王母宣太后提議建造,作為自己的遊樂之所。
咸陽宮 |
蘭池宮
遺址在今咸陽原南沿柏家嘴一帶,秦始皇引渭水造蘭池,在池旁建此宮。
信宮
建於咸陽渭河南的上林苑中,秦始皇於公元前220年開始營建,工程浩大。《史記·秦始皇本記》載:「焉作信宮渭南,已更命信宮為極廟,象天極。自極廟道通驪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此宮建成後替代了咸陽宮,成為皇帝舉行慶典、朝會群臣的大朝之處,「焚書坑儒」由此發端。
甘泉宮
秦始皇時建於渭河南,內建甘泉前殿,以甬道同渭北諸宮相連,專供太后居住。
據史書記載,甘泉宮所在地是「黃帝以來祭天圜邱之處」,是黃帝升仙的地方。《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自極廟道通酈山(即驪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是歲,賜爵一級。治馳道。
」《三輔黃圖》卷之二載:「甘泉宮,一曰云陽宮。」《關輔記》云:「林光宮,一曰甘泉宮。」
唐《括地誌》描述甘泉宮道:「宮周十九里,宮殿樓觀略與建章相比,百宮皆有邸舍。」秦始皇時曾建甘泉宮前殿通於驪山,漢代更加擴建。甘泉宮也稱為雲陽宮,位於淳化甘泉山,其故基原是黃帝的明庭甘泉之地。漢武帝時擴建,周圍十九里,離長安三百里,可以遙望長安城。
望夷宮
《史記·秦始皇本記·集解》載:「望夷宮在長陵西北長平觀道東故亭處是也,臨涇水作之,以望北夷。」為咸陽北阪最北的一座宮殿,遺址在今咸陽市底張鎮的睦村。秦末趙高逼迫秦二世自殺於此。
宜春宮
遺址在今西安曲江池西南的金浮沱之北,趙高逼殺二世後「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史記·秦始皇本記》)。
曲台宮
據《漢書·鄒陽傳》記載,鄒陽奏書諫吳王說:「臣聞秦倚曲台之宮,懸衡天下,畫地而不犯,兵加胡越」,可見確有其宮。又據《畿輔統志》載,此宮在永壽縣留村。
林光宮
遺址在今淳化縣北25千米處東盤嶺上的梁武帝村,秦二世時建造,漢武帝時擴建為「甘泉宮」。是秦北通內蒙九原「直道」的起點,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
梁山宮
遺址在今乾縣縣城西的梁山腳下,秦始皇時建造。《史記·秦始皇紀》有「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甚眾」的記載。
回中宮
秦始皇建造的一處行宮。據《括地誌》「回中宮在岐州雍縣西四十里」的記載,宮址應在今鳳翔縣城西20千米處。《漢書·匈奴傳》記載,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騎兵曾「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
七廟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山川百祀之禮。令羣臣議尊始皇廟。羣臣皆頓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不軼毀。今始皇為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咸備,毋以加。』」
《太平御覽·卷八百二·珍寶部一》載:「高祖入咸陽宮,行庫藏,見有琴長六尺,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寶飾之,銘曰"渥璵之樂"。」
昭華之管
《西京雜記》載:秦咸陽宮有玉笛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隱相次,息亦不見,名曰昭華之管。
十二金人
《西京雜記》曰: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藏,見銅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築、笙、竽皆有所執,皆綴花彩。儼然若生人。筵下有銅管,上口高數尺,出筵後。其一管內空,一管有繩,大如指。使一人吹管,一人紐繩,則琴築笙竽皆作聲音,與真樂不異。
翁仲
「翁仲」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墳墓守護神。相傳翁仲本來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員武將,作戰十分英勇。他身長1丈3尺,端勇異於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於咸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從此,後人就把立於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
荊軻刺秦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秦鏡高懸
漢人所著《西京雜記》一書里說秦代咸陽宮中有一面明鏡,可以照出人的正邪,所以後代涉訟之人都希望司法者高懸「秦鏡」。後世的「明鏡高懸」即源於「秦鏡高懸」。
價值影響
咸陽宮是中國歷史上最恢弘壯麗的宮殿之一,其規模空前絕後,但也因此耗費過甚,過度役使民力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末,項羽攻入咸陽,火燒咸陽宮,大批焚詩坑術後只保存在咸陽宮中的孤本上古文獻典籍,如列國官史和《樂經》從此失傳。
漢承秦制,漢帝國皇家宮殿是在秦咸陽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張衡《西京賦》云:漢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三輔黃圖·序》云:「武昭,治咸陽,因以漢都」。秦咸陽地跨渭河南北,秦的宗廟位於渭河南岸,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而秦始皇本人的陵寢和陪葬坑兵馬俑在今西安市臨潼區。秦王見藺相如,荊軻刺秦都發生在秦章台宮,而章台後來成為漢未央宮的前殿。漢長安「長樂宮」,是由秦的「興樂宮」改建而成,桂宮為秦甘泉宮改建。桂宮城外東北角出土了大量秦封泥,此外咸陽之東的秦蘭池宮、渭橋以北原秦文公所起的直市,漢代也繼續使用,而且是漢長安城郊重要的工商業市場。
漢都長安建於秦都咸陽南區之上,未央宮立北闕反映了漢長安城與秦咸陽或渭北關係密切。但漢長安城並不是全盤接受,而是有選擇地繼承,在繼承中求改革,求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並對中國古代都城的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咸陽宮遺址考古,出土文物令人動容,學者:難怪秦國能一統中國! , 新浪網 2022-08-13
- ↑ 咸陽宮考古,或解開一千古之謎:難怪子嬰不堅守咸陽抵抗劉邦!,快資訊 ,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