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賦
主旨
《哀江南賦》主旨是哀梁朝之亡,抒鄉關之思。「哀江南」的題意正是哀梁之亡,取自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建業、江陵都是江南之地,故以此為題,而哀梁之亡。
《哀江南賦》賦前自序「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於暮齒」,作者傷悼梁朝滅亡和哀嘆個人身世,「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若之詞,惟以悲哀為主。」,以其獨特格局,陳述梁朝的成敗興亡、梁朝腐朽無能,抨擊梁元帝「沈猜則方逞其欲,藏疾則自矜於己,天下之事沒焉,諸侯之心搖矣」,以致侯景之亂和江陵之禍的前因後果。文字真實、悽惋而深刻。其格律嚴整而略帶疏放,文筆流暢而親切感人, 並如實地記錄了歷史的真相,有「賦史」之稱。
寫作背景
侯景作亂後[1],梁朝偏安江陵,庾信亦奔隨而效力朝廷,聘於西魏,值西魏南侵,庾信滯留長安不得歸;江陵既陷,庾信仕於西魏,後亦仕於北周。
周帝雅好文學,庾信特蒙恩禮,與諸王亦多所周旋款洽。北周、陳朝通好,南北流寓之士許還舊國,周帝愛惜庾信而不遣。庾信雖位望通顯,常有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
評論
田曉菲:「庾信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終其一生似乎都被負疚感、悔恨、羞恥和思鄉情緒所折磨。這不僅在他的鴻篇巨製〈哀江南賦〉中有所反映,而且也可以從其他篇幅短小的詩歌中見出端倪。在庾信晚年最後寫下的詩篇里,他預見了南朝的覆滅,沒有自我欺騙,也沒有任何自我安慰。……庾信也許終生都為公元548年12月9日他在建康秦淮河邊,面對侯景軍隊時表現出來的怯懦感到羞恥,但我們卻應該感謝他,假若庾信那一天沒有掉頭逃跑,我們就會失去最好的歷史見證人之一。他作為倖存者的記述使我們在千載之下得以了解在天翻地覆的巨變中,一個人的個體際遇、心態與感情。」
祁立峰:「我覺得再怎麼偏安飄蕩、危如累卵的最壞時代,總是有這樣的記錄者,他們危顫顫、靈巧巧替我們寫下來這些作品。即便批踢踢怎麼戰文組理組,鄉民如何定位文學之毫無意義,但正因為有這些文學作品,我們才讀懂他們那一代人是什麼模樣,也因此才讀懂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是什麼模樣。
葉兆言:毫無疑問,南京文人在南朝的著作,最優秀的還是《哀江南賦》。庾信剛到北方,北方文人並不把他放在眼裡,大家一讀到《枯樹賦》,立刻為之傾倒[3]。
作者簡介
庾信[4](513年~581年),南北朝文學家。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早年曾任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隨同庾肩吾及徐摛、徐陵父子出入宮禁,陪同太子蕭綱(梁簡文帝)等寫作一些綺艷的詩歌,被稱為「徐庾體」。他還曾出使東魏,「文章辭令,盛為鄴下所稱」。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防守朱雀航,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承聖三年(554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因此被留在長安,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有《庾子山集》[5]傳世,明人張溥輯有《庾開府集》[6]。
視頻
哀江南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細說兩晉南北朝 -- 四七 侯景亂梁,新東方歷史大全
- ↑ 哀江南賦中的典故,個人圖書館,2018-05-21
- ↑ 《六朝人物》草稿之九—— 哀江南賦,騰訊,2018-05-06
- ↑ 庾信,西汶藝術網
- ↑ 【中國文學史歌】之十九 庾信歌 ,搜狐,2018-01-20
- ↑ 《小園賦》:南北朝"網紅"庾信的潛水名作,漢豐網,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