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土城(陈乔)
作品欣赏
品味土城
一
黎明醒来,屋角那扇竖窗依稀透进的光亮,忽然让我生出这份惊喜。抬眼,几片并不刻意的青瓦,并排倒扣在天花板上,仿佛很古老的模样。周围是旷世的宁静,陌生而神秘,如穿越一般。我必须抓住这种感觉,生怕它一溜烟地跑掉。
怕惊动了隔壁的住客,悄悄披衣推门。穿过窄窄的走廊,眼前又是一亮。昨晚入住时,因为疲乏,或是缘于半分酒意,以及夏夜的闷热,只为寻求空调房的清凉,竟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很精致的所在-----小巧玲珑的二层小楼,三面是住房,被门口那块画着竹的屏风隔出一片小天地,形成一个恰到好处的院落。院子正中一池,借着天边的曙光,几尾鱼灵动着,若有若无。池边的几处摆设颇具匠心,鼎状的莲钵,旧的,空着,该是养过睡莲的;青铜色的地灯,像旧时的鼓。往前几步,院子里端、池子尽头竟有一处水榭茶房,几把仿古木椅,茶具也是古香古色,透出无声的古旧沉香。暗自感叹,这房子的设计师该是不凡之人。
出了小院,便是土城的老街了。土城是从遵义往赤水的旱路必经之地,以前不止一次路过,却只是沿赤习公路飞驰而去,从未稍事停留,只听说这是一个千年古镇。此时面对这初晓时分静谧如混沌初开般的石板街,忽然生出相见恨晚的悔意来。唉,这般美景,竟白白错过了几十年。也不管人生地疏,忍不住迈开步子,往巷子深处而去。
古镇不枉虚名,应该是繁华过的。这座千年古镇,历史上因为河道通畅的原因,成为川盐和川货入黔的大通道,舟楫上下,商贾云集,是赤水河中游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千年古镇土城博物馆”、“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赤水河航运历史展览馆”等藏馆,以古老民居为载体,把历史尘封的记忆一页页翻开:威居门楼牌匾上的“船帮”二字尽管已经有些风化,繁体加上二龙戏珠的金色镶边,以及下方紧邻的航运雕刻壁画,仍不得不让人仰望,遥想彼时的辉煌。街道狭而不窄,狭是因为长的缘故,对邻的两家还是隔了三四米远,想必是从盐商货担马帮通行保障而考虑,也是赶场设摊所必须。大概因为地势的缘故,街面少有直通道,几十米平行路面之后,总有三五步石阶要走,这种与重庆山城异曲同工的建造模式,给古镇平添了几分幽深的神韵。街的两旁,屋檐下是各种旧式的牌匾、招牌和布幌,春卷、苕丝糖、豆花饭、茶馆、客栈一应俱全,见证了这是一个记载着千年商业繁荣、货运枢纽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重镇。走到一处“土城川剧玩友”的木牌下,我停了下来。木牌并无特殊,倒是右下角那几个鲜艳的红字——“一九三五年元月红军驻地”,一下子把我拽住了。哦,土城,你不仅是繁华的,更是沉重的,承受着历史转折前夜的阵痛,同时又记录着那场被伟人称为得意之笔的强渡。你,更是一份深深的怀念。
二
土城的红军医院纪念馆、红九军团陈列馆等藏馆记录着这段红色的历史,给土城古镇增添了更为厚重的人文积淀。每走几步,总会发现当年红军的足迹,古旧的木板房上,挂着毛泽东、周恩来等住居的牌子,时时提醒着这段红色往事。不由得让人很想走进历史的深处,去探访那些久远的记忆。
这时天色已亮,阳光从屋檐斜射过来,唤醒古老的石板街。早起的老人们已经开始忙碌,孩子们也在石板街上跑来跑去;茶馆已有客人三三两两落座。随便攀谈几句,红军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知我是专为寻访红军故事而来,老人们如数家珍般向我讲述那段历史;连摆摊的妇女也放下手中的活计,请出了年逾90的老奶奶。昔日炮火硝烟被反复咀嚼之后,在他们心里早已覆盖了时光的尘土,而代入感很强的我,却仍被他们的讲述还原成战争和伤痛,真切的感受到震撼和洗礼。
土城青杠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打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是共产党军事史最能展现领导人英雄气概的一幕——中国共产党后来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任国防部长、八位元帅、一百多名将军,当时全部集中在一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鏖战。面临如此险境,毛泽东召集政治局和军委会议改变遵义会议原定北上计划,撤出土城战役,从土城渡河西进。水面200多米宽的土城渡口,又正值严冬,要在一夜完成几万人的渡河浮桥并非易事。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土城人民创造了奇迹---浮桥在天亮前架好,一渡赤水取得成功,红军保存了实力,变被动为主动,打破了敌人企图在乌江以北、长江以南的川黔地区围歼红军的阴谋。红军3千多将士血染赤水河,把那些年轻的生命,刻在共和国诞生的坎坷路上,刻在后人的无限怀念之中。
“女红军街”是通往赤水河的一条小街,从方石砌成的门洞穿过,就进入了这个窄窄的巷子,像北方的胡同。小街上大约有二三十户人家,门楣上依次挂着“蔡畅住居”、“邓颖超住居”、“贺子珍住居”牌子。因为街道较窄,屋檐离得很近,走在石板街上,仰望一线天光,竟有隔世之感。我无法想象,那位叫杨厚珍的小女子是怎样撑着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坚持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王桂兰,这个过草地时被误认为已经死去、被战友们含泪安葬的女战士,却因为一场暴雨灌进坟包,又奇迹般醒来赶上了部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多少人留在了茫茫草地上,坟冢上没有墓碑,没有姓名,谁也不知道她们曾经来过,曾经以怎样的姿势走过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但土城记得她们,中国唯一的女红军纪念馆记得她们。
三
品味土城,更觉她处子般的期待。她太静,是远离人群、远离现实的静。也许是季节的缘故,土城因为地处河谷海拔较低,夏天并无气候优势。除此之外,剩下的季节,土城不该被遗忘、被冷淡,而这个极具文化特色的千年古镇,却受制于地方经济的局限,不得不缓慢的、渐进的发展,如今,仍是养在深闺,布衣素食。从其内涵到外延,古镇都需要更大的投入、更高的起点、更远的眼光,才能将其韵味发挥到极致。
土城作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古街道原始风貌的保留和修缮迫切需要投入。走过背街,眼见一些现代建筑掺杂其间,很觉岔眼。还有就是1958年被改造的公路,虽然不久又恢复为石板街,改成坡道的石梯却也再也没有恢复。无须考证这些建筑设施的审批过程,也不用追究修路人是处于怎样的考虑,彼时地方官员对发展思路的定位也许有其道理,但现在看来,古镇不古,确实遗憾。而要拆掉这些房屋建筑,还原石阶留下的历史真迹,于习水这样的贫困县来说,财力是一个最大的障碍。
从古镇古街风貌统一的角度来说,黔北民居或者川味十足的民间建筑应该是土城的主基调,那些以斜顶青瓦为特色的木结构房屋,那隔离河街、中街、上街的牌楼,那屋檐、那回廊,家家户户干净整洁、半掩半开的门窗,足以让人回味曾经的繁荣。但设计精致、建造独特的“岸上大院”,却是新建的徽派庭院,虽然外观进行了仿古处理,在一片古老的木板房中间,它鹤立鸡群还是显出几分突兀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规划的滞后,反映出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上不得已做出吹糠见米的选择。
土城期待什么?
土城期待回归。这一条条细砂石板与条石铺砌的老街,期待穿越历史,还原她固有的模样。老祖先给她留下的航运产业如今早已因为水土流失而封存馆藏,赤水河期待大规模治理恢复航运。自古以来赤水河畔有民谣:“土城出美酒,漂亮姑娘家家有”。如今的土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女孩子更是鲜见,这道风景线已是城南旧事了。如果土城繁华重现,能否勾起游子的乡愁,能否唤回大雁南归?让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免去孤独,重拾天伦?
土城期待发现。深藏在博物馆、纪念馆中的历史,期待着以强大的宣传攻势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她的美,她的痛,不能只让少数人珍藏、少数人知晓,要让她触碰世界的眼球,打开更多的感动。还有遗存的红军故事,藏在赤水河谷,藏在土城的每一寸红色土地里,期待揭开面纱,渴望更深度的研究和挖掘。
看时间不早了,恐怕耽误正事,我匆忙赶回住地。此行任务是陪同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一行考察赤水河生态情况。杨主席是资深的农业专家,为主持"中国贵州生态论坛农业分论坛"而途经遵义。陪杨主席沿古街转了转,从赤水河边返回,主席的独特视角让我又有新的收获。初识土城,对其红色与绿色、自然与人文价值,杨主席深表认同。但面对赤水河岸一座座光秃秃的大山,听当地土生土长的干部介绍昔日森林茂密生态完好的环境旧貌,又十分惋惜,十分担忧。这曾经是长江上游水量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啊,尽管这些年启动了生态治理相关措施,植被有所恢复,但每年微不足道的政府投入,于广袤大地也只是杯水车薪,要还原真正的青山绿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他看来,土城发展除了做好"古镇"、"红色"文化,生态保护也是重中之重。临别之时,他挥毫写下“土城味道”四个大字,为土城加油![1]
作者简介
陈乔,贵州遵义市人,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