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
学校介绍
哈第一中学校成立于1912年,由“鲁人旅哈同乡会”募捐创办,原名私立广益学校,是哈尔滨建校最早的一所学校。1947年,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市第一中学。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一中师生就广泛参加党的革命活动,因此该校有“哈尔滨黄埔军校”之美誉。《夜幕下的哈尔滨》这部为很多人所熟知的长篇小说,就是一中毕业生陈屿以自己在校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中师生参加革命斗争的历史片段。由于校舍具有独特的建筑风络,1986年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三类保护建筑”。 [1]
办学优势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办学优势树德树人的德育理念
在高质量教学的同时,学校尤为注重学生的德育、品行教育:通过开展爱心扶贫、环保行动、学生社团、拓展训练实践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担当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拥有爱心、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办学条件高素质师资队伍,专业的师资力量,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无私奉献,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截止2022年,学校有主校区和道外校区,其中主校区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共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名。
硬件设施: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畔,毗邻繁华的中央大街,校舍为典雅庄重的欧式建筑,学校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由实验区、教学区、图书楼、艺体楼、运动区、休闲区六大区域构成。
师资力量:哈尔滨第一中学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一线教师160名,特级教师5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国家模范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省教学能手2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43名。
在一线教师中,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2名,其余均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
办学成果
教师成绩
多年来,哈一中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名优教师,还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教研组。哈一中政治、历史、语文、化学等学科教研组先后获得“哈市劳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英语组荣获“哈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化学组和信息技术组先后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2007年语文组又获得“省劳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荣誉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受到国家教委的高度重视,已经形成哈一中信息技术教育“5网合一”的模式,2000年4月8日召开信息技术全国现场会,1999年被评为哈尔滨市文明单位标兵,2000年评为哈尔滨市第二十八届劳模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黑龙江首批示范高中,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文明单位。2003年被评为省文明单位标兵。2021年10月,入选黑龙江省2021年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公示名单。
“追寻冰城红色印记”——哈尔滨第一中学
说起道里区兆麟街上的哈尔滨第一中学,人们大都会想到央视曾热播的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那位智勇双全的青年老师——共产党员王一民。《夜幕下的哈尔滨》以1934年的哈尔滨为背景,讲述了哈尔滨人民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与日寇进行殊死斗争的故事。
哈尔滨第一中学创建于1912年,建校伊始叫鲁人旅哈学校,校舍在道里区买卖街双合盛火磨附近。1915年改为广义学校,后因广义二字与十月革命后俄共广义党雷同,又改为广益学校。1922年,学校校舍被焚后,便在道里水道街(今兆麟街)建校。1926年8月,改称为东省特别区立第一中学。日伪时期曾先后改为滨江省立两级中学和哈尔滨市第二国民高等学校。 [3]
建校初的校歌《第一中学》,歌词为:
松江水下游,桃李斗芬芳。
开庠舍,喜庆堂,多士列门墙。
勤以问学,道以成德。
志气其发皇,蔚为邦家光。
一中历史蒸蒸日上,薄厚高明久且长。
白山苍苍,黑水茫茫。
人杰地灵斯为良,莘莘学子毋敢忘。
有为有守,勿怠荒,进德修业其克昌。
在一中,先后有周一粟、王复生、林懋作、楚图南、吕振海等共产党员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团结进步师生,发展共青团员,传播马列主义。1928年,在学生中发展共青团员杨殿坤(即杨佐青)、王同元、刘忱、许凤图等人,学生积极分子有沈步瀛、夏长青、张德济等数十人。杨殿坤、王同元、齐邦固、沈步瀛等均是“哈一中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成员,在学生中都很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抗日斗争中,我党都是通过学生自治会这个合法组织开展工作。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的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信息介绍学习累
- ↑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办学成果
- ↑ “追寻冰城红色印记”——哈尔滨第一中学哈尔滨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