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響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響午》中國當代作家楊廷松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響午

送走了朋友。瞧了一眼院子裡從棗樹上飄下的一地落葉,午後的陽光似乎要把秋葉燃燒;然而,鐵樹和橘樹雖然也有些疲憊,但卻不卸綠妝,依然如故。秋是高了,空氣乾燥得讓人有焦灼的感覺。

壬寅年。乾旱,從夏天到秋天,從湖上到田野,從陽光到樹梢。

一陣乾燥的秋風,一路無情地帶走淡褪的、哀傷之美的黃葉。恰似流逝的歲月偷走了我的青春和熱情。當然,我們的熱情仍活在我們身體的細胞里;我們的青春沒有被偷走,而是保存着並活在我們的回憶里。就像我們祖先的稟賦、瑕疵、體魄和德行貯存在我們生命中世世代代相傳下去一樣。天地間的一切生命幾乎都是這樣。

門前的湖上,沉寂。對,是沉寂。沉寂得有些荒涼,連螺絲和蚌都沒有了棲息的地方,它們只剩下外殼顯現在乾裂的地面上。

在疲憊的河床上,我的眼睛更加疲憊。秋風又回來了,像一隻折了翅膀的秋蟬,幾回欲展開翅翼,卻猝然跌落地上,發出尖咧的叫聲。

所謂美景,多般來自於心境,若無牽無掛,必定會有春花秋月、夏風冬雪之美。當然,眼前的一切,對明年春季來說,不會造成絲毫損害,也不會留下一塊瘡痂。春天,照樣鳥語花香,照樣春意盎。

遼闊無垠的天宇,躬身俯首對大地說:「我是所有星辰的老大」。

大地說:「當然,老大於你當之無愧;在你面前,我俯首稱臣。在所有的星辰之中,我難以排行老二。但是,對人類來說,我是他們眼中的母親」。

古人說:「天地人就是世界」。

我是人。排行第三。所以自稱老三。

天與地之間,說距離大,大到無邊無際;說距離近的時候,近到天宇的淚水點點滴滴填平了天宇與大地之間永恆的距離。

我悄悄地告訴天宇和大地:「只有老大老二和睦,我就會有快樂與幸福」。

天宇感動着,讓陽光普惠大地的萬物,讓所有雲雨的音符灑向人間,讓我那顆孤獨的心清醒的夜晚,沿着那瀰漫着濕潤芳草氣息的鄉間小路走去。

今天,起了個大早,坐上班車去縣城。孫女一丹中考之前,我許諾過她:若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高中,我請客。

今履行諾言,邀請孫女們中午吃火鍋,以鼓勵她們好好學習。同時,以我的實際行動來說明說話算數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至於她們長大後是否變成工程師、教授、化學家、發明家、醫師還是工人或者農民,那就看她們的造化。我只是履行做爺爺的諾言,和對孫輩的殷切希望。

此時,也喚起了我讀書、教書和對庭院滿滿的回憶。多年來的教書育人的工作經驗讓我懂得,教師必須用自己熱情的火焰去溫暖簡陋的教室和清寒的走廊,拋開一切可憐的物質追求和平庸生活的攀比。給孩子們的質樸,給他們的信任,給他們的讚許和鼓勵。

上午空閒,獨自一人在新世紀廣場等待她放學回家。正好體驗體驗城市生活,看看城市套路是如何深法。正趕上東風大道改造。街道兩邊已封閉。挖掘機、鏟車忙成了一片,轟隆轟隆,發出沉悶的聲響;廣場這邊樹蔭下,打牌的、跳舞的、拉二胡的、閒扯淡的,不亦樂乎。看着、聽着、想着,——沒發現城裡人玩出什麼花樣來。

那邊喧鬧,生活本相也。

我一邊唱着萌芽和蓓蕾以及前途無量的歌;另一邊又嚮往潔淨、安靜、閒雲野鶴一樣的生活。

雖然歲月將我帶入了暮年,但我覺得老年有老年的風景。古人不是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嗎?老年人同樣需要學習生活,才可以獲得心裡充溢秀林的綠濤和花開的歡樂。

抬頭看看天上,那片雲,悠然,靜靜地漂游,沒有打擾,頗有道者寧靜致遠的胸懷之風範。道,講究靜,仰天地之精華;佛,也講究靜,遠古無聲的苦修從團蒲坐禪開始。道在自然,佛在人心。道在修行,佛在覺悟。

原先,以為靜在深山老林;不然呢。鬧市,同樣有靜。靜不在眼,靜不在耳,而在靜心。

——不曾想在這嘈雜的環境中,我的思緒瞬間竟然越過了樓房和樹梢,飛過了山丘和田野。

晌午時分。廣場上的人紛紛散去,樹蔭下漸漸安靜下來了。

「爺爺」。聲音從我背後傳來,孫女一丹把我從深邃的冥想中喚醒。我重新回到了陽光下朝氣蓬勃的世界。爺孫,攜手承諾與信任,朝火鍋城走去。 [1]

作者簡介

楊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學畢業 2004年公開出版小說散文集《鄉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審稿中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