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為米折腰(蘇軾)
《哨遍·為米折腰》 |
作品名稱:《哨遍·為米折腰》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
《哨遍·為米折腰》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檃括陶淵明《歸去來辭》而成,其主旨即是「歸去來」,從未歸以前之誤、去彼來此之急寫起,一直寫到歸來游賞之趣,田園之樂,及家人相聚之歡,最後以隨緣自適作結。全詞寫得周到而渾成,雖是檃括前人文章,但抒寫自己的懷抱並自成妙境,實際上也是一種藝術創造。
目錄
原文
哨遍·為米折腰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治東坡,築雪堂於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 使家童歌之,時相從於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雲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譯文
陶淵明寫《歸去來兮辭》,文章有詞句而沒有配聲律。我在東坡置地之後,在坡上面建築了雪堂。人們都笑話雪堂簡陋,只有鄱陽人董毅夫過訪覺得很喜歡,並有為鄰的打算。於是拿來取《歸去來兮辭》,稍微加以檃括,使它符合聲律,用以贈送給董毅夫。 讓家中僮僕歌唱,當時僮僕跟隨我在東坡上,我放下農具與他唱和,敲擊牛角為他打節拍,不是很快樂嗎?
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為了追求而離開家庭,身體和內心都已疲憊不堪。回去吧,誰不想我回家呢。我感到從前的生活都不是現在所期盼的。路旁白露尚未乾。行人指給我回家的路,門前有嬉笑的孩童。曾經種植的菊田已經荒蕪,原先年輕的松樹已經悄悄衰老,不得不感嘆我如今已和它們一樣。只有小窗容我駐足,關緊了院子的大門。拿起拐杖到窗前看風高雲淡,暮鳥歸巢。雲飛天空,本沒有心思,暮鳥歸巢,也只是本能。
哎呀!回歸鄉下了。我忘卻了自己,也忘卻了世界。親戚之間已經無話可談,只有音樂和文學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在翠綠的山裡崎嶇的小路上散步,叮咚的小溪與我為伴,暗谷里同樣有着春的希望。看見草木是何等繁盛,感嘆說生命也該在這裡結束吧。自家的破房能算哪一類呢?為什麼要擔驚受怕不可終日?收斂自己的心思,不管門外的變化。神仙只會在哪裡呢?至少不是對富貴的渴求。只用在水岸在山巔自在地高呼,用壺中的美酒來超脫自己。這不就是神仙一樣自在的天命麼?像水一樣前進,遇到坎就停下。[1]
賞析
此詞檃括陶淵明《歸去來辭》而成。檃括,就是就原有的文章加以剪裁改寫。此詞僅微改《歸去來辭》語句,不改其意,使之符合聲律。
此詞主旨即是「歸去來」。蘇軾之愛陶淵明,在于欣賞他的棄官歸隱。蘇軾在仕途中挫傷累累,太需要解脫,「歸去來」便是他撫慰心靈的最佳方法,逃避現實的最佳途徑。全詞從未歸以前之誤、去彼來此之急寫起,一直寫到歸來游賞之趣,田園之樂,及家人相聚之歡,最後以隨緣自適作結,寫得周到而渾成。儘管詞意全系出自《歸去來辭》,但抒寫的是自己的懷抱,與胸中無此境界,徒以檃括為趣不同。
陶淵明《歸去來辭》的文字,可說非常精練,沒有一句廢話。在這種情況下要加以檃括,有著相當高的難度,非一般人能為之。蘇軾檃括此作的高妙處,在他融合了《歸去來辭》的「序」與「正文」的精旨。譬如,《哨遍》的首句「為米折腰」,概括了陶淵明史傳的可靠記載;次句「因酒棄家」,凝縮了「序」文的「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等語;第三句「口體相交累」,從「序」一下過渡至「正文」,除了味道不變,甚至還有導入主境的妙效。所以說,蘇軾改寫《歸去來辭》,實際是一種藝術創造。[2]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3]
視頻
鍾離 | 哨遍·為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