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哭晁卿衡 李白

哭晁卿衡
圖片來自大眾網

哭晁卿衡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雖因誤傳噩耗而作,但真實深摯地表達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顯示出兩人間超越國籍的真摯感情

目錄

原文

李白李白〔唐代〕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譯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辭別長安回家鄉,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雲彩籠罩着雲台山。

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八十四。下面是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常振國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詩的標題「哭」字,表現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兩人超越國籍的真摯感情,使詩歌籠罩着一層哀惋的氣氛。

  「日本晁卿辭帝都」,帝都即唐代京都長安,詩用賦的手法,一開頭就直接點明人和事。詩人回憶起不久前歡送晁衡返國時的盛況:唐玄宗親自題詩相送,好友們也紛紛贈詩,表達美好的祝願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寫詩答贈,抒發了惜別之情。

  「征帆一片繞蓬壺」,緊承上句。作者的思緒由近及遠,憑藉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種種情景。「征帆一片」寫得真切傳神。船行駛在遼闊無際的大海上,隨着風浪上下顛簸,時隱時現,遠遠望去,恰如一片樹葉飄浮在水面。「繞蓬壺」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後更是微妙。「蓬壺」即傳說中的蓬萊仙島,這裡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歸途中島嶼眾多的特點,與「繞」字相應。同時,「征帆一片」,飄泊遠航,亦隱含了晁衡的即將遇難。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這兩句,詩人運用比興的手法,對晁衡作了高度評價,表達了他的無限懷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難,明月象徵着晁衡品德的高潔,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潔的明月沉淪於湛藍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藝術境界清麗幽婉,同上聯中對征帆遠航環境的描寫結合起來,既顯得自然而貼切,又令人無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寫情,寄興深微。蒼梧,指郁洲山,據《一統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東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僅使詩人悲痛萬分,連天宇也好似愁容滿面。層層白色的愁雲籠罩着海上的蒼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詩人這裡以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寫白雲的愁來表達自己的愁,使詩句更加迂曲含蓄,這就把悲劇的氣氛渲染得更加濃厚,令人回味無窮。

  詩忌淺而顯。李白在這首詩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極度悲痛的感情用優美的比喻和豐富的聯想,表達得含蓄、豐富而又不落俗套,體現了非凡的藝術才能。李白的詩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飄逸的特色,在這首短詩中,讀者也能體味到他所特有的風格。雖是悼詩,卻是寄哀情於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顯得自然而又瀟灑。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純淨;用「白雲愁色」表明他對晁衡的仙去極度悲痛。他與晁衡的友誼,不僅是盛唐文壇的佳話,也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歷史的美好一頁。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三載)。郁賢皓《李白選集》:「此詩乃天寶十三載春夏間在廣陵(今江蘇揚州)遇見魏顥,聞晁衡歸國時遇暴風失事的消息後所作。」

簡析

  《哭晁卿衡》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雖因誤傳噩耗而作,但真實深摯地表達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顯示出兩人間超越國籍的真摯感情。全詩通過幾個短促的鏡頭來寄託哀思,言辭頗多象徵、隱喻,哀其人而不忍書其事,沉痛而不呆滯,慘然之情,溢於楮表。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