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諸故人,因寄元八
《哭諸故人,因寄元八》 |
作品名稱: 《哭諸故人,因寄元八》[1] 創作年代: 唐朝 文學體裁:詩 作者:白居易 |
《哭諸故人,因寄元八》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所作詩詞之一。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羅隱、杜荀鶴,宋代王禹偁、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常可以見到引用他的詩文,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2]
目錄
詩詞正文
“ | <昨日哭寢門,今日哭寢門。
借問所哭誰?無非故交親。 偉卿既長往,質夫亦幽淪。 屈指數年世,收涕自思身。 彼皆少於我,先為泉下人。 我今頭半白,焉得身久存? 好在元郎中,相識二十春。 昔見君生子,今聞君抱孫。 存者盡老大,逝者已成塵。 早晚昇平宅,開眉一見君。 > |
” |
— <《哭諸故人,因寄元八》>,<詩詞網> |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3]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不久,家鄉發生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公元780年),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而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髮全都白了。
閒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盡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閒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閒逸悠然的情調。[4]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