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唐卡起源
圖片來自搜狐網

唐卡起源,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苯教作品。

目錄

原文

唐卡是在松贊干布時期興起的一種新穎繪畫藝術,即用彩緞裝裱而成的捲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類似於藏族地區的捲軸畫,多畫於布或紙上,然後用綢緞縫製裝裱,上端橫軸有細繩便於懸掛,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畫面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涉及佛教的唐卡畫成裝裱後,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硃砂手印。也有極少量的緙絲、刺繡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繪製極為複雜,用料極其考究,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艷麗,經久不退,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唐卡在內容上多為西藏宗教、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記載着西藏的文明、歷史和發展,寄託着藏族人民對佛祖的無可比擬的情感和對雪域家鄉的無限熱愛。

唐卡的品種和質地多種多樣,但多數是在布面和紙面上繪製的。另外也有刺繡、織錦、緙絲和貼花等織物唐卡,有的還在紛的花紋上,將珠玉寶石用金絲綴於其間,珠聯璧合。唐卡繪畫藝術是西藏文化的奇葩,千餘年來影響深遠。唐卡藝術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卡的起源歷史悠久,從公元7世紀有文字記載唐卡至今已經有1300年多的歷史,唐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盛衰,融合,傳承後,從地域上形成了四大主流畫派。即:衛藏地區(西藏自治區)的勉唐畫派,康巴地區(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為中心、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噶瑪噶孜畫派,安多地區(青海地區)的熱貢畫派和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的青直畫派。

唐卡,在羅桑嘉措以前都是民間畫師供奉給寺廟的零散作品,從五世達賴起,成立了相當於畫院的機構,唐卡創作進入了專門化創作時期。後七世達賴格桑嘉措時,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也就是官方性質的畫院。這一舉措,無疑推動了唐卡藝術的向前發展。唐卡繪製也逐漸出現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門唐」(系藥師佛像)派。院內的畫師都有職稱,畫藝最高的稱為「烏欽」。西藏繪畫史上最後一名「烏欽」就是唐卡繪製大師扎西次仁先生,扎西次仁也是健在的唯一的「烏欽」。

由於自然、歷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無從考證。據傳,吐蕃贊普(觀音佛的化身)松贊干布在一次神示後,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白拉姆畫像,這就是第一幅唐卡:相傳,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內。作為科學考證,這些傳說恐還不足為憑。但就繪畫藝術而言,最早(可查)可溯及卡若新石器時代,到吐蕃王朝時,繪畫藝術已臻完善。唐卡作為壁畫的廷展,最遲也在七世紀中頁以前就已出現。早期唐卡因經過朗達瑪的滅佛,已無跡可尋:現存唐卡除有少數宋元時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達賴羅桑嘉措時的集體作品。

據《大昭寺志》記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一次神示後,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親手裝幀。這就是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五世達賴喇嘛在其《釋迦佛像記。水晶寶鏡》中也明確的記載了此事。在公元7世紀到8世紀,唐卡開始了緩慢的發展。由於9世紀,是藏區比較動盪的年代,期間經歷了:公元815年,藏王赤德松贊駕崩;第五個兒子赤祖德贊繼位贊普;公元841年赤祖德贊為貴族所弒,其兄達磨達瑪烏都贊(朗達瑪)繼位贊普,讓整個西藏經歷了"朗達瑪滅佛"的重創。使整個藏區的唐卡所剩無幾。由於朗達瑪滅佛致使吐蕃諸將和部屬叛離了朗達瑪,奴隸以及屬民先後在各地紛紛起義。公元877年,奴隸起義軍占據吐蕃雅隆河谷等地之後,吐蕃王朝滅亡。公元895年,吉德尼瑪袞的後代在阿里建立古格王朝,以後日巴袞據芒域建立拉達克王朝。公元978年,魯麥。喜饒楚臣等人在桑耶寺,噶迥寺授徒傳法,佛教在西藏地區再度傳播,歷史上稱為佛教後弘期元年。公元10世紀唐卡藝術迎來了第二個春天,開始了有序發展。11~12世紀是唐卡藝術形成系統時期。同時也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三大教派以及噶當、希解、覺宇、覺囊、郭扎、夏魯等小派形成時期。13~14世紀,唐卡藝術風格凸顯,穩步發展,形成唐卡三大畫派:勉唐,噶孜,熱貢畫派,明清時期是唐卡繪畫藝術發展的繁榮時期,還形成了三大畫派旗下很多畫派。

吐蕃早期的唐卡能保留至今的極其稀少,現代能夠見到的較早的唐卡,是11世紀以後的作品:在薩跡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結東廈」的唐卡,上畫三十五尊佛像,其古樸典雅的風格與敦煌石窟中同時期的壁畫極為相似,據說是吐蕃時期的作品,是極為罕見的一件珍貴文物。還有一副四壁觀音,則是古格王朝時期的作品最為古老。宋代的唐卡,在布達拉宮見到三幅,其中兩幅是在內地訂做的繹絲唐卡。帕瑪頓月珠巴像的下方有藏文題款,意思是說江村扎訂做這幅唐卡贈送其師扎巴堅贊。扎巴堅贊是薩迦五祖的第三祖師,公元1182年繼任薩迦達欽。另有一幅貢塘喇嘛肖像,貢塘喇嘛相生於公元1123年,死於1194年,他的這幅近乎寫生畫的繹絲唐卡,也屬宋末的作品。還有一幅米拉日巴的傳記唐卡,主要描繪米拉日巴苦修的情節,樸實而簡括的構圖,據有關行家鑑定,系宋代的一幅繪畫唐卡。蓮花網目觀音像,畫面不求工細富麗,而以清秀的色彩渲染主題,堪稱元代的代表作。

明清兩代,中央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方的統治,採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領的辦法,明封八王,清封達賴、班禪及呼圖克圖即是這種管理的具體實施。這些措施對西藏社會的安定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都是有利的。西藏的唐卡藝術也隨着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這個時期的唐卡,一是數量明顯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風格的畫派,這是西藏繪畫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西藏繪畫藝術更趨成熟的表現。大體說來,前藏的唐卡構圖嚴謹,筆力精細,尤擅肖像,善於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後藏的唐卡用筆細膩,風格華麗,構圖講究飽滿,線條精細,着色濃艷,屬工筆彩的畫法。[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