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唐朝時期第一位和親公主——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

來自網絡的圖片

唐朝時期第一位和親公主——弘化公主699年4月23日 (農曆三月十八),唐代嫁吐谷渾王諾曷缽的弘化公主去世。唐貞觀十四年,一支隆重的送親隊伍出了長安城。新娘是一位18歲的公主。路很長,故鄉越來越遠……這位名叫弘化的公主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命運,而她即將遠嫁的那個遙遠的名叫吐谷渾的國度,又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又叫弘化大長公主。為唐宗室淮陽王李道民之女,貞觀十三年(639 年)十二月,吐谷渾國王慕容諾曷缽向唐太宗求婚,次年年初(貞觀十四年二月),李世民即以弘化公主嫁給了他。武則天時,李氏賜姓曰武,改封西平大長公主。弘化公主是一位非常美麗的姑娘,自幼受到家庭嚴格的教養,堪稱才貌雙全。她的墓志銘中寫到:「誕靈帝女,秀奇質於蓮波;托體王姬,湛清儀於桂魄。公宮秉訓,沐胎教之宸猷;姒幄承規,挺璇闈之睿敏。」她的聰明才智,風度儀表,由此可見一斑。就是這樣一位皇宮貴族的姑娘,為了增進漢與吐谷渾兩族間的關係和民族間的團結,年僅18歲,就走出重樓疊閣,離開故鄉,在其父淮陽王李道明及大將軍慕容寶的護送下,遠離長安,到建都於青海的吐谷渾國,與國王諾曷缽成婚,過起那「有城郭而不居,隨逐水草廬帳為室,以肉酪為糧」的遊牧生活。[1]

吐谷渾本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最早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後徙居西北。大約在唐龍朔三年(663 年),徙居涼州(今武威)、靈州(今寧夏同心),為唐藩100 餘年,至貞元後,其封嗣才絕。唐王朝建立不久,橫亘在西域路上的吐谷渾聯合西突厥,控制西域各小國,經常侵擾唐的邊境,襲擊來往商人,阻絕中原與西北邊疆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繫,也阻礙了中國和中東、歐州各國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絲綢之路不能暢通。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派大將李靖、侯君集等大舉兵戎,用武力攻擊吐谷渾,迫使其投降;一方面採取和親政策,團結吐谷渾。

據史書記載,弘化公主不僅聰明賢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膽略。弘化公主入嫁吐谷渾後,吐谷渾和唐朝的關係進一步密切了,而這卻引起了吐谷渾國內不少大臣的不滿。有一年,吐谷渾丞相宣王和他的兩個弟弟密謀在祭山活動中,劫持諾曷缽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

弘化公主得知這個消息後並沒有驚慌,她飛身上馬,和諾曷缽一起帶着少量親兵,連夜向鄯城(西寧)奔去,並在鄯州刺史杜鳳舉的幫助下一舉粉碎了宣王的陰謀,吐谷渾國內很快就安定了下來。

弘化公主入吐谷渾,是唐將公主嫁於外藩的開端,是中華民族團結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僅使當時唐與吐谷渾的關係得到了改善,而且直接促進了唐與吐蕃的友好往來。貞觀十五年(641 年),即弘化公主和親的第二年,唐太宗又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加強了唐與吐蕃的關係。唐太宗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至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吐谷渾每年派使者向唐王進貢,唐朝以禮相待。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高宗李治繼位,封諾曷缽為駙馬都尉。次年,諾曷缽遣使向朝廷敬獻駿馬。

賢達、善良的弘化公主作為使者,來往於唐與吐谷渾之間,促進了唐與吐谷渾人民的友好往來。她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光榮使命,而且鼓勵自己的兒子與唐王朝公主聯姻,結成世代的親戚關係。高宗以禮相待,又以宗室女金城縣主(會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賜嫁諾曷缽長子蘇度摸末,以金明縣主賜嫁諾曷缽次子闥盧摸末。武則天時,改封弘化公主為西平大長公主。

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聽到這個消息後,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傷心欲絕,他們在吐谷渾遙祭李世民。

唐高宗即位後,諾曷缽立刻派出使團趕往長安表示祝賀,並獻上了很多駿馬。唐高宗見使團獻上的駿馬高大威猛,就詢問這些馬的來歷,使臣們答道:「這就是名傳四海的『青海驄』。」唐高宗深感這些駿馬的珍貴,就對使臣說:「良馬人人都喜歡,可我不能奪人之愛,你們還是把這些馬趕回去吧,回去後告訴你們的可汗,他的心意我領了。」聽了這話後,諾曷缽十分感動,他決定有機會一定要面見這位仁君。

公元625年,諾曷缽終於了卻心愿。這一年,唐高宗批准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回長安省親。省親過程中,唐高宗給了諾曷缽很高的禮遇。弘化公主請求入朝省親,唐高宗派左驍衛將軍鮮于匡濟前往迎接。11月,弘化公主和諾曷缽到達長安,朝見了高宗。弘化公主是唐代外嫁的十幾位公主中唯一回過長安的公主。高宗李治加封諾曷缽為青海國王。

隨着吐蕃族的進一步強盛,吐蕃逐漸向甘青地區擴張,引起了吐谷渾與吐蕃的不和,時有戰事發生。

公元663年,吐谷渾部受吐蕃攻擊,大敗,吐谷渾國土全部被吐蕃占據。諾曷缽和弘化公主率殘部幾千帳奔涼州南山居住,並遣使向唐朝求救。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唐朝派大將薛仁貴帶兵攻擊吐蕃軍,打算護送諾曷缽回歸故國。可是,薛仁貴被吐蕃軍大敗於大非川(今青海海南州切吉鄉曠原),唐軍幾乎全軍覆沒,吐谷渾復國的希望破滅。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唐朝將被封為駙馬都尉的吐谷渾國王諾曷缽遷到鄯州(今青海樂都)大通河之南,諾曷缽懼怕吐蕃,「不安其居」,唐高宗又將其徙於靈州境內。在太陽山下一地(在今同心縣韋州鎮)設安樂州,轄境為今寧夏河東中寧、同心、鹽池三縣部分地區,屬靈州都督府,安置吐谷渾族,並以諾曷缽任刺史,由其自治管理。安樂州寓意「欲其安而且樂也」,為讓吐谷渾部族和弘化公主在這裡安居樂業。後來,唐朝又在此置長樂州。弘化公主隨其夫諾曷缽「始徙其部眾於靈州之地」,開始了在韋州這一帶的生活。

弘化公主在吐谷渾生活了58年,死後遷葬於涼州南陽暉谷之山崗,即今武威市南營鄉青嘴灣,其他吐谷渾王室成員死後,也都遷葬於此。弘化公主於公元698年去世,享年76歲。清同治年間,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的一個農民無意間發掘了一座古墓,古墓中陪葬了大量金銀器。民國四年(1915年)又有人在這座墓里發現了墓志銘,才確認古墓的主人就是弘化公主。往事成千古。顯赫一時的歷代王朝均已灰飛煙滅,但這裡的青山綠水,將永遠環抱着這位長眠在涼州土地上的美麗姑娘。

據志文記載,弘化公主於聖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寢疾於靈州東衙之私第」,「聖歷二年三月十八日葬於涼州南陽暉谷冶城之山崗」。

點評:弘化公主入吐谷渾,是唐將公主嫁於外蕃的開端,是中華民族團結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僅使唐與吐谷渾的關係很快得到改善,而且也促進了唐與吐善的友好往來。貞觀十五年,即弘化公主下嫁的第二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從而更加密切了唐與吐蕃的關係。[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