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唐胥鐵路中國鐵路的起點原圖鏈接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唐胥鐵路唐山——胥各莊鐵路,在英語文獻中常被稱為開平煤礦鐵路(英語:Kaiping Colliery Tramway),是一條連接開平煤礦和胥各莊的輕便鐵路,全長近9公里。這條鐵路於1876年被第一次提出,後在1881年5月開始動工,11月通車。唐胥鐵路雖然不是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條鐵路,但是是第一條中國自行修建運營的、承擔運輸任務的近代化鐵路,被公認為是中國鐵路建設的起點;在今日的唐山礦一號井東側就樹立着刻有「中國鐵路起點」的石碑[1]

目錄

規劃和籌備

19世紀60年代,在清政府內部出現了以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他們在「自強求富」的口號下,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同時也創辦一些近代工礦業和交通運輸業。我國最早的鐵路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興建的。

1877年,為了解決輪船招商局和北洋艦隊的用煤問題,直隸總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籌建開平煤礦。唐廷樞在經過實地勘探,把礦址選定在開平西南的唐山後,即開始考慮煤炭的運輸問題。開平煤除礦局自用及就地銷售外,主要將煤銷往天津。唐山距天津120公里,運煤要從陸地先運到蘆台,然後再改為水路,由大沽口入海到天津。這樣的運輸很麻煩,而且運費也高。如果由唐山至蘆台修築鐵路,用火車運煤,既可以減少運輸上的麻煩,還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唐廷樞認為,真正的困難不在於開採,而在於運輸。因此,他上書李鴻章,請求修築唐山至蘆台的鐵路;但因資金不足,擬先築唐山至胥各莊一段。李鴻章同意這一計劃,於1879年向清廷奏准,並派英國工程師金達督修。但這時,頑固派藉口唐山靠近東陵,鐵路奔馳會「震動陵寢」而大加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收回了它的批准,第一次築路嘗試就此失敗。此後,唐廷樞打算在唐山至蘆台間開鑿運河,與蘆台到天津的薊運河相接,試圖以水運代替陸運,但只開鑿了胥各莊至蘆台長35公里的一段,後因地勢陡峻,無法開河。在這一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直隸總督李鴻章授意唐廷樞再次奏請修建運煤輕便鐵路,聲明為免于震動東陵,不用機車,而用騾馬牽引。李鴻章並為此在清廷中積極斡旋,最後,清政府在極度不願意的情況下允許築路。於是,築路工程於1881年初動工,同年6月9日開始鋪軌,11月工程竣工,這就是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

唐胥鐵路東起唐山,西南至胥各莊,長9.7公里。採用由英國進口的每碼30磅的輕鋼軌,軌距也採用英國標準,當時世界各國軌距各不相同,有寬有窄,以英國的較為適中。1881年底,唐胥鐵路投入使用,起初只能用騾馬充當火車頭,在鋼軌上拖曳煤車,當時被稱為「馬車鐵道」。後來,由於開平煤礦的全面投產,牽引力小、速度慢的馬車鐵道不能滿足運輸的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工人根據金達的設計利用礦場的舊材料,試製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輕型蒸汽機車[2]。工人在機車兩側各刻一條龍,把它叫作「龍號」。這台中國人自造的第一台機車,雖然牽引力只有百餘噸,構造也比較簡單,但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工人的創造力。

唐胥鐵路雖僅長9.7公里,但它是中國的第一條自建鐵路,行駛了中國自製的第一台機車,確定了中國鐵路的標準軌距。

工程建設

彼時的中國除了先前英國未經官方允准修建的吳淞鐵路之外,尚無其它的參照線路,且吳淞鐵路運行不久後即被清政府贖回拆除,於是新線的軌距成為了建設時的爭議點。在眾多提議中,金達堅持採用1435毫米的寬度;此標準不僅有利於進口自英國的設備直接應用在該鐵路上,並為日後改建為真正意義上使用鐵路機車運輸的「鐵路」做準備,還奠定了日後中國鐵路的軌距標準[3]。由於當時的中國沒有生產鋼鐵的能力,鋪設的軌道大多進口自英國。

1881年3月,礦務局啟動運煤河工程,並於8月完工,引蘆台河水入內。工程造價11.5萬兩白銀,河長35公里,占地約6500畝。從唐山煤井起至胥各莊、長9.7公里的鐵路於1881年5月13日動工,6月9日開始鋪軌,11月9日竣工,每英里造價約3000英鎊。建成時,鐵路採用的是30英磅每碼(15千克每米)的鋼軌。

開始施工

1881年6月9日,中國第一條鐵路——唐山至胥各莊鐵路,歷經磨難終於動工興建。7月1日,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白內特的夫人在唐山釘下了第1枚道釘,11月工程告竣。唐胥鐵路全長9.3公里,每米軌重15公斤,共耗銀11萬兩。 由於這段鐵路用騾馬牽引貨車,所以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

1881年開始修建的唐山至胥各莊鐵路,真正成功並保存下來加以實際應用的第一條鐵路,從而揭開了中國自主修建鐵路的序幕。

標準鐵路

 
李鴻章攜清朝大員們視察唐胥鐵路情景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唐胥鐵路——中國最早的標準軌鐵路

中華鐵路,師夷之技,源唐胥始,於龍號起,幾多艱難,歷經風雨。如果說如今縱橫在中華大地上的鐵路網是中國的龍脈,那麼這條曾經只有9.7公里長的唐胥鐵路就是這龍脈之源。

實業家唐廷樞

中國早期實業家唐廷樞,1877年奉力直隸總督李鴻章之命,籌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採用近代採煤技術的煤礦——開平礦務局,改寫了中國近千年的土窯採煤史。

1879年李鴻章奏請清政府修建一條唐山至北塘的鐵路,以便用鐵路將煤炭運至北塘後,再經水路外運。

但修建鐵路的設想,立即遭到清政府頑固派的強烈反對。開平煤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於1880年開鑿了一條從蘆台到胥各莊長達35公里的「煤河」來解決煤炭的外運。

當煤河開鑿到胥各莊時,凸起的地勢使繼續開鑿無望,李鴻章只好再次上奏,把鐵路縮短,僅修唐山到胥各莊一段,與煤河相連接。為避開清朝頑固派的反對,在築路奏請中特別聲明只修以騾馬為牽引動力的「快車馬路」。幾經周折,清政府才勉強同意,允許修建唐胥鐵路。

1881年6月9日,自唐山起至胥各莊(今丰南縣)一線的唐胥鐵路開始鋪軌,採用1.435米的軌距和每米15公斤的鋼軌,這條鐵路是在清政府洋務派主持下,由開平礦務局負責集資修建。9月,全長9.7公里的唐胥鐵路竣工,開始試運行。11月8日正式通車。1886年,成立中國自辦的第一個鐵路公司——開平鐵路公司,收買唐胥鐵路後開始展築,並獨立經營鐵路業務。1887年,唐胥鐵路展築至蘆台,1888年展築至天津,李鴻章等巡視並主持通車儀式[4]。路方特備花車一輛供來賓乘用。1894年天津至山海關間通車,改稱津榆鐵路唐胥鐵路,及由唐胥鐵路向東西兩個方向延伸形成的唐蘆(台)、唐津(天津)鐵路、唐古(冶)、唐灤(灤縣)鐵路以至最後形成的京山鐵路,至今已走過了120個春秋。

龍號機車

命運多舛

1881年6月9日,「龍號機車」也是中國製造出的第一輛蒸氣機車噴氣運行了。

然而,由於清廷在諭旨中明文規定,不准在鐵路上使用蒸汽機,以免大聲呼叫。於是便出現了運輸工人用驢、馬拉着煤車在鐵道上滑行的可笑之舉。不久之後,胥各莊鐵路修理廠的技術人員自己動手設計,利用廢棄鍋爐大膽進行改造,試製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為堵住頑固派之嘴,工人們在機車頭上刻了一條龍,稱之為「龍號」機車。這台蒸汽機的引力僅有100多噸,體形也不大,全長只有5.73米,每小時只能行駛5公里,並不比驢馬車快多少,但它宣告了鐵路和火車這件新生事物在中國大地上的出現。

1882年由於開平煤礦的產量由1881年的3600噸猛增到38000噸,馬拉驢拖實在是力不勝任。金達又重新設計和指導製造了另一台機車,這台機車設計較前輛要規範得多、製作也比較全長5.69米,只有三對動輪而沒有導輪和從輪。牽引能力為100噸,時速30公里。

外國技師

當時的開平礦務局英籍總工程師薄內之妻仿照斯蒂芬森1829年設計的著名機車「火箭」號為之命名為「中國火箭」號[5]。參與製造的中國工匠並不太喜歡這個名字,他們希望這輛由他們打造的機車能帶有中國的味道,便在車頭兩側各鑲嵌了一條金屬刻制的龍,又給它起了個極富東方色彩的名字「龍號機車」。

「龍號機車」行駛了幾個星期,起初並沒有引來什麼麻煩。但 不久便被清廷命令停駛,一停就是幾個星期。原來消息終於傳到了北京,「都中言官復連奏彈劾,謂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奉旨查辦,旋被勒令禁駛」。

事實上,清東陵在距唐山50公里外的遵化馬蘭峪,所謂震動無從談起,無非是保守派反對修鐵路的藉口。所幸製造和讓機車行駛的金達是個英國人,再加上清政府剛剛建立的北洋海軍艦艇急需燃料煤,因此經過開平礦務局和李鴻章的疏通斡旋,「龍號機車」停了些許日子,又可以噴氣運轉了,以後便一直使用,直到從英國運來了兩個車頭。

「龍號機車」退役後曾存放在北京府右街交通陳列館,當時還可以生火行駛,以供觀瞻。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領北京後,將該館遷移到和平門內的一條胡同里,以後這台中國製造的著名機車便離奇地失蹤了。

源遠流長

伴隨着「龍號機車」拉響汽笛在唐胥鐵路上奔向遠方,唐山機務段依傍而生。如今的唐山機務段,再也觸摸不到任何屬於歷史的塵封。找到120年前唐胥鐵路的一條枕木,一個鉚釘都只能是一種奢望。而眼前縱貫南北的數排鐵道上,每一根鋼軌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簇新的電氣機車在鐵道上風馳電掣,規範化操作的現代化鐵路運營讓人很難想象曾經那吐着白煙的「龍號機車」是怎樣在只有9.7公里長的唐胥鐵路上奔跑的,但是「龍號」已經融化在每個職工心中,成就了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鐵路千瘡百孔,能通車的鐵路總里程僅為11000多公里,而且46%分布在東北地區。當時,唐山機務段的前身古冶機務段所處的京山線,是連接我國東北和關內的唯一鐵路,是東北入關的咽喉要道。重要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唐山機務段承擔責任的重大。

無論在建國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中,60年代的抗美援越戰爭中,還是在70年代支援坦桑尼亞贊比亞以及「十年文革」中支援外局恢復運輸秩序,唐山機務段都秉承「龍號精神」以「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為口號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運營

李鴻章醇親王奕表態支持後,金達自製的「龍號」機車於唐胥鐵路投入使用。隨着線路上的機車越來越多,鐵路公司開始為每台機車分配編號,其中最早製造的「龍號」機車銘牌上刻着「No.1」的字樣。

1882年4月,「龍號」機車把第一批煤炭從唐山礦運到了胥各莊。同年,開平礦務局從英國進口了三輛機車,其中兩輛0-6-0型蒸汽機車在10月到貨,另外一輛為0-2-0型;後者由英國蘇格蘭機車廠製造,被編為「0號」,價格為2.48萬大洋。

1882年,開平礦務局為擴展客運業務,從唐胥鐵路上向東建造了一條約0.9公里長的線路,並建起了老唐山火車站。1883年1月,開平礦務局已擁有頭等客車1節,二等和三等客車3節,每日在唐山和胥各莊之間往返6個來回;客運服務的收益已能承擔唐胥鐵路運營的開支。在1886年4月,鐵路延長至蘆台後,唐蘆鐵路繼續保持盈利[參。

從1881年建成起,唐胥鐵路就由開平礦務局管理,當時並沒有專門負責鐵路運輸的機構。1886年7月,開平礦務局向李鴻章致信《請展築鐵路稟》,申請開辦開平鐵路公司 ;在李批准後,公司成立,實行官督商辦,共招股2500股,共計白銀25萬兩,伍廷芳被任命為總經理,開平礦務局總辦唐廷樞、會辦吳熾昌先後擔任開平鐵路公司經理。公司成立後便出資10萬兩白銀購買了唐山機車廠和唐胥鐵路的所有權。自此唐胥鐵路脫離礦務局管理,開始單獨經營[6]

後續發展

隨着開平煤礦產量逐漸增加,軍隊和民用船艦的煤炭需求也逐步擴大,運河的不穩定,以及水路-鐵路的換裝成為了煤礦外運的瓶頸;1884-1885年的中法戰爭結束後,改革派試圖說服清廷通過建設鐵路以鞏固海防。基於上述理由,開平礦務局和金達都曾致信李鴻章,要求鐵路繼續向西南修建至蘆台。由於新建路段附近皆為荒地,而且已在開鑿運河時被礦務局購買,李很快就批准「試辦」。1886年,唐胥鐵路開始向蘆台修建;次年4月,向蘆台的延長線投入運營,鐵路改名為唐蘆鐵路。

光緒十三年(1887年)二月,海軍衙門總理醇親王奕奏准把唐胥鐵路向東再延伸至山海關,向西延伸至天津。開平運煤鐵路公司改名為中國鐵路公司,仍由伍廷芳、吳熾昌主持,克勞德•金達為技師。在李鴻章和金達的指導下,線路建設進展迅速。1888年10月3日線路通車至天津:改稱唐津(天津)鐵路。李鴻章主持通車儀式。清廷於1888年12月批准了延長線路至距離北京以東13英里的通州的計劃,但該段受到故宮大火的影響並未實際建築。儘管之後張之洞曾提出修建天津往盧溝橋、連接京漢鐵路支線的提議,但最初並未被朝廷接受。1880年後,清廷開始將鐵路建設重點轉往關外方向,以應對俄國日本潛在的威脅。至山海關的鐵路最終於1894年建成,並更名為津榆鐵路,並在1897年與津蘆鐵路合併為關內外鐵路。

1930年後,唐胥鐵路成為京山鐵路一部分。1994年因京山線壓煤改線而成為現七灤鐵路的一部分。

軼聞

不少媒體和學者都認為,唐胥鐵路一開始決定使用騾馬作為動力,是因為受到清廷的反對。根據多方的資料記載,清廷並未反對鐵路的修建,也從未禁止機車的使用,甚至還曾乘坐列車前往清西陵祭祖;唐胥鐵路計劃使用騾馬作為動力,是因為李鴻章計劃將基隆煤礦的運營模式,包括馬拉火車,應用在即將產煤的開平煤礦上。

視頻

唐胥鐵路相關視頻

馬拉火車的唐胥鐵路
歷史上的今天:1881年6月9日 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鋪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