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入庫
商品入庫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目錄
名詞解釋
商品入庫是倉儲業務的第一階段,是指商品進入倉庫儲存時所進行的商品接收、卸貨、搬運、清點數量、檢查質量和辦理入庫手續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其中,商品具備經濟的和金融的兩種意義。經濟意義上的商品指專門用來交換的產品,即生產者本身並不消費,而是用來向其他生產者交換自己需要的其他產品。在社會化大生產時代,幾乎所有工業產品和絕大部分農產品都屬於商品。金融意義上的商品實際上是指商品期貨,即標準化的商品遠期合約。
商品入庫的會計分錄
商品入庫的會計分錄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外購商品入庫: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第二種,自製商品入庫: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其中,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完成所有的生產過程後將產成品驗收入庫,該產成品合乎相關的標準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也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的各種商品。
商品入庫的流程
商品入庫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驗收商品:接收到商品後,倉庫管理員需要進行驗收,檢查商品是否符合訂單要求,包括商品數量、規格、外觀等方面。
2.登記入庫:驗收合格後,倉庫管理員需要將商品信息登記入庫,包括商品名稱、數量、規格、批次、生產日期等。
3.上架存儲:登記完成後,倉庫管理員需要將商品上架存儲,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標準擺放,方便後續的查找和取出。
4.庫存管理:倉庫管理員需要對商品庫存進行管理,包括定期盤點、調整庫存數量、處理過期商品等。
5.信息反饋:入庫流程完成後,倉庫管理員需要及時將入庫信息反饋給採購部門、銷售部門等,以便後續的採購、銷售工作。
以上是商品入庫的基本流程,不同的企業和行業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總體流程大致相同。
商品入庫管理
商品入庫管理是根據商品入庫憑證,在接受入庫商品時所進行的卸貨、查點、驗收、辦理入庫手續等各項業務活動的計劃和組織。其基本要求是保證入庫商品數量準確,質量符合要求,包裝完整無損,手續完備清楚,入庫迅速。商品入庫管理包括商品接運、商品驗收和建立商品檔案三方面。
參考文獻
- ↑ 中華漢字:人類發展史上空前絕後的文明瑰寶!,搜狐,2019-07-20
- ↑ 傳統薈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