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阳
商阳 |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别名绝阳,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出自于《灵枢·本输》。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主要治疗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等疾病,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商阳
- 外文名:LI1
- 别名:绝阳、而明
- 出处:《灵枢·本输》
-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 类属:井穴
-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
-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 主要配伍:配少商穴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名称释义
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商阳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
简便定位
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或微握掌,食指前伸,手食指爪甲桡侧与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是穴。
解剖定位
此腧穴处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功能主治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功效机制
清泻阳明,宣肺利咽,开窍醒神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脉气所发,可调节大肠经气,清泻阳明火热,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利咽止痛之效,治疗阳明热盛所致的各种头面五官疾患。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五行属性属金,又与肺经之络脉直接相连,故可清宣手阳明与手太阴两经郁热,有泻实祛邪之功,用于热病汗不出,以及热邪壅肺,肺气不宣的胸中热闷、咳喘。
此穴为井穴,为阴阳经气相互交贯之处,具有泻热启闭,调和阴阳气血的逆乱,开窍醒神之功,可急救晕厥、中风昏迷。因井穴为脉气所发之处,气血交会之所,具有很强的活血通络之效,可治疗气血运行不畅,经气不通所致的手指麻木。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齿痛、腮肿、目赤、耳鸣耳聋;热病汗不出、胸中热满、咳喘;晕厥、中风昏迷;手指麻木;牙痛,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脑出血,高烧等。
配伍应用
中风昏迷:商阳、少商、中冲、关冲、少冲、少泽(《针灸大成》)。
咳嗽汗不出:商阳、鱼际、窍阴、胆俞、上星、肺俞、心俞、肝俞、曲泉、孔最(《针灸集成》)。
气喘:商阳、喘满、三间(《神应经》)。
胸中满闷:商阳、华盖、紫宫、中庭、神藏、灵墟、胃俞、侠溪、步廊、上廉、三里、气户、周荣、上管、劳宫、涌泉、阳陵泉(《备急千金要方》)。
热病汗不出:商阳、合谷、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针灸聚英》)。
咽喉肿痛:商阳、风池、鱼际、液门、肺俞、合谷、少商(《针灸十四经穴治疗诀》)。
颐颔肿:商阳、阳谷、腕骨、前谷、丘墟、侠溪、手三里(《神应经》)。
下牙齿痛:商阳、阳谷、掖门、二间、四渎(《备急千金要方》)。
耳不闻声:商阳、听会、少冲、中冲(《针灸大成》)。
青盲无所见:商阳、巨髎、上关、承光、瞳子髎、络却(《备急千金要方》)。
保健养生
经常用拇指尖掐一掐商阳,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有强壮补益的作用。若是便秘,可用刮痧板分别刮拭食指、小指,从指根部刮至指尖,重点刮拭商阳,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若是暴饮暴食引起的恶心、呕吐,用牙签重刺激此穴7-10次,难受的感觉会有所缓解。另外,商阳还是男性性功能保健的重要穴位,常用拇指指腹按摩该穴具有明显的强精壮阳之效,可延缓性衰老。 [5]
腧穴操作
针刺
直刺0.1~0.2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点刺挤压出血。
灸法
米粒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现代研究
针刺商阳穴通过X线观察,可见胃蠕动增强。在脑缺血家兔的“十二井穴”放血,观察脑血流图的变化,发现点刺家兔的“井穴”均可使脑血流图波幅升高,影响脑血循环。这一效应是放血、疼痛刺激和穴位特异性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结果表明井穴有一定的急救作用。
临床观察发现,手阳明大肠经疾病患者的经穴可发现超微弱可见光,一般可在商阳穴处见到左右明显不对称的特殊发光反应。
古文摘录
定位记载
《灵枢·本输》:大指次指之端也。
《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 主治记载
《素问·缪刺论篇》:气满胸中,喘息而支䏝,胸中热;耳聋时不闻音;耳中生风;齿唇寒痛。
《针灸甲乙经》:热疟口干;口中下齿痛,恶寒䪼肿;青盲;喉痹;耳中生风,耳鸣耳聋时不闻。
《备急千金要方》:胸胁支满。
《太平圣惠方》:胸膈气满喘急。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目赤肿。
《百症赋》:寒疟兮,商阳,太溪验。
《医宗金鉴》:中风暴仆昏沉,痰塞壅。[1]
视频
参考文献
- ↑ 心烦气闷,按商阳——商阳穴!,百年养生,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