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核桃
喙核桃(學名:Annamocarya sinensis (Dode) Leroy)是胡桃科,喙核桃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灰白色至灰褐色,常不開裂;葉柄基部膨大,葉軸圓柱形,無棱;小葉近革質,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及側脈顯著凸起;側生小葉對生,葉片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雄性葇荑花序,總梗圓柱形,雄花的苞片及小苞片癒合,花葯闊橢圓形,雌性穗狀花序直立,果實近球狀或卵狀橢圓形,外表面黑褐色,密被灰黃褐色的皮孔,果核球形或卵球形,內果皮骨質,內面平滑。
分布於中國貴州南部、廣西、雲南東南部,中國台灣有栽培。越南也有分布。常生長在沿河流兩岸的森林內。適生土壤為酸性紅壤、黃壤或棕色石灰土。
喙核桃為孑遺植物,對胡桃科系統發育研究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喙核桃速生樹種,木材材質優良,種子可榨油,樹皮及外果皮可提取單寧,果殼可制活性炭。
- 中文名:喙核桃
- 學 名:Annamocarya sinensis (Dode) Leroy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胡桃目
- 科:胡桃科
- 屬:喙核桃屬
- 種:喙核桃
- 命名者及年代: (Dode) Leroy,1950
目錄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約10-15米,胸徑達60-80厘米,樹皮灰白色至灰褐色,常不開裂;幼嫩部分被有短柔毛及星芒狀毛以及橙黃色腺體。幼枝粗壯,顯著具棱,一年生及二年生枝、則具不顯明的棱,紫褐色至灰褐色,無毛,具黃褐色皮孔。奇數羽狀複葉長約30-40厘米,葉柄3棱形,上面具1溝,基部膨大,長約5-7厘米,葉軸圓柱形,無棱;小葉通常7 -9(稀達11)枚,成長後近革質,全緣,上面深綠色,無毛,具光澤,下面淡綠色,無毛,中脈及側脈顯著凸起;側生小葉對生,具3-5毫米長的小葉柄,生於上端者較大,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約12-15厘米,寬約4-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鈍,生於下端者較小,通常卵形,長約6-9厘米,寬約3-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歪斜,圓形;頂生小葉倒卵狀披針形,長約12-15厘米,寬約4-6厘米,具側脈17-20對,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具長約10-15毫米的小葉柄。
雄性葇荑花序長13-15厘米,通常5(稀3-9)條成一束,生於長約3-6厘米的花序總梗上;總梗圓柱形,向上端逐漸具棱,自當年生小枝葉腋2-3個重疊生出。雄花的苞片及小苞片癒合,被有短柔毛及腺體,雄蕊5-15枚,花葯闊橢圓形,被極短柔毛。雌性穗狀花序直立,頂生,具3-5雌花。雌花的總苞被有短柔毛、星芒狀毛及腺體。果實近球狀或卵狀橢圓形,長6-8厘米,直徑5-6厘米,頂端具漸尖頭;外果皮厚,乾燥後木質,厚約5-9毫米,外表面黑褐色,密被灰黃褐色的皮孔,4瓣以上至9瓣裂開(有時由於總苞裂片癒合,因而成假的4瓣),裂瓣中央具1-2縱肋,頂端具鳥喙狀漸尖頭;果核球形或卵球形,有時略成背腹壓扁狀,頂端具1鳥喙狀漸尖頭,並具6-8條不明顯的細縱棱,連喙長約6-8厘米,徑4-5厘米,基部圓而微凸出,常具1線形而稍凸出的痕,痕長約15毫米,寬2-3毫米;內果皮骨質,厚1.5-2毫米,外表略具不顯著的網紋及皺曲,內面平滑。
主要價值
喙核桃是胡桃科單種屬植物。是第三紀古老植物,其種仁含油率高,可榨油作為食用和工業用;木材質地堅韌,是優良的軍工、樂器用材。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 (EN)。 [1]
保護措施:
加大保護力度,確保物種種源喙核桃在貴州僅有微量大樹,瀕臨滅絕。因此,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入詳細調查(株數、面積、生長情況、病蟲害、生境等),並劃定保護區。
進行區域性和適應性試驗研究擴大分布區。研究分布區生境、生態特徵、引種到分布區氣溫、雨量、土壤、土質、植被分布接近的地區馴化,進行區域性和適應性研究,增加資源,擴大分布。
從現存的大樹中選出生長結實好、抗性強、殼薄、出仁率及含油率高的優株,進行有性和無性繁育。[2]
開展種、屬間雜交,培育新品種喙核桃和核桃的生境相差大且屬於不同屬種。喙核桃分布區熱量高,相對濕度大,而核桃是溫帶樹種,喜溫涼乾燥的氣候。由於親緣關係遠,雜交不易成功,若雜交成功,將是核桃育種上的重大突破。不僅可以豐富和發展核桃的種質資源.培育出耐濕熱的新品種、新類型,而丑能拓寬核桃的適生區和發展區。
發展利用,變資源擾勢為經濟優勢喙核桃是貴州的珍貴稀有樹種,開展多用選栽培(葉用、果用、材用)和綜台加工利用(花、果、葉、殼、材、根),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長環境
生長在山谷闊葉林中,分布區年平均溫18.1-21.3℃,最冷月(1月)平均溫8.1-12.6℃,最熱月(7月)平均溫24.6-28.4℃,極端最低溫-2.4至5.2℃,極端最高溫35.5-39.5℃,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相對濕度79-82%。土壤為酸性紅壤、黃壤或棕色石灰土。多見於北熱帶地區,向北可延伸至中亞熱帶的山谷或河流兩岸的闊葉林內。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貴州南部、廣西、雲南東南部,中國台灣有栽培。越南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果實成熟時,外果皮自行裂開,必須及時採種,如不能冬播,可在室內用濕沙貯藏,使內果皮開裂,待翌年春季播種。苗圃地宜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山坡下部,開溝條播或點播。也可試驗用扦播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