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喬祖埃•卡爾杜齊

喬祖埃•卡爾杜齊, 圖片來自中國詩歌學會

喬祖埃•卡爾杜齊(義大利語:Giosuè Carducci,1835年7月27日-1907年2月16日),出生於義大利托斯卡那大區的,是一位詩人、教師、文藝評論家[1],他於19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該獎項首位獲獎的義大利詩人,被譽為19世紀義大利的頂尖詩人。

目錄

代表作品

詩集:《聲韻集》、《青春詩鈔》、《輕鬆的詩與嚴肅的詩》、《新詩鈔》、《蠻歌集》、《有韻的詩與有節奏的詩》等。長詩:《撒旦頌》等。專著《早期意大利文學研究:行吟詩人和騎士詩歌》、《意大利民族文學的發展》等。

藝術特色

《少年集》其後的詩集《諷刺詩與抒情詩》(1868),收集了六十年代的一些詩作,在許多首詩中可聽得出某種哀傷。羅馬的久攻不下,固然使得卡爾杜齊深感愁悶,但在當時占取優勢的政策中,也有許多事情使卡爾杜齊情緒不悅。新的政治情勢無法達到卡爾杜齊的期望。不過在這個集子中我們還能讀到一些極為優美的詩。卡爾杜齊熟悉十四世紀的詩,所以我們在他的詩中可以聽到許多這個世紀的回聲,例如《白色舞會之詩》以及關於意大利王國宣言的詩。 只有到《新詩抄》(1861—1881)和三卷集《野蠻頌》(1877—1889)中,卡爾杜齊才在抒情詩方面達到完全的成熟,並表現出風格上的完美。我們再也看不到那位以耶諾特奧·羅馬諾為筆名,與對手激戰的倨傲的詩人了,在我們面前代之以一種完全改觀的詩風,在那裡人們可以聽到甜美、柔和的旋律。引導詩《詩與韻律》極富音樂性,是對韻律之美的一首真正的讚美詩,它的結尾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卡爾杜齊的風格特色。顯然,卡爾杜齊對自己的氣質心裡是清楚的,他自比為第勒尼安海。但他的不安並未持續,而真正快樂的音調則在迷人的詩《五月牧歌》里迴響。《早晨》這首詩明顯是懷念雨果的,它就像那首題為《希臘之春》的詩,同樣令人喜愛。

《抗暴》是《新詩抄》中的一部分,由一系列的十四行詩所組成。雖然詩的價值不高,但可以代表卡爾杜齊對法國革命毫無保留的讚譽。

卡爾杜齊的偉大在他的《野蠻頌》里得到了更加完全的體現,詩集的第一集出版於一八七七年,第二集一八八二年,第三集一八八九年。其中對作品形式的批評作了一些辯護。 雖然卡爾杜齊採用古代的韻律,但他對此加以徹底變形,以致一個聽慣古詩的人,從中卻聽不出古典的聲韻。這些詩有許多已達到內容完美的巔峰。卡爾杜齊的才華從未超越《野蠻頌》的高水準。迷人的《米拉瑪》,以及旋律優美而帶有憂鬱的《在秋晨的車站》是卡爾杜齊最富靈感的作品。《米拉瑪》是寫不幸的馬克西米連皇帝,及其短暫的墨西哥探險,那動人的悲調遠勝過栩栩如生的想像,它同時還描寫了亞德里亞海岸,完美精練。這首詩散發着一股憐憫感,這種情調在卡爾杜齊處理奧地利題材時是很罕見的,而他在《詩與節奏》(1899)里描寫伊麗莎白女皇悲慘命運的美麗詩篇中,又再一次表現了這種憐憫之情。

在像卡爾杜齊這樣激昂而豐富的詩質中,可以發現許多鮮明的對照來自各方面的不滿於是就混雜着對人的衷心讚美。無論如何,卡爾杜齊是世界文學上最具威力的泰斗之一,雖然也有發自他同胞的不滿之聲,但即使最偉大的詩人也不能避免這一點。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

然而,責難並非針對他某些時候所熱衷的共和傾向。人們讓他保留自己的觀點,沒有人去對他獨立的政治立場表示爭議。總之,他對獨裁者的敵意,隨年月而日趨消沉。他越來越把意大利王朝視為意大利獨立的保護者。事實上,卡爾杜齊曾獻詩給意大利皇后瑪格麗塔,一位受到四面八方的人所尊敬的崇高女性,她的詩性心靈受到卡爾杜齊宏偉藝術的頌揚,卡爾杜齊對她的美貌和慈愛的敬仰,表現在宏偉的詩篇《獻給意大利皇后》和不朽的詩《魯特琴與豎琴》中,他透過普羅旺斯牧歌,表達了對這位貴婦的讚頌。心胸狹窄的、頑固的共和黨人由於卡爾杜齊的這些詩而把他看做是他們事業的背棄者。然而,他義正辭嚴地反駁說,獻頌詩給高雅而善良的女性,與政治毫無關係,而他擁有權利,可隨心所欲去思考,去描寫意大利統治家族及其成員。

為意大利自由而戰,這對他感性的發展極端重要。卡爾杜齊是強烈的愛國者,他以全部心靈的烈火投入戰爭。無論在阿斯普羅蒙特和曼塔那的戰敗中他受到何等的挫折;無論新議會政府不能依照他的願望組織,使他受到何等的幻滅,但他仍為他神聖的愛國事業的勝利而狂喜不已。

他熱情的天性,使他對於任何在他看來有礙完成意大利統一工作的事深感苦惱。他是個缺乏耐心的人,做事總是力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他尤其對那種圓滑的拖沓和含糊極為反感。

同時,他的詩卻燦爛華麗。雖然他也是歷史和文學評論傑出的作者,但我們首要關注的是他的詩,因為他借詩贏得極大的聲譽。

寫於五十年代的《少年集》(1863),顧名思義,是他年輕時代的作品。它的兩個特點是:一方面是古典的造型和音調,有時帶着卡爾杜齊崇仰太陽神阿波羅和月亮神黛安娜的觀點;另一方面有顯著的愛國情操,對天主教會和教皇權力帶着強烈憎恨,他認為這是意大利統一的最大障礙。

他堅決反對教皇的絕對權力,卡爾杜齊在他的詩篇中喚起讀者對古代羅馬的回憶和對偉大法國革命的憧憬,也使讀者想起了加里波第和馬志尼的形象。有時候他相信意大利似乎已經前景渺茫,擔心所有古代的德行和勇敢精神都已腐化墮落,這時,他便陷入最深的絕望之中。

真正的愛國情操表現在十四行詩《馬真特》和詩篇《公民表決》里,他再次對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表示衷心的讚揚。那首描寫薩伏依十字架的詩應該是《少年集》中最美的詩了。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原因

  • 「喬祖埃•卡爾杜齊不僅是由於他精深的學識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為了頌揚他詩歌傑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創作氣勢,清新的風格與抒情的魅力而獲獎。[2]

著作

  • 《意大利民族文學的發展》

  • 1848年 《致上帝》
  • 1849年 《致母親》、《生命》
  • 1857年 《聲韻集》
  • 1871年 《青春詩抄》
  • 1871年 《輕鬆的詩與嚴肅的詩》

長詩

  • 1863年 《撒旦頌》[3]

視頻

參考來源

  1. 李魁賢譯. 諾獎詩人——喬祖埃•卡爾杜齊. 中國詩歌學會官網. [2018-10-29]. 
  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06. Nobel Foundation. [2014-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2). 
  3. 宋兆霖. 1906年獲獎作家——卡爾杜齊(1).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