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單爪龍屬
圖片來自nhm

單爪龍屬名:Mononykus)意為「單一的爪」,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個,生存在上白堊紀蒙古

單爪龍的雙腳長而敏捷,可以快速奔跑,這在牠們所生存的沙漠平原環境中非常有效。單爪龍的頭部小,牙齒小而尖,顯示牠們是以昆蟲與小型動物為食,例如蜥蜴哺乳類。眼睛大,故可在較寒冷、較少掠食動物的夜晚獵食。

單爪龍在1993年被命名時,屬名是Mononychus,但已有某種象鼻蟲科甲蟲使用這個名稱。因此在發表的一個月後,單爪龍的屬名被重新命名為Mononykus[1]

目錄

敘述

單爪龍是種小型恐龍,身長約1公尺(3呎)。單爪龍的其他特徵包括:類似鳥類的癒合腕骨、有龍骨脊的胸骨。單爪龍生存於7,500萬年前,約與伶盜龍是同一時期。單爪龍是小型的恐龍,被估計只有1米長。單爪龍與近親鳥面龍小馳龍的差異在於數個骨骼特徵,例如:恥骨橫剖面呈三角形、腳趾骨頭的比例也不同。

單爪龍目前只有發現一個標本。正模標本(原編號 MGI 107/6,現編號 IGM N107/6)是一個部分骨骼、頭顱骨的碎片、完整的腦殼,而缺少尾巴。過去曾有數個標本被錯誤歸類於單爪龍,其中有部分尾巴、完整的頭顱骨,研究人員據此推測牠們具有短尾巴,嘴部沒有牙齒。

後來,這些標本被建立為鳥面龍屬;研究人員發現鳥面龍其實具有細長的尾巴,而非短尾巴,而且嘴部沒有牙齒。由於這些曾被錯誤歸類的化石,許多博物館的單爪龍骨架模型、想像圖,其實都屬於鳥面龍。

在1922年,羅伊·查普曼·安德魯(Roy Chapman Andrews)在蒙古發現這個化石。但直到1993年,這個標本才被正式敘述、命名。一個單爪龍的標本正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示中[2]。但這個標本發現於德加多克塔組(Djadochta Formation),在年代上不可能屬於單爪龍,而是鳥面龍的一個標本[3]

古生物學

單爪龍屬於阿瓦拉慈龍科,這群恐龍擁有奇特、短粗的前肢,前肢上有一隻3吋長的指爪。另外兩個指爪則已退化、消失。不過,單爪龍的近親鳥面龍仍有這兩指爪的退化痕跡。這對高度特化的手臂功能仍然是個謎,但有些科學家解釋是用來挖開白蟻巢(像現今的食蟻獸),所以有理論推測牠們主要以昆蟲為食的[4]

單爪龍的近親鳥面龍已發現具有羽毛的證據,因此整個阿瓦拉慈龍科可能都具有原始羽毛或絨羽。單爪龍經常被重建成外表覆蓋者羽毛。羽毛可在寒冷季節與夜晚中,提供隔離熱量的功能。羽毛也可能具有偽裝功能,或者具有鮮豔的顏色,可在求偶時吸引異性。

在2001年,布魯斯·羅斯柴爾德(Bruce Rothschild)等人發表一份獸腳類恐龍的壓力性骨折研究。他們研究15個單爪龍的腳掌骨骼,沒有發現壓力性骨折的跡象。

參考文獻

  1. Perle, A.; Norell, M .A.; Chiappe, L. M.; Clark, J. M. "Correction: Flightless bird from th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Nature. 1993, 363: 188. 
  2. Dinosaurs of the Gobi. Mongolia: BBC Horizon. 1993. 
  3. Mortimer, M. (2004), "Ornithomimosauria", The Theropod Database, accessed June 30, 2009.
  4. Senter P. Function in the stunted forelimbs of Mononykus olecranus (Theropoda), a dinosaurian anteater. Paleobiology. 2005, 31 (3): 37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