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嘉興子城又名子牆,位於中國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市中心,南北分別至府前街和中山東路,東西分別至建國南路和紫陽街,占地7.5萬平方米。

子城即嘉興最早的城垣[1],也是嘉興建城的標誌,始建於三國吳黃龍三年(231)改由拳縣為禾興縣時,唐末至五代時於子城外拓建州城(亦稱大城或羅城),子城遂成為歷代行政中心(衙署)所在。按明萬曆《嘉興府志》及崇禎《嘉興縣誌》所載,子城周圍二里十步,高厚均一丈二尺,城內的嘉興府衙由府門(上建譙樓,內有鐘鼓)、儀門、戒石亭、正堂、後堂和知府、同知諸宅等組成。辛亥革命後改為軍隊營房(俗稱西大營),抗戰勝利後為嘉興青年中學駐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浙江省榮軍復員軍人療養院,即今浙江省榮軍醫院(或稱嘉興市第三醫院)。

目錄

基本內容

嘉興子城,為嘉興最早的城垣。城內歷為縣、府、軍、路、府的衙署。元代在子城正門上建一樓,名「 麗譙」。譙樓,明代兩次重建。現存子城譙樓及東西兩側城牆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是浙江省現存城牆上唯一的古城樓。城門為拱券門,高5.4米,跨經4.5米,拱券用磚聯鎖平砌,上建一城樓,平面為三間帶迴廊,二層 重檐歇山頂,梁架為五架梁帶雙下廊。前檐三間均設格扇門,後檐明間為格扇門,兩次間置格扇窗,二層四周均為格扇窗。城樓西牆嵌有《重修嘉興府治碑記》。嘉興子城是嘉興歷代府衙的所在地和太平天國聽王府舊址。

嘉興子城建於三國吳黃龍三年(231),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子城周長二里十步,高、厚為一丈二尺,占地7.5萬平方米。唐末由於子城外興建了羅城,故原城改稱子城(另說原在子城周圍遍植梓樹,先前叫梓城,後訛化為子城)。從三國至清代,子城均為嘉興( 秀州)府衙或軍治所在地,據光緒 《嘉興府志》稱,元代 子牆正門有麗譙,宋時城上建天王殿、 箭樓等建築。子城譙樓重建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為磚木結構三楹樓房,重檐歇山頂,花式屋脊, 四鋪水小脊,發戧如意頭,戧角雕刻龍頭,迴廊飛檐,具有我國古代樓台特殊。城東有箭垛,至今仍保存完好。現存的子城及譙樓是1990年重修,長約百米,垣牆為磚石結構,城上設有 垛口,下置城門,門為木質,門口有石獅鎮守。登城遠眺,禾城風貌、南湖煙雨盡收眼底。舊時沿子城外有 錦帶橋,河旁植梓樹,景色優美,唐代劉禹錫、宋代張先、深括、陸蒙老等都有膾炙人口的佳作。陸蒙老《披雲閣》詩云:「城角巍欄見海涯,春風簾幕暖 飄花。雲煙斷處滄江闊,一簇樓台十萬家」。子城在太平天國時曾建聽王府,1860年6月太平天國忠王 李秀成部隊的聽王陳炳文、護王陳坤書等攻占嘉興,第二年陳炳文大興土木,在此建造七進聽王府,到1864年嘉興被潘鼎新、程學啟攻陷時也尚未竣工,可見其工程之浩大。八十年代,在中山路的姚氏舊宅中還發現過8幅太平天國壁畫[2]

視頻

嘉興子城 相關視頻

嘉興子城西地塊動畫1
文化地標雛形初顯!嘉興子城遺址公園預計年底開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