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嘎隆拉雪山

  • [新华网 2022/07/31]: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7月30日0-24时,辽宁省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大连市报告;新增7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沈阳市报告1例、大连市报告6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截至7月30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39例(含境外输入235例),治愈出院1729例,死亡2例,在院治疗8例(均为境外输入)。目前,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0例(均为境外输入)。

嘎隆拉雪山(Galonla Snow Mountain):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波密县交界地带,是岗日嘎布山脉的西端段(也是横断山脉的西北极端),平均海拔4800米,山口海拔4200米左右,是南面印度洋暖水气和北面青藏高原高寒水气的交锋带,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

  • 嘎隆拉雪山被当地人称为神山。2011年3月24日发生雪崩灾害。
  • 嘎隆拉山口是骡马道路,也是墨脱公路(扎墨公路)旧路所过,一年只有5-9月能通行,2010打通嘎隆拉隧道,公路可以基本上全年通行了。
  • 大雪封山季节徒步垭口的危险:遇到呼啸的阵风就会被刮下千米雪崖,而且附近有七个雪峯垭口,找错垭口则后果就不堪设想。
  • 嘎隆拉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波密县交界地带,是岗日嘎布山脉的西端段(也是横断山脉的西北极端)。
  • 平均海拔4800米,是驾车进入墨脱的必经高山。
  • 其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山顶常年积雪平均厚5米至6米,每年6-9月积雪融化后,行人方能通过。
  • 其馀时间道路积雪,路径不辨、深浅难测,不能通行,完全封山。时至今日,墨脱仍被外界称作“高原孤岛”。
  • 海拔4200米的嘎隆拉雪山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气候的影响,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 因此嘎隆拉雪山被当地人称为神山。
  • 嘎隆拉雪山典型的现代冰川地貌,长年积雪,是堵在墨脱县的一座拦路虎。
  • 望著仰头看不到顶的嘎隆拉雪山,收入眼帘尽是白皑皑的雪,闪著耀眼的阳光。
  • 可以看见冰川形成的U形谷、雪山森林。
  • 源头嘎隆寺盆地,有两条不同方向的大的山谷冰川汇集。
  • 汇口嘎隆寺盆地底部为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牧民的小木屋就建在现代冰川的末端。
  • 森林、雪山冰川、牧场民居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开车上嘎隆拉雪山经验谈

  • 从波密到墨脱还要翻越此行最后一座雪山——嘎隆拉雪山; 因为这条路十分险峻,属于单行道。
  • 同时为了避免修路工人施工时封路,必须赶在他们上班之前通过嘎隆拉隧道,因此早上7点钟我们就要出发。
  • 在茫茫晨霭中,车队已经整装完毕踏上征途; 天空仍然下著雨,窗外黑黝黝什么都看不见,雨刷不停的摇动,唯一能感觉海拔变化的就是车内温度在降低,车窗外玻璃上也起了霜。
  • 嘎隆拉雪山海拔4200米; 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气候的影响,因此气候多变。
  • 再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神山”。
  • 从波密出发没多久,车队就开始爬坡起; 随著海拔升高雨水变成冻雨,又变成漫天飞舞的雪花,手机网络也没有了信号,山路更加蜿蜒险峻。
  • 抬头看山我们的头顶出现一束亮光,其实那是走在前面的车灯; 盘山路弯多且急,风大雪大路面湿滑,坐在车内的人忐忑不安; 在最前面的领队老张,通过对讲机不时叮嘱司机小心驾驶,不要猛踩刹车。
  • 随著天色渐渐亮起来,路边已不是阔叶林,而是一棵棵树冠覆盖白雪的松树,滑坡、雪崩的痕迹在路上随处可见。
  • 越往高处走雪越大; 在白茫茫的世界里,车队行进的公路尽头,是一座完全成白色的雪山; 山下出现一个黑黢黢的洞口——嘎隆拉隧道到了。
  • 老司机雪地开车经验--嘎隆拉隧道全长3.3公里,是西藏墨脱公路必经之地。
  • 2010年12月15日隧道建成后,扎墨公路缩短公路里程25公里。
  • 要是没有这个隧道,我们今天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经历更凶险难走的路程。
  • 从海拔3700多米隧道入口处进入隧道后,车队就一路下行; 隧道内没有照明,一片黑暗,坐在车内的人只感觉车辆一直下坡。
  • “嘎隆拉隧道”路面是斜坡,进出洞落差达到128米(40层楼房高度); 打个比方来说:不小心从这边进洞口踢个足球,它会以飞快的速度不停滚动,最后从出口飞出。
  • 当我们在黑暗中经历近一个小时后,当再次看到天空时,人已经到达嘎隆拉雪山的另一坡面了。
  • 接下来是360度盘山路,在峭壁之上U型弯、S型弯贯穿始终; 好在今天的气温还没有达到结冰的程度,虽然下著雪路面有积雪但都能融化著。
  • 开车的胡师傅是个常年跑波密-墨脱线的老司机,他一边小心驾驶车辆一边说“走这段路时要格外当心,赶到路面结冰的时候车就别走了; 停在路边等雪化,因为稍不注意车就会冲出去,路边就是万丈悬崖”。
  • 胡师傅告诉我们,在这样冰雪覆盖的路上行驶,最重要的是保持与前后车的距离; 这样当后面的车刹车失灵时,不会因为跟的太近,撞到前面的车。
  • 说话间一辆陕A牌照的四驱越野车紧紧跟在我们车后; 胡师傅顿时紧张起来,“太危险了,这个外地车一看就没走过嘎隆拉。哪能跟那么近啊?”。
  • 为了安全起见胡师傅慢慢把车停在路边; 降下窗玻璃招手让那辆车先过去; 我们的车跟在越野车后面,离它远远的。
  • 从雪国到雨林的两公里--车队继续前进,抵达墨脱公路62K检查站时,基本就算平安通过嘎隆拉雪山了; 随著海拔的降低,雪线消失了; 眼前又开始出现高大的松树,植被也越来越茂密。
  • 62K检查站路边停著了几辆大马力柴油拖车,司机老胡告诉我们这是因为遇到下雪天,路面会结冰; 一些动力小的轿车跑冰雪路面,往往出现轮胎打滑; 为了安全起见,就要租用这些拖车把它们从监测站背到“嘎隆拉隧道”另一个出口。
  • “现在正在通过原始森林,前面就是64K”; 离开62K没多久,老胡就告诉我们要彻底告别之前走的柏油路了,接下来全都是烂泥路。
  • 九点二十左右,车队抵达墨脱公路64K。
  • 经过这几天墨脱公路的旅程,已领悟到“在这里不能用距离推算行进时间”; 因为看似很短的距离走起来却很费时间; 比如从62K到64K,理论上也就相隔2公里,一脚油门的距离; 但实际却沿著盘山路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 据了解墨脱公路1975年从波密县扎木开始修建工地了80公里处,由于技术条件不够于1980年停工。
  • 1994年,在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后终于修成一条泥土公路,墨脱县城第一次开进汽车。
  • 由于这里地质构造极不稳定,部分路段很快被大面积塌方和泥石流冲没; 于是在墨脱公路沿途就留下以公里数命名的地名,如“64K”、“80K”。
  • 从“62K”抵达“64K”,两公里的直线距离海拔却已经下降了几百米; 此时已经完全进入亚热带到处都是茂密的植被。远处的山峦基本都看不到山顶,全都被一棵棵参天大树覆盖。
  • 车队停靠的“64K”的是一个盆地的平坦路段,一条二三十米的路上散落几间木房子; “郎杰藏餐”是这里唯一像样的店铺。
  • 到达“80K”时还能看到一间上规模的宾馆,老板打出广告牌上写著“标间”字眼; 80K是进出墨脱的中转站,徒步墨脱的驴友一般返程时也会到这里坐车去波密。
  • 汽车经过这里后也就是走完墨脱公路最好的路段,在经过一个长下坡后,就将进入最后一段烂的无法想像的“魔鬼路”了。 [1]

caption.jpghttps://www.tripadvisor.com.tw/LocationPhotoDirectLink-g1859026-d1859433-i77890471-Duoxiongla_Snow_Mountain-Metog_County_Tibet.html

美丽公路的嘎隆拉雪山

  • 嘎隆拉雪山,初次听见它的名字时,只觉得读起来有些拗口,这座终年积雪的雪山平均海拔4800米,山顶常年的积雪平均厚5米至6米,这里是前往西藏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县的必经之路。
  • 为了能一睹嘎隆拉雪山的雄姿,在波密县城用过早餐后,我们便驱车离开318国道,向前往墨脱方向的扎墨公路驶去,这条路上的景色很美,一路风光宜人,远处是皑皑白雪的雪峰,周围丛林高耸,苍翠挺拔。一路沿著公路盘山而上,远处巨大的雪山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赞蓝的天空下这座雪山显得格外不同。
  • 嘎隆拉山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气候的影响,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被当地人称为神山。
  • 随著公路的尽头看去,远处有一座隧道,这就是著名的嘎隆啦隧道。隧道全长约3.3公里,嘎隆拉隧道的打通使到达墨脱的里程减少了24公里,于2013年正式通车,这座隧道的建成极大的加强了墨脱与外界的联系。使得墨脱这座曾今的“孤岛”通车时间由过去的每年4个月延长至8个月。
  • 山顶上是一块平坦的坝子,四周的山都是光秃秃的,褐色岩砾寸草不生,坝子三面都是高耸著的雪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U字形状,这时你才能大致看清嘎隆拉雪山的全貌,拿起手中的相机在这里拍摄一张加长全景,效果很不错的喔。
  • 在这里,修建有一块墨脱公路通车纪念碑,见证了这条生命大通道的重要程度。 [2]

目录

参考来源

  1. 车商道. 开车翻越西藏嘎隆拉山 一定要听老司机的忠告. 每日头条. 2016-12-21 [2022-07-31] (中文). 
  2. 小爱. 扎墨公路上的雪山-嘎隆拉雪山. 旅行攻略. 2019-07-09 [2022-07-3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