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噤
部首; 口
拼音; jìn
结构; 左右
汉字信息; 噤 jìn
部首:口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五笔86:KSSI 五笔98:KSSI 仓颉:RDDF
笔顺编号:2511234123411234 四角号码:6409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664
基本字义
1. 闭口不说话:~口。~声。~若寒蝉。
2. 因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战。寒~。
详细字义
〈动〉
1. 闭口[close one's mouth]
口禁,口闭也。从口,禁声。--《说文》
口噤闭而不言。--《楚辞·思古》
翅垂口噤心甚劳。--杜甫《朱凤行》
2. 又如:噤声(闭口不言;不出声或小声);噤窄(闷在心里不说);噤口卷舌(缄默不言)
3. 关闭;封闭[close]
有噤门而莫启。--潘岳《西征赋》
4. 又如:噤门(关门)
5. 因寒冷而发生的哆嗦[shiver]。如:噤渗(瑟缩寒战);噤颐(微动其颊。细语);噤战(咬紧牙关打颤)
6. 吃光喝完[be used up]
你过来,这酒我吃不了,咱两个噤了这素子酒吧。--《金瓶梅》
常用词组
1. 噤闭jìnbì
[lockjaw] 中医指因病而牙关紧闭
2. 噤若寒蝉jìnruòhánchán
[silent as the cicad in winter] 冬天的蝉,一声不响。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提出反对条件的,转眼就掉过头去,嘌若寒蝉。--鲁迅《两地书》
3. 噤声jìnshēng
(1) [keep silent]∶闭口不做声,即禁声
噤声不语
(2) [shut up]∶住口;不许再说下去
他倒不如你?噤声!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噤 ·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13
《唐韵》《集韵》《韵会》$巨禁切,音凚。《说文》口闭也,从口禁声。《史记·日者传》怅然噤口不能言。
又《鼌错传》噤口不敢复言。《潘岳·汧督马敦诔》若乃下吏之肆其噤害,则皆妒之徒也。《注》噤,害口不言,而心害之也。《集韵》或作齽。
又《韵会》或作舌今。引韩愈同宿联句,巧舌千皆舌今。按舌今,牛舌病也,与噤音同义别,《韵会》误。
又《广韵》《集韵》$渠飮切,音𩖗。义同。《广韵》寒而口闭。
相关成语
噤若寒蝉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示例】: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