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僑
嚴僑(1920年1月1日-1974年7月),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人。[1]
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嚴復之長孫,嚴琥之子,板橋林家林維讓之曾外孫,林熊祥之外甥兼女婿。
曾為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
1953年,這位在台的中共地下黨員被捕,關在火燒島,後釋放。
2003年,被中共追認為烈士。
目錄
嚴僑的傳奇
關於嚴僑的故事,似乎只能從台灣開始,從台灣結束。
沒有人知道去台灣之前的嚴僑怎樣度過郎官巷裡的童年,怎樣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離開母親、跟隨開始自食其力的父親在山城成長,怎樣在福建協和大學做了共產黨,怎樣「帶著任務」去了台灣。
1950年,嚴僑從福州出發到了台灣,帶著結婚不久的妻子林倩。坐的是最小的木船,船上只有埋在沙上的一個羅盤,這番揚帆過海的經歷讓嚴僑不無得意。當時的台灣,緊張而且戒備森嚴。剛登上台灣島的嚴僑很快就被發現。特務把自己乘船到台灣的嚴僑請了去。
「我是來投奔自由,我有老母在台,我要來照顧她。」
之後,特務查出嚴僑果然有母親在台灣,只好暫且相信,最後由妹妹嚴停雲的丈夫葉明勛出面,保了嚴僑,還幫他在台中找了份教書工作。就住現在的台中市北區育才街5號。
1950年8月,嚴僑到台中一中教數學和生物。那時李敖是該校的學生。與這位「最難忘的老師」有了交往。[2]李敖讀台中一中高一時的數學老師叫做嚴僑(嚴復的孫子),嚴僑是與他最親近的老師,李敖的父親也是台中一中的老師,所以他們也是鄰居。
嚴僑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早年就投入到那個他並不甚明瞭的理想主義運動中去,他這樣對李敖說:「這個大運動是成功是失敗,不敢確定。但它最少犧牲了我們這一代而為了另一個遠景。」-李敖的回憶錄
1953年,被檢舉他曾在大陸參加過讀書會,以匪諜罪名,於深夜被拘捕入獄。[3]
經辜、嚴兩家從中奔走。在嚴僑被捕同時,時任中華日報社長的葉明勳亦被請進警備總部連夜詢問。經華嚴徹夜奔走,找尋認識的長官為葉作證,葉明勳才被釋放,因此而辭去中華日報社長職位。
1959年9月,葉明勳才受邀擔任自立晚報社長。
1961年,葉明勳將嚴僑保釋出獄。
1974年,嚴僑因為喜歡喝酒,沒錢只能喝公賣局出品的最劣質的米酒。後因肝病去世。[4]
嚴僑的傳奇,只在李敖的筆下做了演繹。沒有史料記載與旁人追憶的逝者,就這樣孤獨而神秘地在李敖的回憶錄裡生生死死。
李敖在他的回憶錄裡說他「生不逢時,死不逢地」[5]
家庭
成立嚴僑基金
2004年2月初,嚴正(嚴僑之子)隨姑姑嚴倬雲等,從台灣回福州探望嚴復故居。這不是他第一次來福州,也不是第一次來這個曾經記載嚴家故事的故居。
那一趟福州行,他主要一項工作—成立嚴僑基金。
2003年10月,嚴僑被中國民政部追認為烈士。嚴正作為烈士家屬獲得撫恤金2萬美元。嚴正計劃自己再支付4萬美元,申請成立嚴僑基金,資助貧困學生,以此紀念父親嚴正的孤獨一生。在並不太平的民國時期誕生、在烽火戰亂中成熟、在牢獄煎熬後死去、在異鄉的蒼涼中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