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膜
囊膜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目錄
名詞解釋
囊膜(envelope)是指病毒外殼包被的由蛋白質、多糖和脂類構成的類脂雙層膜,也稱為包膜。囊膜主要來源於宿主細胞膜(磷脂層和膜蛋白),但也包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病毒囊膜的主要功能是幫助病毒進入宿主細胞。
功能
病毒囊膜的主要功能是幫助病毒進入宿主細胞。首先包膜表面上的糖蛋白識別並結合宿主表面受體,接着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膜結合,最後病毒衣殼和病毒基因組進入宿主,完成感染過程。
帶有包膜的病毒更容易進入宿主細胞,它幫助病毒在宿主體內的擴散與繁殖,提高了病毒的致病性。囊膜在識別寄主、侵入寄主細胞,病毒的抗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囊膜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機制可歸結為囊膜蛋白構象變化形成多聚體導致膜融合,囊膜蛋白的正確摺疊可能是生物體內脂質雙層膜融合的結構基礎。
機制研究
有囊膜病毒感染細胞的第一步是病毒囊膜與靶細胞膜粘附、融合,融合的結果導致病毒核衣殼進入靶細胞,感染細胞表達的病毒蛋白轉運到細胞膜上,它又可促使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的細胞融合, 使病毒感染不斷擴散 。由此可見,病毒囊膜在病毒感染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破壞病毒囊膜是切斷傳播途徑的關鍵之一。
當囊膜病毒感染宿主細胞時, 其囊膜與宿主細胞膜相互融合,進而使病毒粒子侵入宿主細胞內(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以核衣殼的形式進入)。現已知道,病毒的表面糖蛋白(通過識別結合相應的特異性受體)介導這一融合過程,而這一融合過程是囊膜病毒侵染的第一道關口。
早期的研究發現,病毒的囊膜與致病力相關,用脂溶性溶劑溶解破壞囊膜後,囊膜病毒即失去感染性,因為囊膜上有一種或幾種病毒基因所編碼的囊膜蛋白,它(們)與病毒的感染關係密切。病毒囊膜表面的囊膜蛋白通常有1 ~ 3 種,這主要取決於不同的病毒科,而且多數為糖基化的糖蛋白,並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糖基修飾對病毒是極為有利的。
在病毒囊膜上呈突起狀的糖蛋白為典型的Ⅰ 型(或Ⅱ型,較少見,如副黏病毒的HN)完整膜蛋白,是由病毒本身編碼、由被感染細胞所合成的,其被整合到宿主細胞膜上,最後再整合到處於出芽狀態的病毒上,除了其在病毒膜融合中的作用以外,宿主的許多免疫反應靶向這些糖基化蛋白,因而是免疫與疫苗研究的主要靶點。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搜狐,2019-05-26
- ↑ 漢字演變簡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漢字字形看五千年社會變遷,搜狐,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