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一牛銅啄
四人一牛銅啄,是西漢時期滇國青銅器的代表作,銅啄是勾刺兵器,整體像長喙的鳥頭形,銎部橫置在刃上,與刃形成十字交叉形,刃既長又尖。銎部有孔,待柄穿入後可以用繩綑紮。穿上柄的銅啄成為長兵器,戰士用啄橫掃敵人時,啄的刃口會勾住敵人的脖子,再用力一拉,就能割斷敵人的喉嚨。如果用啄砍向敵人,尖銳的刃像長喙啄木鳥,定會讓敵人頭破血流。此件銅啄為圓形銎,銎部有旋紋、齒紋、太陽紋等圖案。銎背的圓雕是一幅悠閒的場景:隨着叮咚的鈴聲,崎嶇山路上走來了趕路的人們。他們頭戴大耳環、內穿長不及膝的短裙,外披下垂至後跟的披氈。前面一人顯然對行程爛熟於心,背負行囊手牽牛帶路,只管往前走。後面一人為路途景色激發興趣,正吼着山歌。另一人肩扛曲柄工具亦步亦趨。滇國境內有眾多的民族,除滇王所在的越族外,其他受統治的民族,或想要與滇王拉攏關係的少數民族,都得向滇王交納貢賦。這件銅啄反映的就是人們背負貢品,牽着牛前來納貢的情形。[1]
別的民族來交納貢賦,對滇王來說是一件值得宣揚的事情,所以將其雕琢在武器上以示榮耀。現為雲南省博物館藏。
目錄
歷史
四人一牛銅啄出土自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六號墓,長27.5厘米,寬15厘米 。銅啄是滇國特有的鈎刺兵器。使用時可啄突,也可像戈一樣鈎殺。此件銅啄為儀仗兵器,啄刺細尖,扁圓銎橫於啄體形成「丁」字,銎飾細密的雲紋、太陽紋、雷紋、鋸齒紋等。銎背上原鑄四人及一牛,一人已殘失[2]。第一人背負一囊,第二人應為牽牛者,惜已失落;第三人作趕牛狀;第四人右肩扛物,已殘,僅剩半截木棍。[3]。表現滇人納貢的場面[4]。
與四人一牛銅啄一同出土的還有一枚金印,金印上面刻著篆書「滇王之印」。據《史記》記載,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賞賜給滇國國君嘗羌一枚金印。專家由此推斷,四人一牛銅啄的主人就是滇王嘗羌。如今,這件四人一牛銅啄收藏在中國雲南省博物館。
在滇國的青銅器上,還經常可以看到猴蛇爭鬥、虎蛇牛爭鬥、獵豹攻擊野豬等諸多動物之間的搏鬥場景。強烈的寫實性是滇國青銅器的特點,再輔以滇國工匠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構思,一件件精妙絕倫的藝術品就誕生了。滇王嘗羌墓中出土的這件四人一牛銅啄不僅是一件藝術品,而且也反映出滇國強大的國力,在眾多青銅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
參考文獻
- ↑ 西漢滇國三人一牛銅啄,百度百科
- ↑ 馬文斗主編. 走進雲南博物館. 昆明:雲南美術出版社. 2011.11: 77. ISBN 978-7-5489-0626-1.
- ↑ 汪寧生著. 民族考古學論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9.01: 358. ISBN 7-5010-0057-3.
- ↑ 周成編著. 中國古代交通圖典. 北京: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5.10: 114. ISBN 7-5052-0110-7.
- ↑ 從造型詭異的兵器窺探《鬼吹燈》中神秘的古滇國,每日頭條,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