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四季秋海棠(學名:Begonia cucullata Willd.)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多年生常綠草本,莖直立,稍肉質,高15-30厘米。單葉互生,有光澤,卵圓至廣卯圓形,先端急尖或鈍,基部稍心形而斜生,邊緣有小齒和緣毛,綠色。聚傘花序腋生,具數花,花紅色,淡紅色或白色。蒴果具翅。花期3-12月。

四季秋海棠原產巴西熱帶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樹林下的潮濕地。喜生於微酸性沙質壤土中,喜空氣濕度大的環境。喜溫暖而涼爽的氣候,最適宜生長溫度15-24℃。

四季秋海棠葉色光亮,花朵四季成簇開放,且花色多,花朵有單瓣及重瓣,是園林綠化中花壇、吊盆、栽植槽和室內布置的理想材料,深受園林綠化工作者及普通民眾的喜愛。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莖直立,稍肉質,高15-30厘米。單葉互生,有光澤,卵圓至廣卯圓形,長5-8厘米,寬3-6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稍心形而斜生,邊緣有小齒和緣毛,綠色。聚傘花序腋生,具數花,花紅色,淡紅色或白色。蒴果具翅。花期3-12月。

主要價值

四季秋海棠葉色光亮,花朵四季成簇開放,且花色多,花朵有單瓣及重瓣,是園林綠化中花壇、吊盆、栽植槽和室內布置的理想材料,深受園林綠化工作者及普通民眾的喜愛。

產地生境

四季秋海棠原產巴西熱帶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樹林下的潮濕地。喜生於微酸性沙質壤土中,喜空氣濕度大的環境。喜溫暖而涼爽的氣候,最適宜生長溫度15-24℃,既怕高溫,也怕嚴寒;喜散射光,而怕盛夏中午強光直射。

繁殖方法

扦插

扦插是四季秋海棠最普遍的繁殖方式。扦插繁殖最好避開夏季和冬季,夏季外界氣溫高,加速植物蒸騰作用,會使插穗快速失水,導致萎蔫,甚至扦插枝死亡。冬季新疆寒冷,扦插枝生根緩慢,插穗基部較長時間在土中無氧呼吸,導致腐爛。因此,最好在春、秋季扦插繁殖。

四季秋海棠扦插時,先用草炭土、珍珠岩按3:1比例配製的基質裝好穴盤或營養缽,並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消毒滅菌處理。之後,在健壯母株上選擇帶有2片葉子的側枝作為插穗,並將插穗底部削成楔形,蘸上少量生根粉或生根劑,促進插穗加快生根。將插穗插入基質,按實,定期葉面噴水,使葉面始終保持濕潤。控制好基質濕度,基質過濕,扦插枝易腐爛。室溫保持18-20℃,濕度保持70%左右,同時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大約2周後根系會將基質盤滿,此時就可以換盆養護了。

播種

四季秋海棠可四季播種繁殖,但以春、秋季為最佳時期。四季秋海棠種子細小,為確保出苗率,要將種子與乾淨細沙混合後播種。播種最好選擇疏鬆、透氣性好的基質裝入穴盤或營養缽,基質可選擇草炭土、珍珠岩等,澆少許水使之緩慢濕潤。播種後蓋一層基質,輕壓,放入溫度24-27℃、相對濕度90-100%、通氣性較好的室內。 由於四季秋海棠種子細小,播種後澆水不可太大,用霧狀水來澆灌。四季秋海棠出苗後,幼苗細弱,最好也用霧狀水澆灌,澆水不宜過勤,以免濕度過大,引發幼根腐爛。

分株

分株繁殖法效率較低,一般適合家庭繁殖。2年生四季秋海棠在春季換盆時,可將母株切開,栽入盆中,將分開後的植株放在半陰處,減少蒸騰,並注意及時補充水肥,促使植株恢復長勢。

栽培技術

溫度

15-22℃是四季秋海棠最適宜生長發育溫度,若溫度<10℃或>28℃,其生長發育速度會急速下降,嚴重者會出現停止生長。如溫度<5℃,會受凍害。夏天氣溫>28℃,採用遮陽網或葉面噴水的辦法,降低植株溫度。冬季室溫要保證>10℃。[1]

濕度

四季秋海棠喜濕,幼苗階段,保持75-80%空氣濕度。若濕度過高,容易引起白粉病和灰霉病。成年四季秋海棠,空氣濕度可降低到60-70%,注意澆水後要加強通風,避免滋生細菌。

水肥

四季秋海棠澆水應遵循見干見濕原則,澆水忌積水,適當保持土壤含水量,澆水後注意通風,以免長時間過濕引發白粉病和灰霉病。

四季秋海棠對肥料要求嚴格,施肥要少量多次。應每12天施1次有機液肥,出花苞時,在施有機液肥的基礎上,再增施1-2次磷鉀複合肥,有利於促進花朵開大、開艷。四季秋海棠對鹽鹼敏感,施肥時要選用鹽鹼含量低的肥料,施肥時最好避開中午強光高溫時間段,以免產生肥害。

病蟲防治

病害

軟腐病:氣溫高、濕度大易發病,可在發病初期用1000倍農用鏈黴素葉面噴霧防治。

細菌性葉斑病:此病害多發於夏季高溫天氣,此病只能預防,日常要嚴格控制好溫度、濕度、光照。高溫來臨前,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和農用硫酸鏈黴素2500倍液葉面噴灑,5天噴1次,連噴2-3次。

蟲害

粉虱:高溫條件下極易發生,10月初是粉虱繁殖高峰期。因其具趨黃性,可在植株上方20厘米掛黃板防治;也可用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3天噴1次,連噴3次。

薊馬:適宜繁殖溫度26℃左右,因其具趨藍性,可在植株上方10厘米處掛藍板防治,也可用4.5%高氯乳油1000倍液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混合噴霧,3天噴1次,連續噴灑2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