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是以作物學科為優勢、生物科學為特色,農學為主體,涵蓋理學與管理學的多學科、多層次辦學的二級學院[1],先後從農學院(系)獨立出的小麥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和玉米研究所的教學和學科建設由學院統一管理。
目錄
開設科系
學院下設植物育種與種子工程、植物生產學、植物保護學、生物技術、生態農業與區域發展等5個系,1個教學實驗站,5個研究開發機構。學校小麥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和水稻研究所的教學和學科建設由學院統一管理。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83人。專兼職教師13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71人(正高39人,副高32人),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63人;45人具有博士學位,49人具有碩士學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傑出高級專家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6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3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
學院開設農學、植物科學與技術、植物保護、中草藥栽培與鑑定、生物技術、農村區域發展等6個本科專業。近年來辦學規模穩步擴大,目前有在校本專科生2077人,博士研究生116人,碩士研究生321人。擁有作物學博士後流動站,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等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已有4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等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作物遺傳育種為國家、農業部重點學科;西南作物基因資源與遺傳改良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為四川省重點學科;作物生物工程實驗室為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師資力量
截止2018年,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89人。專兼職教師近15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124人(正高70人,副高54人),博士生導師46人,碩士生導師90人;專業教師98%以上都具有博士學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高級專家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2人,國家「百千萬」一二層次人選3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3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1個(西南作物特異基因發掘與利用),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新世紀百千萬國家級人才1人。
學院宗旨
學院始終把本科教育教學作為中心工作,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與時俱進、銳意創新,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2]。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先後對各專業的教學計劃進行編制與修訂,明確了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形成了規範、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辦學成就
2000年以來共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1項,其中國家級二等獎3項,省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公開發表教改論文39篇。發揚「重品德、厚基礎、強實踐、求創新」的辦學傳統,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力加強實驗室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努力開拓實踐教學新途徑、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在校本科生先後獲「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國家二等獎、三等獎及四川省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近三年來,已有17篇本科生參與科研論文公開發表,其中在核心期刊13篇,一級學報8篇;一些研究成果已成為農業生產中推廣應用的關鍵技術,對農業生產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院注重原始創新與社會服務,包括小麥、玉米、水稻三個研究所在內的專兼職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深入開展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培育出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大豆等上百個高產優質作物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2億餘畝,創社會經濟效益過200多億元,為四川乃至全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已有113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發明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10項;年均發表論文100多篇。
視頻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二級學院是什麼意思,高三網,2020-12-31
- ↑ 【綱領解讀】教育教學如何深化改革——教師教材篇 ,搜狐,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