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鄉
歷史
四湖鄉為全臺吳姓子孫的大本營,其地名源於今湖西村至四湖村之間,早期有二大湖、二小湖,漢人建庄後便稱此地為「四湖」。
四湖鄉開發始於明崇禎年間(即距今300餘年前),漳、泉二府方面閩籍移民入墾東南境,興設文教,之後閩人漳籍業戶及泉人吳夷、吳梓、薛時立等四方進墾,當時四湖部落周圍東面自四湖部落至溪底,南面自四湖至鹿場、蔡厝,西面自四湖至湖寮、羊調,北面自四湖至保長湖、頂湖一帶,四面皆屬天然廣大之湖,故自漳、泉二府方面移民來此部落命名為四湖,垂至于今。清領時期,四湖地區隸屬於諸羅縣尖山堡,至清中葉前,海埔、溪底平原及海埔地盡闢。今日的四湖鄉在清朝時期據聞乃由四個湖組成的四個部落,其位置大概是現在的保長湖、四湖、施湖、頂湖、下湖村等地方,清朝末期本鄉已有約23個聚落村莊,全區隸屬尖山堡管轄範圍。
日治時期設四湖庄屬於臺南州北港郡。二戰後,四湖庄改為「四湖鄉」,屬臺南縣北港區。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並撤廢區署,改隸雲林縣。
地理
四湖鄉位於雲林縣西南端海岸線,東經120度13分,北緯23度38分。東南面臨接北港鎮與元長鄉,南境與水林鄉及口湖鄉相鄰,北界舊虎尾溪與東勢鄉及台西鄉相峙,西面為台灣海峽,東西寬14.5公里,南北長11.6公里,土地面積7711.89公頃,耕地面積5944.04公頃,全境略成貓犬狀,地勢平坦。
四湖鄉是一個典型的沿海農村聚落,其地理環境特性與變遷不但影響歷年四湖鄉民生活方式,也是四湖鄉歷年發展的實際見證,透過對四湖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地理環境及其變遷的完整了解,可對現今的生活領域有一番透徹的認識。因為位於海邊,地形環境變化是本鄉特色之一:例如港口三條崙地區,在日治時期均在此地建有碉堡、砲台、灌溉溝渠、營旗等設施,最後在地理環境的變化下沉入海底,只有在退潮時仍隱約可見。
教育
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文化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四湖教會:由北港教會分設,位於四湖市區西南側,為四湖鄉之基督信仰中心,至今已有59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