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線
回歸線 |
中文名: 回歸線 外文名: tropic 拼 音: huí guī xiàn 緯 度: 北:23°26′N;南:23°26′S 定 義: 太陽直射移動的分界線 意 義: 溫帶與熱帶分界線 周 長: 36800公里 |
回歸線(regression line ),指的是地球上南、北緯23°26′的兩條緯度圈,是太陽每年在地球上直射來回移動的分界線。北緯23°26′稱為北回歸線,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點的最北界線。南緯23°26′稱為南回歸線,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點的最南界線。
目錄
詳細解釋
南北回歸線就是南緯和北緯緯度為23°26′的那條緯線(北回歸線:23°26′N,南回歸線23°26′S)。南回歸線是太陽在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最遠位置,大約在南緯23°26′,與緯度線平行。每年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的緯度達到最大,此時正是南半球的盛夏,此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並始終在南緯23°26′附近和北緯23°26′附近的兩個緯度圈之間周而復始地循環移動。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地球自轉軸,是一根通過地球南北兩極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線)與黃道面(公轉軌道平面)永遠保持66°34′南北回歸線的交角。也就是說,地球總是斜着身子在繞着太陽旋轉。這樣,地球有時是北半球傾向太陽,有時又是南半球傾向太陽,因而太陽光直射地球的位置會隨時間而發生南北的移動。
從冬至到夏至:
到夏至這一天,太陽光直射點從南緯23°26′漸漸向北移動,移至北緯23°26′的緯線上,即到達最北端的直射點。過了夏至,太陽光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直到到達最南端的直射點,即南緯23°26′。
北半球受太陽照射的時間逐漸減少。北緯23°26′的緯線是太陽光在北半球上直射點的最北界限,因此把這條緯線稱為北回歸線。冬至時太陽光直射在南緯23°26′的緯線上,冬至過後,太陽光又開始逐漸北移,到夏至時,再次直射北回歸線。南緯23°26′的緯線則是太陽光在南半球上直射點的最南界限,因此把這條緯線稱為南回歸線。太陽直射點就隨着地球的公轉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根據以上原理存在以下現象:北回歸線以北,一年四季,中午的時候,太陽所在的方向都是正南方,看太陽要往南看,物體的影子朝北,比如中國的北京;南回歸線以南則相反,中午的時候,太陽都在正北方,看太陽要往北看,物體的影子朝南,比如澳大利亞的悉尼。而兩回歸線之間的區域,中午時太陽的位置方向則隨季節變換,有的時候在正南方,有的時候在正北方,有的時候(一年中只有兩天,且不含兩回歸線及附近區域)是在頭頂的正上方。以赤道為例,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中午的時候太陽的位置在人的頭頂;從春分日到秋分日,中午太陽偏北,到夏至日時太陽位置與地面夾角達到最小,太陽高度最低;從秋分日到春分日則相反。赤道與回歸線之間的區域,也存在和赤道相同的情況,只是根據所處區域緯度的不同,一年之內,太陽偏北的天數和偏南的天數有所差異,直射的日期各不相同。
意義
南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南北溫帶間的分界線。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為熱帶,這裡太陽終年直射,獲得的熱量最多;北回歸線和北極圈(北緯66°34′)之間的地區為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南緯66°34′)之間的地區為南溫帶。溫帶地區太陽終年斜射,獲得的熱量適中。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內,屬於溫帶氣候。
1985年以前,地球表面的回歸線的唯一標誌是我國台灣省嘉義縣的「北回歸線標誌碑」石碑,它表明北回歸線從那裡經過。1985年7月15 日,我國在廣東省從化縣又建立了一座高達27.55米的北回歸線標誌塔。塔身呈火箭形,東、西、南、北各有拱門。塔底正中鋪有大理石 ,以紅色瑪瑙嵌入中圓點,以示太陽直射位置。頂部是直徑為120厘米的銅球,球中間通有圓孔,供太陽直射校驗之用。
南回歸線
南回歸線是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時移到最南時所在的緯線,其緯度數值等於黃赤交角,大約在南緯23度26分。
地理意義
南、北回歸線也分別是南溫帶、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南極圈、北極圈則是90度減去回歸線的緯度數,是南、北溫帶與南、北寒帶的分界線。
其他
南回歸線(tropic of capricorn)的英文名起源於二千多年前(命名這條線的時候),冬至日太陽直射到此處時,是處在黃道十二宮的摩羯座位置。然後則由於星體運動,而移動到了人馬座的位置。
北回歸線
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其緯度值為黃赤交角,是一條緯線,大約在北緯23.5度。每年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的緯度達到最大,此時正是北半球的盛夏,此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並始終在北緯23.5度附近和南緯23.5度附近的兩個緯度圈之間周而復始地循環移動。因此,把這兩個緯度圈分別稱為北回歸線與南回歸線。
北回歸線的英文名起源於二千多年前,夏至日太陽直射到此處時,是處在黃道十二宮的巨蟹座位置,從此回歸原處,故應稱「回歸線」而非「回歸線」。然後則由於星體運動,而移動到了雙子座的位置。北回歸線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只是在北緯23.5度正負一度的範圍內變化。在1976年第十六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決定將2000年的回歸線位置定為23度26分21.448秒。
北回歸線通過的國家和地區有:中國、緬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西撒哈拉、巴哈馬、墨西哥等。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台四省區。
經緯線的確定
地圖和地球儀上,可以看見一條一條的細線,有橫的,也有豎的,很象棋盤上的方格子,這就是經線和緯線。根據這些經緯線,可以準確地定出地面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位置和方向。這些經緯線是怎樣定出來的呢?地球是在不停地繞地軸旋轉,在地球中腰畫一個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使圈上的每一點都和南北兩極的距離相等,這個圓圈就叫作「赤道」。在赤道的南北兩邊,畫出許多和赤道平行的圓圈,就是「緯圈」;構成這些圓圈的線段,叫做緯線。
把赤道定為緯度零度,向南向北各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緯,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緯。北極就是北緯90度,南極就是南緯90度。緯度的高低也標誌着氣候的冷熱,如赤道和低緯度地區無冬,兩極和高緯度地區無夏,中緯度地區四季分明。
其次,從北極點到南極點,可以畫出許多南北方向的與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圓圈,這叫作「經圈」;構成這些圓圈的線段,就叫經線。公元1884平面坐標圖年,國際上規定以通過英國倫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作為計算經度的起點,即經度零度零分零秒,也稱「本初子午線」。在它東面的為東經,共180度;在它西面的為西經,共180度。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東經180度和西經180度的經線是同一條經線。各國公定180度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了避免同一地區使用兩個不同的日期,國際日期變線在遇陸地時略有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