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蘇珊·桑塔格
目錄
內容簡介
🗝️窺見「藏」在房間裡的蘇珊·桑塔格
剛剛戰勝乳腺癌的桑塔格格外脆弱,但她依然思考着、創作着《論攝影》。努涅斯有幸在這時陪在她的身邊。
「只要蘇珊一醒,就會敲門叫我和她一起去廚房。她儘可能少睡;認為睡眠,就像童年,是浪費時間。她無法忍受早晨獨自一人喝咖啡或者看報紙。事實上,剛下床時,她尤其需要一個聽眾。」
·一代女性知識偶像的生活底片
·一部輕鬆、直白、私密的桑塔格 軼事錄
·時隔30年的追憶,一段天時地利的相遇
蘇珊·桑塔格是當代西方最引人注目也最具爭議性的知識偶像之一,其偶像性與爭議性持續至今,無人超越。努涅斯作為桑塔格的工作助手及與其獨子戴維的戀愛關係得以搬進他們的住所,由此進入一代知識偶像的私人生活。
這部回憶錄真摯地記錄了與桑塔格共同生活的日常,目睹了她不自知的有趣、無法獨處的脆弱、黏人且話癆、強勢又雙標,既是我們了解桑塔格真實性格、魅力與生活的珍貴記錄,也是來自桑塔格身邊人對她的動人追憶:「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只是越來越有充分的理由感覺到,遇見她是我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
1.撕掉偶像標籤!桑塔格兒子前女友犀利描述桑塔格不為人知的私密生活:她黏人又霸道、易怒且雙標。
2.作者全新中文版序,30年後再追憶桑塔格,真情流露,成熟坦率,女性視角更增細膩、敏銳。
3.國內桑塔格知名譯者姚君偉全面修訂譯稿,通篇精校,誠意推薦:「努涅斯的回憶分寸把握得很好,既無局外人難免存在的隔閡,又有局內人可能難有的距離。」
4.精裝修訂版,品質觸感膜,精緻開本,輕鬆閱讀。
✨各方讚譽
「努涅斯的回憶分寸把握得很好,既無局外人難免存在的隔閡,又有局內人可能難有的距離。」
——姚君偉
國內桑塔格知名譯者
「努涅斯是個毫不妥協的天才,她對桑塔格的刻畫是迄今為止最生動多面的。」
——《時尚》
「努涅斯對男友的母親兼自己的文學導師的回憶充滿痛苦,顛覆了桑塔格作為一個無畏的知識偶像的形象……從這些矛盾的刻畫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從疾病中恢復過來的懼怕孤獨的虛弱的桑塔格:她高傲,缺乏安全感,決不妥協,在愛與美面前卻非常脆弱。」
——《出版人周刊》
「一部視角私密大膽,敘述直白近乎尖刻的迷人之作。將備受爭議的桑塔格描繪成一位永不饜足的讀者,容易感動的迷影人,躁動不安又喜歡說教的知識分子。她厭惡孤獨,還是個黏人的單身母親。」
——《書單》
「細緻入微地描述了一位複雜、矛盾的公眾人物更為私密的一面,敘述不偏不倚且幽默感十足,讀來十分引人入勝。」
——莉迪亞·戴維斯
布克獎得主、《幾乎沒有記憶》作者
作者簡介
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美國當代作家,生於1951年,曾先後獲普士卡獎、懷丁作家獎,第七部長篇小說《我的朋友阿波羅》獲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小說獎。
1976年,25歲的努涅斯作為桑塔格的助手走進了桑塔格的家,隨後又成為桑塔格兒子戴維的女友, 也從此開啟了一段「三個人」的親密生活。2008年,57歲的努涅斯動筆寫作《回憶蘇珊·桑塔格》,並於桑塔格去世六年後出版,極度真實地刻畫了桑塔格獨有的個性與魅力。
譯者簡介
姚君偉,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從事英美文學研究和文學翻譯實踐,獨立譯有《恩主》《火山情人》《回憶蘇珊·桑塔格》等桑塔格著作和傳記十種。
原文摘錄
蘇珊認為弗吉尼亞·伍爾夫是個天才,但是,將她置於所有其他文學大師之上,如我當時那樣,讓她覺得幼稚、老套。另外,伍爾夫的某些方面一一我認為與伍爾夫的精神和身體疾病高度相關的某些方面(換句話說,就是她的缺點)——令蘇珊非常不舒服。伍爾夫的第一卷書信集當時剛剛出版,蘇珊說她無法去讀。很多封致伍爾夫深愛的年長朋友維奧萊特·迪金森的信讓她看不下去,傻乎乎的愛慕以及少女般的閒扯,還有伍爾夫習慣表現出她自己是個嬌小可愛的小動物。蘇珊討厭任何孩子氣的語言,而且總是自誇她兒子小時候,她就從未用過嬰孩語言和他說話。 可是,我生日的時候,她送給我兩卷本手稿本《海浪》中的一卷。 她對抱怨經期不適的女人表示懷疑。她自己經期一點麻煩也沒有,於是她認為許多女人肯定是在誇大她們經期的不便與不適。要麼就是她們相信老一套的說法,認為女性身體是嬌嫩和脆弱的。其實,她懷疑許多人都對身體和情感兩方面的疼痛誇大或反應過度了,這種態度無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患過癌症,而且頑強地經受了根治性手術和化療。對我的不適,她診斷簡單:「你是神經衰弱。」戴維的前任女友有嚴重的痛經,蘇珊開始着急了。「我不希望戴維認為所有女人都像這個樣子。」 有一次,離家前,她看到我悄悄往手包里塞了幾個衛生棉條,這令她很生氣。手包已經夠糟的了,現在又有這玩意:「我們只不過出去幾小時,你不需要那麼多衛生棉條哎!」(她也不理解為什麼一個人會需要那麼多內褲。我應該向她學習:只有一兩條,每晚上床睡覺前就把你當天穿的那條洗掉。) 看到我蜷縮成一團坐在她兒子的大腿上,她冷冷地盯着我,一副「我總算看透你了」的樣子,含含糊糊地嘲笑說:「小女孩與她的大男人。」
書評
蘇珊·桑塔格的弟子西格莉德·努涅斯在2011年完成了一本對她的追憶《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這本書我是在地鐵里看完的,在去聽一場音樂講座的路上,來來回回一共二十四站路,輕鬆讀完,書不厚,總共一百頁,讀起來明快平穩,能感受到作者風趣多彩的寫作技巧,也能隱約感覺到作者在風平浪靜之後雲淡風清的心境,但要寫一篇書評或者讀後感,卻不那麼容易了。 作為一個一直將蘇珊•桑塔格這個聰穎無比的女子當着天才來欣賞的讀者,她的名句「閱讀是一種素質,一種技能,時間愈多,你必然會變得愈專業。」還在我的座右銘上不曾改變,《反對闡釋》和《重點所在》依然在我的桌上沒有放回書架,準備再讀,而精裝的《攝影》顯然邊角已經有些磨損了地在書架上冷冷地俯視書房。我一直努力地向她讀過的浩瀚書海奮力深入。我能談蘇珊•桑塔格嗎?我依然不能深入地談她,但我能談在這本書里的蘇珊•桑塔格。讀過這本書之後,她,蘇珊·桑塔格不再是那個高高佇立在女性主義巔峰的豐碑,她也不再是與漢娜•阿倫特、西蒙娜•波伏瓦齊名的二十世紀偉大女思想家了,也不是那個鋒芒畢露的女權主義者。當我掩上書的時候,她就像一個需要呵護的孩子,一個擁有出類拔萃才華卻連人情世故也不通的天才。一個讓人不必準點到的蘇珊,將準時定位為「奴性」。「別那麼循規蹈矩。誰說我們就得像別人一樣生活?」 是的,這本書不是說蘇珊•桑塔格的才華才學才智的,這本書是說生活里的蘇珊的,是一個依然自認是她學生的成名作家寫她這個導師的,讀過這本書之後會明白,為何是「永遠的蘇珊」,為何蘇珊•桑塔格是、也只能是蘇珊,而不能被簡化為「蘇」,或者別的,倘若稱呼錯了,她都會大為光火的。《永遠的蘇珊》,就這麼開始展示了那個走下神壇的蘇珊•桑塔格。 西格莉德·努涅斯是按照時間順序寫自己接觸蘇珊,給蘇珊當助手,接着搬進蘇珊的家,成為蘇珊愛子的女朋友,直至離開蘇珊家。在這個過程里,可以跟着她看見不會家事卻一直養家的蘇珊,不願意做大學老師卻成為西格莉德·努涅斯導師的蘇珊,旗幟宣明地熱愛一些作家厭惡一些作家的蘇珊,扮演可憐小女子同時卻從來不缺人幫助的蘇珊,等等,這書里躍然而出的是一個沒有任何有力宣講的蘇珊,遠遠看去僅僅是個平凡的文學工作者,認真苛刻的導師,溺愛孩子到令人誤解的母親。同時,這本書對歷來關於蘇珊的種種緋聞一點也不加評價,雖然不迴避,但也不深究,只表達作者自己對蘇珊身邊來往的人的喜愛或厭惡。保持從一個旁觀者角度研讀蘇珊的冷靜,也突顯了作者的處事靈境和寫作靈氣。
《永遠的蘇珊》非常流暢,很利於閱讀,雖有情緒,卻不具備煽動性。對於喜歡蘇珊的人來說,這是讓人將她從女神變成宅媽的過程,同時也是將她從一個糾糾勇士變成一個女性的過程。讀完之後,能讓人感受到一個立體的相對全面的蘇珊,也會讓人對蘇珊心生各種各樣複雜情愫,但不會是狂熱愛恨,而是平靜、冷靜和安靜,這也許正是西格莉德·努涅斯自己說的,她原來以為自己不會寫蘇珊,結果她寫出來了,而且還清晰地記得那些過去,事實上,只有放下的人,才能清晰的記得所有的悲喜。西格莉德·努涅斯是放下之後才完成這本書的,而讀者們,讀完之後,也許可以看見走下神壇的蘇珊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