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操
团体操 |
团体操是集体表演的体操项目,它和音乐、舞蹈、美术有密切的联系。
它由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的男女青少年在不同的场地上,随着音乐做各种体操动作,变换各种队形,组成多样的图案,团体操表演者通过团体操的操练可以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受到集体主义和纪律性教育。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团体操
较早的国家: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类型:集体表演项目
外文名:无
分类:按结构划分、按规模划分、按表演场划分
基本简介
团体操是集体表演的、具有一定主题思想的体操。表演者按规定做各种体操或舞蹈动作,或进行队列变化,或组成各种有意义的图案。团体操表演无论在大型的国际比赛上,还是一般性的文娱表演,都以其多变的形式、优美的旋律而使整个会场变得赏心悦目,焕然一新。
世界上开展团体操活动较早的国家有欧洲的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拉丁美洲的墨西哥,亚洲的日本、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各国的团体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捷克从 1862年成立“天鹰”体育协会以来,就注重普及团体操活动。苏联的大型团体操除有各加盟共和国的民间舞蹈表演外,还以高超的体操技术和难度较大的联合器械表演见称。日本的团体操分为普及和提高两类,在60年代举行的“东京文化祭”的团体操表演,以华丽的背景和徒手操的规格化,以及高难度的叠罗汉技巧显示了它的特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规定团体操为国家比赛项目,普及程度很高,其突出的特点是场次多,注重背景的配合,从多方面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团体操,以队形变化巧妙、图案造型壮丽、内容丰富、组织严谨和背景画面清晰见长。
中国的团体操从20世纪初期就已在少数省、市出现了。但那时的规模小, 内容也简单, 只限于徒手体操、叠罗汉和组字等。大型的团体操表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步兴起的。50年代初期,在中国一些大城市举办的运动会上和某些重大的庆祝活动中曾组织过团体操表演。以后,在历届全国运动会和其他重大体育竞赛中,又组织了不同规模的团体操表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第1至第4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先后表演的《全民同庆》、《革命赞歌》、《红旗颂》和《新的长征》4次大型团体操。 《全民同庆》有8000余人参加表演。《革命赞歌》不仅在规模上扩大到 16000多人参加表演,而且主题鲜明、技艺较高,队形图案多变,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服装道具新颖美观,特别是首次增加了大型看台背景,美化并扩大了场面,使整个表演更加气势磅礴。《红旗颂》表演人员进一步扩大到 23000人,由于看台背景采取表演者不露头的方法,画面更加清晰。《新的长征》有 16000人参加表演,由于突出了体育特点,在构思与编排上有新的突破,博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许。从第2届全运会起,拍摄了团体操电影专辑,印制了团体操画册,举办了全国团体操教练员训练班。国家还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表彰团体操的编导人员。这些对中国团体操的发展和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60年代起,中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在各种规模的运动会上普遍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团体操表演。在制订团体操表演方案时,首先应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和风格特点进行构思,包括场次多少、时间多长、表演者人数多少、服装、道具的设想和音乐的配合等。其次根据每场操的结构,从入场到表演的发展、结束,合理安排它的起伏变化和高潮。最后根据主题内容的要求创编动作,设计各种队形图案和背景画面。
团体操的动作既要整齐划一,又要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变化。动作有全体一致的,也有向着不同方向的,还有各种对称的、起伏的、依次的、交错的以及波浪式的,应根据团体操的内容和队形图案的变化,选择那些简单、优美、幅度大而又容易做得整齐的动作。其中也可穿插安排少数人做的包括一些高难度动作的体操和技巧表演场面。团体操的队形与图案是千变万化的,设计时既要考虑使队形变化迅速、巧妙,又要运用各种队形恰当地表现主题内容。队形有散点的,直线的,带角的,弧形的,圆形的,综合的。图案有多组分散的,整体效果的,特定意义的和显示流动线条的。复杂的图案尤应注意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和层次清楚。
团体操的看台背景,由于组成方法不断改进,日益显示出它是大型团体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背景配合,不仅能更加突出操的主题内容,而且在扩大和美化场面、掩护场内表演的不足等方面,都有明显作用。设计背景标语和画面,要注意配合场内表演的需要,文字要简明,画面与人像要清晰,有真实感。特别是依次翻本的活动画面,能使整个表演场面更加生动和气势磅礴。
团体操的训练,必须依据参加人多的特点,认真制订周密的计划。首先要把众多的表演者按每场操的要求编队定位,然后训练骨干,练习基本功,学习表演动作,培训后备队员。最后在采取不同组织形式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各场操的联合排练以及各场操和背景结合的排练,逐步过渡到预演并达到正式演出的水平。
发展历史
团体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唐宋时代的“字舞”和“花舞”,即可算是团体操的雏形。
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时代,武则天创制了《圣寿舞》,表演人数有140人,表演者头戴金色铜冠,身着五彩画衣。这种舞衣在跳舞时可以迅速变换颜色,而且队形每变一次,即排成一个字。唐代著名诗人王建所写古诗“罗衫叶叶绣重重,金风送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就是对这种“字舞”盛况的描述。
据宋人周密著的《齐东野语》载,当时州郡遇到盛大节日,也往往进行“字舞”表演,可见,在宋代“字舞”已发展成为民间庆祝节日的一种形式了。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字舞”从以歌舞表演为主演变成以徒手或器械体操为主,作为庆祝大型体育比赛开幕的隆重节目。
表演时或者排成富有现代意义的口号或图案,或者表现一种体育精神,起到鼓舞群众、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基本概念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的集体表演项目。它以体操为主体,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育、文艺形式。动作造型、队形图案和艺术装饰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团体操的规模少至几十人多达成千上万人,在大的场(馆)进行表演,堪称广场体育艺术。
基本分类
团体操发展至今门类丰富,大体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按结构划分
单场次团体操:单场次团体操是一场完成全部表演内容的团体操,时间较短。
多场次团体操:多场次团体操是由多个表演场次组合而成的团体操。它可以是由一个主题贯穿连接多场次的表演整体,也可以是无内在联系的多场次的表演荟萃。
行进式团体操:行进式团体操是在行进过程中循环重复某种表演的团体操。可以徒手,也可以持道具或在彩车上进行表演。
按规模划分
大型团体操:大型团体操是一般有成千上万人参与,多场次,表演总时间约为一小时或者更长。
中型团体操:中型团体操一般有成百人参与,单场或多场次,表演总时间30-40分钟。
小型团体操:中型团体操是一般有几十人参与,单场次,表演总时约为十几分钟。
按表演场划分
室内团体操:室内团体操是在体育馆、剧场、大会堂等地的表演台或场下表演区表演的团体操。室外团体操:室外团体操是在室外运动场或广场表演的团体操。
"冰"上团体操:"冰"上团体操是在冰面(天然或人造冰)上表演的如同"冰上集体舞"类的团体操。
水中团体操:水中团体操是在泳池或人式特制的水上表演区内表演的如同"水上芭蕾"类的团体操。
基本特点
(1)团体表演性:团体操是一项团体性的操练活动。表演者少则几十人,多则成千上万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一次性参与活动的人数之多是其他体育项目和文艺形式无法相比的。通常团体操是为了完成某项规模较大的表演任务才组织练习的,是一项典型的团体表演性的项目。
(2)体育艺术性:随着时代和团体操自身的发展,团体操的概念拓宽了,其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艺术性也随之增强。团体操以体育尤其是体操为主要表演形式,而能够为团体操采用的体育形式往往都是具有较艺术成分的项目,同时它兼收了大量艺术形式并采用了灯光、背景等舞美手段,从而使团体操不仅具有独特鲜明的体育特色,更具有绚丽多彩的艺术魅力。
(3)宣传教育性:团体操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具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运动会或大型活动往往都以它来渲染气氛,同时借此机会宣传本国、本地区的政治、经济、体育、艺术水平,弘扬民族文化和体育精神。
同时,团体操还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表演者可以通过训练和表演,树立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培养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体质,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观赏者可以丰富文化生活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