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团风镇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城关镇,镇名源自唐时期,是一座古老的集镇。团风古时称“乌林镇、乌龙镇”。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举水河入江处的平原湖区。全镇版图面积107.6平方千米(2017年),镇区面积6.5平方公里。古时素有“小汉口”之称,为“三黄两圻罗麻广,安徽,河南连九江”的通衢大驿(即三省九县通衢)。[1]

中文名称: 团风镇

外文名称: Tuanfeng Town

别 名: “乌林镇、乌龙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北黄冈市团风县

下辖地区: 36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广场路

电话区号: 0713

邮政区码: 438800

面 积: 107.6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91748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 渡江战役纪念馆

车牌代码: 鄂J

目录

概况

团风县辖镇,107.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91748人(2017年)。辖4个居委会、39个行政村。

沿革

团风设镇始于明清。明代前即名团风。其含义古无记载,据所处地理特征分析有二说:一说团风为江河湖泊中的高地,形成一道天然的挡风屏障,港口条件优越,常有船只泊此避风;一说原感化河和旧州长河在此汇合流入长江,水流湍急,“团风”系由同音字“湍风”演变而来,“湍”为急流之水,“风”为水声,“湍风”为急流水声之意。1938年设团风镇,1949年改区,1951年7月复镇。1958年改公社,1975年改镇。1949—1955年为黄冈县驻地。1995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地区和县级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原黄州市分设黄州区、团风县,团风县政府驻团风镇。

1996年,团风镇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辖上寨、临江铺、罗家沟、罗霍洲、方家墩、观音墩、黄草湖、张家垸、得胜桥、张家窑、罗家窑、来龙庙、白鹤林、黄土岗、卢家河、付家岭、程家岗、成家嘴、十里湖、雨台岗、铁铺、赤山桥、独鼻嘴、花园铺、枫树塘、龙王墩、江宇庙、马跑咀、严家咀29个行政村和崩坡、马坊桥、河西岸3个居委会;王家坊乡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长林咀、王家坊、金鸡山、蓼叶咀、魏家楼、徐家楼、金锣港7个行政村,乡境内有西湖农场、王家坊乡农场。

2000年,撤销王家坊乡,并入团风镇。2004年,面积103.2平方千米,人口7.37万人,辖河西岸、马防桥、崩坡3个居委会和花园铺、白鹤林、黄土岗、卢家河、付家岭、马跑咀、程家岗、成家咀、枫树塘、龙王墩、江宇庙、十里湖、雨台岗、铁铺、赤山桥、独鼻咀、严家咀、上寨、临江铺、方家墩、罗家沟、罗霍洲、观音墩、黄草湖、张家垸、得胜桥、张家窑、罗家窑、来龙庙、长林咀、王家坊、金鸡山、蓼叶咀、魏家垸、徐家楼、金锣港3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团风。

地理位置

分布在东经114°46′—114°56′,北纬30°35′—30°42′西北与武汉市新洲区毗邻,西南与鄂州市隔江相望,南与黄州区接壤,东与淋山河镇、方高坪镇、回龙山镇相交。

行政区划

现辖36个行政村,2个农场,3个居委会。

人口民族

总人口91748人(2017年)。以汉族为主。

地貌地形

地层地质为白垩系一第三系东湖群和第四系,东湖群(K2—R)分布在王家坊、花园铺、铁铺等地,其岩性为红色砂岩,红色砂砾岩,粉砂岩。第四系为松散堆积物,分布在沿江、沿举水河岸湖区,其岩性主要为冲积砂土,亚砂土,冲积、湖积壤土,亚粘土和腐殖质淤泥。地形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滨临长江,举水河,有长江干堤7.3公里,举东大堤8.7公里。辖区内湖泊较多,主要有青草湖、占咀湖、杨汉湖、郑兴湖、河西湖、牛皮湖等湖泊,内长河纵贯南北26个行政村,方高坪大河自卢家河村入境,穿过黄土岗村、白鹤林村至观音墩村入长河,长河以西湖地从南至北按东西横向分别建有0—5号二级港,能排能灌,确保全镇农业生产旱涝保收。

自然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冬冷夏炎,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082小时,日照率48%,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11.17千卡。全年日平均气温为17.6°C,极端最高气温40.3°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2.2°C,一日内高低气温差都在10°C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月平均相对湿度以3—6月最大,达到79%—80%,其余月份相对湿度均为73%—75%。年无霜期平均为261天,初霜日始于11月24日,终霜日止于3月16日—17日。年降雨量为1128.2—1369.2毫米,冬季降雨量为123毫米,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秋季降水量为219.6毫米,冬季降雨量为123毫米,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主要集中在6—7月份,雨日一般3—6天,雨量大于239.3——719.3毫米之间。高值年降雨量达到1805.4毫米,低值年降雨量780毫米,累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保证率为80%。团风属亚热带季风区,2月多偏北风,3—8月多东南风,9月到次年1月多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一般风力为2—4级,有时也有5—7级大风,8级大风极少。

团风属沿江平原湖区,部分为低丘岗地,海拔高程为19—36米,其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土质松疏,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主要是潮土、水稻土两大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2—3%的面积约70%以上,含量低于2%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土壤中全氮的含量中等偏多,含量在0.1——0.15%,土壤中磷、钾含量普遍偏低,农作物栽培实行配方施肥,磷钾含量有所提高,硼、镁、锌、硫、铜等微量元素开始大量应用于生产。土壤酸碱度比较适中,为微酸性和中性土壤,碱性土壤占20左右,是全县农业较发达地区。

自然资源

主要为土地、水、林木、药材、蔬菜(南瓜)鱼类,家禽畜(鸡、鸭、猪)等,全镇有土地总面积107.6平方千米(2017年),水田面积15608亩,旱地面积9961亩。全镇有芦苇13594亩,江滩面积23404亩。蔬菜面积1.2万亩,其中莲藕5000亩,南瓜2000亩,水产面积1.8万亩,意杨基地面积5000亩,是团风县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交通概况

紧依京九铁路,106.318国道,团黄公路,江北一级公路、大广北高速公路横贯腹地,具有长江优越的水运条件,是一个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的鄂东重镇。

团风交通得天独厚。京九铁路贯穿全境,长江黄金水道岸线9.5公

里,拥有港口码头5个,西邻华中地区最大的水运口岸“武汉国际集装箱转运有限公司”(阳逻深水港码头),该口岸是按国际标准设计的专业集装箱码头,已建有海关查验区、监管库、保税区。在长江最低水位时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最终可形成年吞吐量120万TEU的装卸作业能力。“106”、“318”国道、江北一级公路和建设中的大广北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距武汉市汉口天河机场50公里,离武汉市武昌火车站不足50公里,黄州火车站、淋山河火车站仅10余公里,与泸蓉、京珠高速公路相隔仅30公里,可谓水、陆、空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基础设施

团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现拥有11万KVA变电站2座,35KVA变电站及11万伏开关站6座,主变能能力在4万千伏安发上。县城区建有2家自来水厂,可日供水5万吨。全县拥有市(农)话交换机容量3万门、移动通讯、无线寻呼信号覆盖率达100%,图文传真、数据通信、DDN网、因特网等业务得到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实现光纤传输、有线联网、转播节目40多(台)套。金融与保险来务面积开展。国内各专业银行和地方商业信用银行以及各保险公司均在县内设有分工办事机构。功能齐全的县政府宾馆、得胜宾馆等大型宾馆,具有高规格的对外接待能力。

历史名人

有包惠僧、林育南、林育英、林彪、李四光、王亚南等名人。

王亚南(1901-1969),原名际主,号渔村,笔名王真,黄冈县(今团风县团风镇)王家坊人。

(以前属淋山河镇,后单独成立乡,现划归团风镇)。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厦门大学校长。

王亚南一生中对国家对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其中两件最重要:一是翻译、应用和宣传马克思的《资本论》;二是为国家培养造就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早年丧母,12岁丧父,得哥哥支持,在黄州读高等小学。1916年入武昌第一中学,毕业后,入中华大学教育系。1927年参加北伐军,任政治教员,次年到上海与上海大厦大学哲学系毕业生郭大力一起开始翻译《资本论》。1929年在友人资助下东渡日本研究政治经济学,1931年回国,任暨南大学教授。期间,同郭大力合译的李嘉图《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亚当斯密《国富论》两书出版,曾轰动一时。王个人著的《经济学史》、《世界政治经济概论》也相继问世。1933年,“闽变”事件发生,王赶赴福建,出任福建人民政府文化委员兼《人民日报》社长。“闽变”失败,逃往德国。1935年回国,和郭大力继续翻译《资本论》,至于938年《资本论》三卷中译本完成,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此书一出,引起各方的关注。1940年后,历任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福建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兼经济学系主任。在任教的同时,创办并主编《经济科学》、《社会科学》杂志,撰著了《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经济原论》、《中国经济论丛》等书。同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力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他为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从1954年起,先后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教育工会主席、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开始,王遭受打击,于1969年月11月13日在上海病逝。遗作有《资本论》等译著41部,论文334篇。

卫生医疗

全县共有医院、防疫卫生机构100多个,拥有CT等多种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有一大批医疗专家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全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现行雇员工资300—800元/月。通过调整农村农业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通过门类齐全的专业培训、技能培训,能较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各类技术人才需求,满足用工企业廉价招收工作之需要。

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现有镇卫生院(加挂团风县中医院牌)和王家坊卫生院两所,形成了院所室三级卫生网络,医疗设备逐步增加,防病治病技术不断提高,农民治病难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镇卫生院按区域分片设有3个卫生所,按行政村建有7个卫生室。两个卫生院有两个门诊大楼,建筑面积5160平方米(团风卫生院3860平方米,王家坊卫生院1300平方米),建有职工宿舍7500多平方米(团风卫生院5370平方米,王家坊卫生院2130平方米),设有病床100余张,都配有X光透视机,B超、万用手术床、激光治疗仪、心电图机、深化设备等高级医疗设备。现有干部职工145人,主任医师26人,技师20人,士级职称60人,有村级卫生人员55人。

计划生育工作始终保持先进行列。团风镇曾被省计生委授予“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乡镇,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以争创优质服务乡镇为目标,宣传政策法规,强化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坚持做好“三查四术”作,做好育龄妇女节育常规手术及生殖保健咨询、生殖疾病治疗及随访等优质服务工作。2004年,陪训计生专干及育龄妇女共4000多人次,服务人数达5000余人次。全镇出生婴儿397人,政策内出生37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21%,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03年同期的100:111降到100:83.8,“控比”效果明显。认真做好“查四术”作,完成B超三查人数6500多人次,参检率达98%,完成“四术”任务385例,占完成任务的88%,其中上环120例,补救14例,结扎71例(双女户18例),治疗生殖疾病4000多人次,开展随访服务1300多人次,全镇人口出生率、流动人口出生率、计划外多孩率等均达到责任目标要求,迎接了市、县检查验收及重点抽查,整体水平名列前列。

教育事业

团风城区内有全日制中、小学校9所,理工中专1所,教学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团风中学是湖北省重点示范中学,在全国享有盛名。高考升学率每年能保证在90%以上。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镇有中小学26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24所,幼儿园6个。全镇共投入教育经费4000多万元,兴建教学楼24栋,科教楼1栋,教育宿舍8栋,学生宿舍4栋,总建筑面积30600平方米。其中上寨中学、团风小学建设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质量较好,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成为全县中小学知名学校。全镇各类学校建成了明亮宽敞、结构牢固、标准的教室,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栋梁之才。全镇有教师409名,其中中学教师168人,在校学生87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学毕业率均达100%,青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和初中毕业率达97%以上。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团风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曾被省政府授予“楚天明星乡镇”。1996年5月18日,团风建县,团风镇即为共和国年轻的团风县城关镇,团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历届团风镇委、镇政府珍惜历史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开放开发,明确以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城建变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团结拼搏,克难奋时,坚定信心,坚持改革,扩大开放,全镇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可喜成就。200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7798万元,工业产值30235万元,农业产值7199万元,财政收入10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84元,保持了全镇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团风镇坚持以工业为主导,推进团风镇工业化进程。镇委、镇政府经过多次认真讨论,科学论证,果断决策,建设科技工业园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嫁接改造现有企业,确立十个城郊发展工业重点村,稳步实施工业化示范乡镇。2004年,镇委、镇政府坚持“建园招商、聚商建园、项目兴园、企业入园、共谋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规划设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团风镇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方案,规划面积480亩,于5月份动工,“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20万元,拆迁房屋及附属物3000平方米,建成了全长1000米,宽10.5米,连接团黄公路和江北一级公路的园区水泥主干道,安装了水、电管网,为客户入园投资建厂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入园是建设工业园区的出发点。镇委、镇政府领导克服工作多,资金不足等困难,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办法和途径。全镇共组织外出招商考察12批次近100余人,接待外商、老板130多人次,截止年底,已引进项目11个,合同投资金额4035元,实际到位资金1445万元,其中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4个。落户工业园区的项目有4个:诚成纺织品有限公司、黄冈金凯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城南水泥制厂、湖北通达橡胶制品厂,项目总投资额2100多万元,已投产项目1个。

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稳步推进团风镇工业化进程。黄冈永安药业有限公司是团风镇过去在原化工工业公司的基础上,引进的一个科技型企业。2001年被命名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每年按销售收入的3%投入新技术开发资金80多万元。2003年研究开发的羟酸产品,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鉴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4年正在研究开发的羟乙基酸工业化新工世,获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批准为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企业主导产品牛磺酸年产值达2600多万元,产品全部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实现利税600多万元。

狠抓工业重点村建设是推进团风工业化示范乡镇建设的一大特色。镇委、镇政府对城郊十个重点村制定了系列政策、措施,实施责任目标管理,在政策上重扶,经济上重奖,政治上重用,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方家墩村城南水泥制品厂投资445万元,边建设边生产,上寨村永汇药业、得胜桥村亮男饮品厂、临江铺炼油厂、临江洗水厂,罗家窑村“团风小菜”项目,张家湾村蔬菜板块基地,铁铺村特色水产带等村引进和投资建设的一批项目建成投入生产运营或正在建设中,总投资额超过2000万元,全镇形成了干部群众大招商、招大商的喜人局面。

团风镇在探索工业发展之路,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推进工业化示范乡镇建设的进程中,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千家万户一齐上,千行百业齐发展,大搞招商引资,大力发展股份制、股份合同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方针,大引项目,大上项目,大办工业,对原集体企业实行买断、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盘活企业资产存量,增强企业活力。全镇已形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印刷包装、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等六大工业体系。

农业状况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全镇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积累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一优两高”农业,走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发展道路。按照种植区域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企业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依托城郊的地理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突出重点,主攻特色,发展优质产品,调优结构,强化服务,提高效益的农业发展方针,开发“三路三线”即江北公路一线,团方公路一线,京九铁路沿线。建设“三带”丘陵岗地优质农业经济带,主港沿线水产经济带,沿江滩涂意杨芦苇经济带。建立八大基地,即王家坊花园铺铁铺万亩优质粮油基地,沿江平原万亩优质棉花基地,长河主港沿线万亩水产基地,沿江滩涂万亩意杨芦苇基地,公路沿线万亩蔬菜基地,万千亩湘莲基地,万头牲猪畜牧生产基地,优质林果基地。镇委、镇政府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水电路三配套,投资千余万元建成蔬菜基地8000多亩,林果基地1000亩,长河主港沿线水产基地10000亩,湘莲5000亩,引进湖北木业集团开发意杨基地10000亩,在畜牧禽生产上,着力建高养殖小区,以华建养殖饲料公司投资400多万元的万头生猪基地为龙头的花园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养殖绿头野鸭40多万只规模的王家坊绿头野鸭养殖小区,以姚建生生态养鸡场为龙头的独鼻咀养鸡小区,这一批基地和项目的建成投产,带动了全镇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党的惠民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镇委、镇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巩固农村税改成果,落实粮食“两补”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276400.92元的粮食直补资金、早稻良种补贴资金149533.10元和中稻良种补贴资金31019.55元,晚稻良种补贴资金121446.5元,两补资金共计578400.07元,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政策兑现,极大鼓舞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4200亩,优质品种占总植面积的90%以上。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围绕科技兴镇,科教兴农、科技兴工目标,积极开展各类适用技术培训,引进推广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镇委、镇政府多次请省农科院、市县专家到团风讲课,不惜重金聘请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农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全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50场次,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印发资料2万余份,培养科技明星户238户,发展科技示范户828户,组建蔬菜、水产、养鸡、绿头野鸭、湘莲、生猪等6个专业技术协会,还在张家湾村组建了蔬菜生产技术协会,形成了“支部+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出了农村科技与经济结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全镇科技应用率达80%以上,科技进步在工农业生产上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2002年被湖北省科协授予“科普示范乡镇”称号。2004年九月,镇委书记、镇长欧喜安同志被省委组织部、省科协授予湖北省科普示范乡镇百名优秀干部称号。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车辆川流不息,镇区面貌焕然一新。镇委、镇政府紧紧抓住县城建设契机,依照团风城区总体规划,动员全民造城,重点抓硬件建设,城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城区框架全面拉开,新建道路18条,30余公里,完成人民路、得胜大道、团黄大道、益民路、团方大道、举水路、广场路、利民路、上寨路等城区主道路灯安装共计1000余盏。完成城区20公里长下水道排水设施,新建排涝泵站一座。面积为10平方公里的省管经济开发区成为团风经济建设的新亮点。正在崛起的城南工业园区,入园企业星罗棋布,设计新颖,建筑别致的厂房,一个个环境美化、洁净的环保型工业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建成了全国移民建镇的第一个灾民新村—罗霍洲新村,创造了经验,推动了长江流域河道行洪工程的治理。通过引资,吸引私人投资兴建了得胜私营经济特区,张家窑经济小区,乌林街、罗家沟住宅小区、临江铺移民小区。改造建成了普济路商业街、得胜大道商业街。完善了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了街中有街,园中有园,街街相通,路路相连的城区建设新面貌。

乡村道路,村组晴雨路等交通网络逐步建成,累计投入资金440万元,其中扶持资金340万元,自筹资金100多万元,投工投劳1万多个,修建改造通村公路38公里,硬化公路28公里。其中铁铺通村公路硬化柏油路面11.4公里,投入资金125万元。完成了临江一路长1000米、宽10.5米的水泥路面硬化,投入资金70多万元;完成了硬绿荫池和东堰区排水工程建设,整个工程投资93万元,修建排水渠道全长1500米,其中建拱涵、盖板涵96.8米,明渠等530多米,建排水泵站一座,完善了成南工业园区和城南小区的排水设施,使长期困扰该区域的水渍问题得到了解决,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扬。

城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变。制定了环境监察、岗位责任、末位淘汰及经济奖惩等制度,增强了环卫干部工人的责任心,城区环卫工人增加到41人,重点地区由凌晨3时到晚上9时全天候保洁,普济路、得胜大道、团黄大道等主干道增设环卫垃圾桶50个,每天启动洒水车2次,使城区环境卫生呈现出干净、整洁的卫生状况。

社会事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平安团风”为目标,以服务工业化示范乡镇建设为核心,以保县城稳定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和矛盾化解排查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和巩固了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治保、调解和内保组织,镇政府及综治办与38个村(场)及城区100多个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签订房屋租凭治安协议110余份;实行“三包”、“四联”、“五早”调解矛盾纠纷的领导责任制,及时调处各类矛盾。2004年全镇各级民调组织共调节民事纠纷220余处,其中重大矛盾纠纷13起,比上年同期下降31%;刑事、治安案件下降7.6%,实现了无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难事故,无“法能功”邪教捣蛋事件,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

团风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多次被黄冈市8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授予全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多次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乡镇党委。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综合经济实力先进乡镇”,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城镇创建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集镇建设先进单位,工业项目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风景名胜

旅游有海拨1040米的大崎山,接天山、龙王山避暑圣地,自然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有“鄂东千岛湖”美称的牛车河水库和湖光山色的杨汊湖,有四面环水的罗霍江中洲尽显自然风光。令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有包惠僧、林育南、林育英、林彪、李四光、王亚南等名人名士的故里和他们的遗址。

视频

鄂东团风县团风镇文化站百合舞蹈队表演广场舞《拈花一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