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園外風光園內觀(關山長月)

園外風光園內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園外風光園內觀中國當代作家關山長月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園外風光園內觀

上中專和大專時,學校本來就像一座花園。每天生活在花園一樣的校園裡,已經無限美好,可青春的心總是野的,還是渴望在課餘走出校園,來到田野里,來到山頭上,來到河灘里,在更加開闊的地方放飛青春。是啊,在青年學子的印象里,象牙塔內的風景美,而園外的風景更美。

中專學校門前是廣闊的農田。就在這些農田里,老百姓除了種許多麥子之外,更多是果樹和蔬菜。每當晚霞滿天的時候,兩三個同伴相約走在林間的小路上,在崢嶸歲月里說着那些糞土當年萬戶候的高談闊論,真有天下唯我獨尊的豪邁。更享受的是,晚飯後拿着一本書,走過那林蔭道,選一處僻靜的地方坐下來安心地讀,來來回回地背,讀着背着就和書里的內容契合起來,進入書里描寫的那種情景。這時候清風徐徐,夕陽從林間透過來萬道金光,照得那些青春的臉盤更加神采奕奕,美好的青春在林間穿梭,與自然形成一道美麗無比的風景。

離學校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機場,雖說是軍用的,但允許大家進去參觀。經常是在晚飯後,或者是在星期天,兩三個同伴相約着去那裡走走。從狹小的校園裡來到廣闊的地方,從緊張的學習中解放出來,當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空間裡的時候,感覺天是那樣的高,地是那樣的闊,草是那樣的綠,路也是那樣寬闊和平直。在開闊的地方,人心就能放開到與天地相互融合的境界,隨之而去的是青春的煩惱和憂愁,以及許多想了還想不通的問題。那年春天,班裡舉行放風箏比賽,場地就選在飛機場,當那些花花綠綠、異彩繽紛的風箏飛上天空的時候,大家的心情也得到放飛。大家明白,高高飛揚的不僅僅是風箏,還有那青春,還有那如金似玉一樣的歲月。

校門前不遠處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河。這條河從廣成子時代流過來,從西周時期流過來,從大唐時代流過來,流過了太多的歲月和經歷。也許因為它走過太多的路,那些年它變得越來越瘦瘠,隨之而來的便是河灘越來越寬闊。就在這寬闊的河灘上,那天晚上兩個聯誼班舉辦了一場篝火晚會,青春便在那個朦朧的夜晚翩翩起舞,歡呼聲響徹那個幽靜的河谷,加上烤熟的洋芋香味,那個夜晚浸滿濃郁而又複雜的香味兒。以後大家都去過那片河灘,但再次見到的河灘怎麼也不是那晚的樣子,我們明白,那樣的河灘也只能存在於大家的記憶當中了。

大專的校園屬於新建,要比中專的校園大好多倍。走在這樣的校園裡,感覺是空曠的,又是新鮮的,還是清新的。儘管如此,但大家還是時不時走出校園,去看看外面的風景。因為學校就選在寬闊的河谷地帶,一出校門就是河灘,從秦州河川上吹過來的風,讓大家感覺到這裡是那樣的古老悠久,又是那樣的新潮美好。悠久是因為這秦川之風,已經刮過了八千多年,華夏文明在這裡整整向前推了三千年。這麼凌厲的風,把這塊土地吹得古老而深沉,期間所沉澱的東西,僅僅用歷史學說是無法解釋的。上學那幾年正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啟的年份,而這塊土地又與深圳等前沿城市聯繫得那麼緊,好多人包括我們的師友都下海去了那裡,同時傳過來那邊清新的海風,讓這塊土地也顯得生機勃勃。儘管這裡地處在西北內陸,但能感覺到既生活在古老中,也生活在新奇中,一切都因為這秦川之風而變得無美好。

學校的後面有兩座山,兩座山中間夾着一條溝,這溝叫做豹子溝。在繁華的城市旁邊,靜靜地座落着這麼一條溝,真不知道這名字來源於何處,但大家都真實地領略到了這條溝的幽深和品味。在無盡繁華城市裡生活的人們,一旦上一個坡進了這條溝,仿佛立即與塵世隔絕了起來,聽不到隆隆的車鳴,沒有人聲的燥雜,只有這滿眼的綠色和深沉的幽靜。好多學子都背着一本書來到這裡靜讀,把那苦讀的美好身影留給那幽靜的山谷。也有許多青春來到這裡表露心跡,青春因山谷而美麗,山谷因青春而精彩,彼此相得宜章。

說到底,校園畢竟是有園有牆的地方,再美好的風景也有許多人為的因素存在。一旦走出校園,風景自然會更加開闊,更加豐富,更加多彩。由於就學的這兩座城市都有着無限深厚的文化積累,所以每當走出校園的時候,便時時處於那種深厚的文化薰陶當中。走在東邊的那座城市裡,便能時時感覺道的存在。那樣高深的東西,仔細體會起來卻很簡單,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河川里,也在眼前的片片農田裡,還在人們用高腔說着只有那塊土地上的人們能接受的硬話里。最近好多人都在強調,說知識是知道,智慧才是力量,那麼廣成子最早給予皇帝的智慧又是什麼,現代人基本上都在猜測,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智慧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大到能創造一個輝煌的中華文明。

走在西邊的這座城市裡,更能感受到從伏羲與女媧的時代開始,祖先們一路走來所經歷的那些苦難歷程。也許因為走過的路太多,所以作為後代們,我們的心頭便充滿廣闊而悠久的歷史感。從這頭向前望,再從遠古一路走來,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但每一步又都走得很瓷實,走得很精彩。當世界上同時代的其他文明已經銷聲匿跡的時候,這份文明卻還在世界的東方高高飄揚,且不斷得到弘揚光大,這種姿態充滿包容,也充滿吸納,更包含鳳凰涅槃般的浴火新生。

在校園裡,我們深情地讀着書本讀着人生;在校園外,我們盡情地讀着自然讀着社會。臨近畢業時,老校長懷着深深的厚望對我們講,自然是一本大書,社會是一本大書,希望我們能腳踏大地——行得端、走得正;希望能我們頭頂藍天——有目標、不放棄;希望我們心懷天下——不忘蒼生兼濟天下,走出一條閃光亮麗的路來。我沒有能做到像校長希望的那樣,好多人也沒有做到像老校長希望的那樣,但大家都在心中懷揣一份屬於校園外面的世界,這個世界很美好也很無奈,放在而今的回憶里,卻顯得無比的精彩[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