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固原城的除夕(田曉慧)

固原城的除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固原城的除夕》中國當代作家田曉慧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固原城的除夕

除夕,忙了一年的人終於都閒下來了。

親帶哥嫂貼對聯、掛燈籠,我和愛人幫母親上灶蒸饃煮肉炸油餅。灶房裡的蒸汽,泰山滾雲一樣朝窗子外面涌。哥哥踩着凳子往上房門頭上貼橫批,父親就站在院子中央朝東朝西,朝上朝下地指揮着端正。上大學的侄女從她的挎包里抽出一長串子絲絨小宮燈,踩了梯子往杏樹枝上纏繞,她媽媽指手畫腳地這邊那邊規劃。終了,褐色的杏樹枝頭,點起了一盞盞乒乓球大的紅燈籠,風一吹,小燈籠的流蘇飄飄然起來,不由人想到那踩了高蹺的女子,披掛着輕柔艷麗的服裝,衣袂飄飄地行走在風裡;又仿佛七月里的紅梅杏兒又上了枝頭。

我那小女兒,也不知從哪裡弄來幾朵廢棄的紅絨花,學着大姐姐的樣子,往牡丹枝上綁。你還別說,紅的絨花,白的積雪,灰的牡丹枝條,畫都畫不出來的好。我特意從剪紙藝術家井春霞手裡預定了幾張紅窗花,拿出來往上房門玻璃上一貼,對聯,窗花,燈籠,年的裝飾齊了。

到了下午四點多鐘,太陽已經斜過南房的房脊,風冷颼颼的,大鐵門冰得連漿糊都抹不開,一對門神叫人用手掌好一通捂才勉強上了門扇。

上聯:「融融萬家把盞歡歌溫飽日」,下聯「滾滾千川揚帆喜奔小康年」,橫批「國泰民安」;大鐵門上的秦瓊敬德,頂盔披甲,一個舉鐧,一個揚鞭;門頭上高高挑着一盞大紅燈籠,比縣委大院的春節氣氛還濃。

父親最後再審查一下效果,宣布放鞭炮,警示四鄰我家張燈結彩工程竣工。這串鞭炮一打,意思是:門神對聯已經貼好,今年,從此,別人不來我家,我們不去別人家。

此間,我們會聽見鄰家也在放閉門鞭炮。我媽會憑藉鞭炮聲傳來的方向,準確地判斷說:「嗯,你楊姨家也貼好了。」一會兒又說:「嗯,夏老師家也貼好了。」聽她念叨的樣子,在她心裡似乎有場比賽在進行。

廚房裡做飯的人只聽個響聲,參與貼對子的人眼見着五千響的紅鞭炮,一個個少林小子一樣在地面上亂折騰,中間,父親還要督促哥哥放一兩枚二踢腳,咚—叭……這兩個象聲詞不行,遠沒有描述出那兩響炮的威力。

那兩響炮拇指粗,捻子燃到根的一剎那,嗖一聲,帶着風,沖向高空十幾米處,悶聲一響,再歪頭做個二次弧形發射,有點高台跳水運動員的樣子,幾個高難度翻滾後,墜落在七八米的高空一聲脆響。膽子小的,不要說手執着香煙頭點捻子,就是站在跟前聽,也要靠住門框扶住牆。

只要是除夕下午四點左右,你聽去,左鄰右舍相繼都要打鞭炮,等他們的炮都偃旗息鼓了,你再去看,這家門上「爆竹響日月增輝人增壽,桃符新江山添嬌家添榮」,那家門上「新春虎躍山河壯,華夏龍騰日月新」,或者是商品印刷對聯,或者是墨跡新鮮的手工對聯,家家一派新氣象。閉門炮仗都打了,也就哪裡都不能走了。

天還沒有完全黑,燈籠就先點起來,炮皮子也不掃,撒金紙一樣鋪在大門口的空地上,燈籠底座處透出的強光,在門洞口的磚地上投下鍋大的一坨子光斑。除夕前半夜大門是敞開着的,有風拂過,像光斑舞台上的聚光燈一樣來回擺動。

除夕晚飯是啃骨頭。

一大盤帶精肉的骨頭棒子,打廚房端過上房來,一路上灑落在大院裡的肉香還沒消散,上房桌子上已經有啃乾淨的骨頭從嘴裡退出來。

撕一塊肉往醋汁蒜泥里一蘸,汁汁水水,滴滴答答,容不得你再矜持秀氣,舌頭探出來一卷,吧唧吧唧嚼去吧。我女兒弄得兩隻小手油透了,還指着盤子嚷嚷:「媽,那塊,那塊。」肉吃完,手一洗,母親一轉眼又進廚房忙活去了。父親則一盤一盤往出擺乾果。我們做小輩的撒懶坐定等春晚。

父親一邊擺放,一邊順口吟誦:「柿餅核桃棗兒糖,花生瓜子梳子糖,油炸果果水晶梨,富士蘋果滿滿上。」

黃金時間八點一到,電視上鑼鼓喧天,載歌載舞,我們一家老少,帶着期待,吃着糖果,走進春晚。

熱鬧的開場一完,主持人亮相,趁這個小小的緩衝,母親把餃餡麵團端過來了。包着餃子,看着春晚,議論着相聲小品。好時光總是過得快,轉眼要新舊年交替了,父親吆喝大家去大門外放禮花。

一時間,全固原城乒乒乓乓地都炸開了。耳朵不夠聽,眼睛不夠看。城裡樓高,禮花比樓飛得還高。

一萬響鞭炮盤起來像個小汽車輪子,「輪子」往當路一丟,包裝沒打開,鞭炮辮子自己展開了,一路滾開去沒個盡頭。這一頭捻子一點,噼里啪啦地不響半小時四十分鐘,到不了那一頭。燃過的炮仗,整整齊齊蛻下一路紅炮皮子,像在路上鋪了紅地毯,掃都不忍心。

四方四正的大筒子禮花,撲哧一點燃,火光燦爛,撒金撒銀,連我這個成年人,都激動得小孩子一樣歡呼雀躍。魔術彈帶着哨音,紅的一顆,綠的一顆,飛向半空中,幾杆魔術彈放完,把人脖子都看僵了。

不只我一家在午夜放花放炮,是全山城的人家家門前都是一堆人。加上山城有回音,原聲,回聲,幻聽,密集的鞭炮聲不間斷地要響一個多小時,零落的炮聲,一直響到夢裡,又接上大年初一迎喜神的炮聲。[1]

作者簡介

田曉慧,女,1968年生,寧夏固原人。寧夏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