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固蘭湖島
圖片來自VANCOUVER IS AWESOME

固蘭湖島英語Granville Island)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個半島。它位於福溪南岸,隔水與溫哥華市中心相望,固蘭湖街橋則橫跨其上空。固蘭湖島過去曾經是一個工業區,但於1970年代轉型為一個多功能社區。現時該處有多項設施,包括公眾市場、酒店、社區中心和劇院等,廣受居民和遊客歡迎,而艾蜜莉卡藝術及設計大學也是位於該處。島上留有一座混凝土工廠和一座機械工廠,為過往的工業活動留下見證。

目錄

歷史

固蘭湖島所在之處過去曾經是福溪上的兩座沙洲。隨著溫哥華於1886年設市後迅速發展,溫哥華港務局於1915年批准在福溪進行填海計劃,耗資34萬2千元將該兩座沙洲填成面積達35英畝的工業用地。填成的小島本來稱為「工業島」(Industrial Island),但民眾普遍以橫跨小島上空的固蘭湖街橋將之稱為固蘭湖島,而此名稱亦沿用至今。到了1923年,島上用地差不多已佈滿工廠,為其它第一產業(如林木業和礦產業等)供應用具。電車公司也在固蘭湖街橋南端設站,方便工人通勤。到了1930年,島上的工廠總共僱用約1200名工人。[1]

然而,隨著經濟大蕭條展開,固蘭湖島的工業活動也步入衰退,而島上也開始出現貧民窟[2]貧民在福溪一帶捕魚和拾荒為生。[3]二戰的展開為固蘭湖島的工業帶來轉機。島上的工廠為歐洲戰場生産不少用具,而1942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在島上工作的工人更被分發特別的身份證以防止有人破壞島上的工業,從而可見該島對戰時工業的重要性。[1]

戰後島上的工業再度衰退,加上福溪水質每況愈下,當局曾考慮乾脆填掉整個福溪,但顧問報告中提及的5000萬元造價卻令市政府望而卻步。[4]當局改而填去分隔固蘭湖島和福溪南岸的小水道,令固蘭湖島從此變成一個半島,但其名稱卻維持不變。

加拿大聯邦政府於1972年將固蘭湖島轉交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局,由該機構負責將固蘭湖島轉型成一個以人為本的社區。聯邦政府於1973年至1982年間在固蘭湖島投放2470萬元,島上陸續出現公園、住屋和公共展覽場地等設施。島上的商業活動再現生機,該帶並發展成溫市的旅遊景點之一。

交通

固蘭湖島三面環水,陸路交通方面只有安達臣街將之連接到福溪南岸。福溪渡輪公司和The Aquabus|Aquabus皆提供渡輪服務連接固蘭湖島和溫哥華市中心西端區和基斯蘭奴海灘附近的凡尼爾公園等地,而英吉利灣啓航公司則營運來往固蘭湖島和寶雲島的航綫。

溫哥華市政府於1996年購入前屬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福溪南岸鐵路綫[5],並從1998年起提供連接固蘭湖島南端和科學世界路面電車服務。這條電車綫稱為溫哥華市中心歷史鐵路,每年只限五月至十月中的周末和假日行駛。溫市政府在2010年冬季奧運會舉行前翻新此電車綫以及從布魯塞爾交通公司借來兩輛龐巴迪製現代電車,並將整個項目包裝成「奧運綫」(Olympic Line),從2010年1月至3月期間提供來往固蘭湖島和架空列車加拿大綫奧運村站的免費電車服務;溫市政府將之視為一個示範項目[6],日後有可能將之伸延至市內其他地點。

原住民

加拿大有 630 多個原住民社區,代表 50 多個民族和 50 種原住民語言。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Skwxwú7mesh (Squamish) 和 Səl̓ílwətaʔ/Selilwitulh (Tsleil-Waututh) 人是溫哥華附近地區的土著人,在這些土地上生活了數千年。

該地區的原住民薩利甚人使用了一個大沙洲(後來被填充成為工業島,然後是格蘭維爾島),以及周邊地區用於狩獵、採集、旅行以及日常生活和文化等傳統目的活動。

格蘭維爾島周圍地區歷史上曾大量捕撈鹿、麋鹿、熊和海狸等野生動物,以及鴨子等水禽。據說這片水域盛產比目魚、鱸魚和鮭魚。薩利甚人收穫蛤蜊、牡蠣、海膽、鯡魚和鱈魚,並獵殺鹿。三個當地國家從周圍地區培育並收穫了漿果和各種野生植物,如捲心菜和蘑菇,以用於醫學和早期技術。該地區的貝類捕撈活動於 1972 年關閉。

擁有如此豐富的沙洲,薩利甚人有句俗語:「退潮了,擺好桌子」,意思是退潮後,他們可以隨潮而行,有足夠的食物供家人食用。

每個季節,大海和它的豐饒也將斯闊米甚人帶到了該地區。關於永久定居的日期存在一些差異,但大多數人都同意,早在 1821 年或可能晚於 1850 年代,斯闊米甚人就居住在 Sen̓áḵw,這是現在的福溪地區的一個古老村莊。

Squamish 的首領 Khahtsahlano 酋長帶領一群人在今天靠近 Prospect Point 的斯坦利公園定居,而他的兄弟 Chipkaayam(也被稱為 George 酋長)則定居在 False Creek,因為這裡有豐富的獵鴨、捕魚和自然資源。

1863 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磨坊公司在 Burrard Inlet 開設了一家鋸木廠,隨著 Squamishpeople 與 Musqueam 一起大量遷移到鋸木廠工作,Burrard Inlet 的季節性定居點變得更加永久。許多國家在弗雷澤河地區捕魚。由於與白人殖民主義者的持續接觸,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一種傳統的土地謀生方式轉變為有償勞動。

1868 年,隨著許多非土著人定居在該地區,聯邦政府保護它,將其建立為 37 英畝的保護區,稱為 Kitsilano 保護區(他們認為這是 Khahtsahlano 的粗略翻譯),將保護區擴大到 80 英畝。 1876 年。

到 1884 年,Burrard Inlet 的鋸木業發展壯大,遷移到了現在的 False Creek,為 Squamish 和 Tsleil-Watuth 人創造了勞動力市場,他們的工作重點是鋸木廠和長距離支撐。

2002 年,最高法院裁定 Skwxwú7mesh(Squamish)人可以收回格蘭維爾島旁邊的傳統村莊 Sen̓áḵw 的地區。在這個重要的法庭案件中,CP鐵軌將原莫爾遜啤酒廠後面和伯拉德街大橋下的土地歸還給了美國。  

今天,格蘭維爾島上的工業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有幾家原住民擁有的畫廊和商店。沒有改變的是,格蘭維爾島的居民仍然為在這三個國家的祖先土地上工作和玩耍而感到自豪:xʷməθkwəy̓əm(Musqueam)、Skwxwú7mesh(Squamish)和 Səl̓ílwətaʔ/Selilwitulh(Tsleil-Wautulh)。

影片

【溫哥華固蘭湖島市集和林恩峽谷公園】Granville Island /Lynn Canyon Park & Suspension Bridge

參考文獻

  1. 1.0 1.1 Island Heritage | Granville Island. [2010-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0). 
  2. Roddan, Andrew; Todd McCallum. Vancouver's Hoboes [God in the Jungles]. Vancouver: Subway Books. 2005 [1931]: ii–iii, 83–84. ISBN 0-9687163-9-3. 
  3. Wade, Jill. Home or Homelessness? Marginal housing in Vancouver, 1886-1950. Urban History Review. 1 March 1997, (25): 19–29 [2007-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6). 
  4. Catherine Gourley, False Creek. [2010-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4). 
  5. Transit Museum Society: Downtown Historic Railway. [2010-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6). 
  6. Olympic Line ridership. City of Vancouver. 2010-08-13 [2010-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