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应急救援海洋辐射监测南海东海北海分队
承担任务
分别承担管辖海域核应急救援海洋辐射监测与评估,以及为现场采取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及海上公众救援行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等任务。人员抽组:各20人。 能力要求:具有实施核事故环境下海洋辐射监测与评估响应行动的能力。
相关资讯
我国组建10个国家核应急专业救援队,完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体系
白皮书指出,我国从监管机构、审评许可、监督执法、辐射监测、事故应急、监管队伍建设、技术研发、安全改进等方面开展核安全监管。
刘华表示,中国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核安全战略,实现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相互促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每五年制定和实施核安全规划。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是《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和2025年远景目标》。刘华指出,去年开展的核安全“十三五”规划[1]的中期评估显示实施总体进展良好,各项目标基本满足进度要求,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如期完成。
据他介绍,我国核电厂安全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包括实施福岛事故以后的安全改进行动,开展核电厂安全管理提升年专项行动,近五年核电国际运行者协会WANO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核电厂运行机组80%的指标优于世界中值水平,其中70%的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值。总体运行指标处于世界前列的。
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水平也持续提升,加强了研究堆核燃料设施的安全改造,实施定期的安全审查;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方面,13项早期核设施完成了退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而在核技术利用装置管理上,我国将放射源百分之百纳入安全管理,建立了高风险源的在线监控系统,放射源的事故发生率持续降低。
此外,在铀矿冶设施退役方面也完成了29个2010年以前关停的铀矿冶设施的退役,127个历史遗留的铀矿冶地址勘探设施的退役治理。
核设施现场7×24小时安全监督,严厉打击违规操作、弄虚作假核企业
刘华表示,我国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核安全监管机构,对核设施、核材料[2]、核活动和放射性物质实行全链条审评许可,对选址、设计、制造、建造、运行、退役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执法,开展全覆盖全天候的辐射环境监测,“在核设施现场有核安全监管人员进行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旁站式安全监督。”
刘华介绍,我国核安全设备监管方面,推进了核电设备自主化和安全水平、质量水平的提升。对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的企业严厉打击、严肃查处。此外,7家核电厂开展了安保系统的升级改造,10个省(市)的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进行了安保升级。
南都记者还了解到,我国组建了10个国家核应急专业救援队,建立了3个集团公司应急支援队。在核安全科研方面,建成了3个核安全研发创新平台,开展了13个领域39项核安全技术研究。
刘华表示,我国核安全监管能力持续提升。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成投入使用,辐射环境监测网基本建成。
他介绍,2000年、2004年、2010年和201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四次对中国核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同行评议。2016年对中国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的综合评估的结论是:中国监管有效性在不断增强,监管的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不断提升,中国的监管机构是一个有效的、可靠的监管机构。
南都记者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大陆共有47台运行核电机组,19座在役民用研究堆和临界装置,18座核燃料循环设施、2座中低放废物处置厂。刘华表示,上述设施运行均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我国从未发生国际核与放射事件分级表(INES)二级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核安全水平保持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 ↑ “十三五”规划建议全面勾画五大发展新理念,搜狐,2015-11-04
- ↑ 2022-2028年中国核材料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搜狐,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