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
國庫是中國的文化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國庫,國家金庫的簡稱。如何界定這一概念,學界尚存有不少爭議。恰當地揭示國庫含義,是一個最具基礎性的問題,它直接影響到對國庫管理、運作以及國庫管理法律制度的構建。所謂國庫,是指政府將所有的財政性資金(在我國,包括預算內資金和預算外資金)集中在指定的代理銀行開設的賬戶,進行歸口管理,所有財政性資金的收支都通過這一賬戶進行集中收繳、撥付和清算的運作模式。它由國庫集中收入制度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構成,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實行的政府資金收付模式。
國庫的含義
其一,國庫首先是國家財政資金的總出納機關。由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自身並沒有收入來源,只能通過稅收等方式集中財力資源,將這些資源用於履行國家職能,維繫正常的運行。因此作為這些財力資源的出納者,國庫必然和國家各級職能機構發生緊密聯繫,其不僅有責任確保國家稅款收繳的及時和效率,而且有責任確保國家各級職能機構和部門使用稅款的便利、適當和效率。
其二,更重要的是,國庫擔負着執行國家預算的繁重任務。國庫面對着遍布全國的各級預算單位,要按照財政分級預算的規定,在各級財政之間進行收入的劃分和分成留解;要按照預算收入分類的規定,每天向財政部和地方同級財政機關報告預算收入入庫的情況;還要及時辦理庫款的支撥,定期報告財政庫存等等。這些工作,無疑反映着國家主要財力的集中和分配過程,以及餘存情況和結果。可見,國庫的工作,實質上是整個國家預算執行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圓滿實現國家預算的收支任務服務的。
其三,國庫提供的數據是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最可靠數據之一、最重要的信息源。從宏觀而言,國庫提供的數據直接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財政實力,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從微觀而言,國庫提供的數據可以反映一個企業、一個單位的生產經營水平及對國家的貢獻大小。所以,國庫提供的數據對於各級政府綜合分析經濟形勢,做出正確的宏觀決策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隨着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遷,政府職能日益複雜化和擴大化,導致了財政職能的急劇膨脹,特別是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直接作用下,國庫含義也在經歷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國庫,僅是經管國家預算收入和支出的機關,擔負辦理國家預算資金的收納和支撥,反映和監督國家預算執行情況,作為國家宏觀經濟決策信息資料庫的職能和任務。但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意義上消極的、以「庫藏管理」為中心的國庫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現實需要。在收支核算的基礎上,憑藉所掌握的全面、準確和及時的收支信息,對收支活動展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便成為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國庫的核心職能。因此,現代意義的國庫不再僅僅作為政府資金託管者而存在,而是一個主動的政府現金、財務的管理者,並在此基礎上憑藉全面及時的信息優勢,成為對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進行全方位管理的管理機構。這種理解實則隱含着對政府財政資金和財政活動進行規範、控制的意義,也與經濟民主和財政法制化、規範化的趨勢相一致。
國庫的職能
國庫作為一國的「金庫」,其首要職責自然是確保庫款足額、安全和有效率地使用。足額就是要準確及時地收納國家預算收入。國家的一切財政收入應當按照與財稅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要求和國庫制度規定的繳款辦法,辦理稅款的繳庫。國庫應當及時地收納入庫,並按照中央和地方不同的預算級次和國家規定的預算科目進行劃分。屬於同級財政的預算收入,應及時轉入同級財政庫款有關賬戶;屬於上級財政的預算收入,應及時通過銀行內部的聯行往來,按照有關規定,將庫款劃解到上級國庫。安全就是要制定相關的庫款收納、支出程序和相關的管理制度,明確每一工作崗位的具體責任及其權限,以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有效使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指在辦理預算資金的撥付中,國庫應嚴格按支出權限和支出程序認真審查,對於違反國家財政制度的,國庫應當予以拒付,以切實保證國庫資金的合理使用;二是在預算資金使用後,國庫應運用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資金使用的效率審計,以切實保證國庫資金的使用效果。
在確保國庫資金足額、安全和有效使用的基礎上,國庫還有責任提供有關國家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準確及時的信息資料。預算收支的執行數字,既是檢查分析預算執行情況的依據,又是國家宏觀決策的重要資料。按照國家金庫制度的有關規定,每日營業終了後,支庫應將收納的各項預算收入進行劃分,按照規定的預算級次和預算科目編制各種報表。支庫向同級財政機關和上級國庫報送的有關預算收支的報表,有預算收入日報、旬報、月報,庫存報表,總額分成計算表,以及年度會計決算表。並定期同財政、稅務機關對賬,以保證數字準確一致。
憑藉國庫在預算資金的收支及其使用效率等方面的信息優勢,國家金庫對國家預算的科學編制承擔着越來越大的責任。在不少國家,國庫直接負責國家預算的編制工作。可以說,國庫負責或參與國家預算方案的設計和編制,是國庫對財政預算資金實施全面有效控制的必然結果,也是促進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
國庫的主要權限
國庫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制度,嚴格依照國庫制度和預算管理的法律、法規辦事。其主要的權限是:有權編制或參與編制國家預算,對國家預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質詢的權力;有權監督預算資金的正常運作和規範使用;有權對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行後續審計;有權拒絕有關國庫資金的一切不合法的申請;有權對違反國庫資金運行程序和制度的相關責任人進行懲罰。如,有權檢查國庫經收處和其他徵收機關所收款項是否按規定及時全部繳入國庫,發現拖延或違法不繳的,可以及時查究處理;對於擅自變更上級財政機關規定的分成留解比例的,不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退庫範圍、項目和審批程序辦理退庫的,違反財政制度規定的,不符合規定的繳退庫憑證或填寫不準確、不完整的憑證等等,有權拒絕受理或執行。
為了確保國庫管理工作的順利執行,確保國家預算資金的有效運行,許多國家都規定國庫依法行使自己的職權,上述權限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涉和阻撓。
現代國庫基本制度類型
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現代國庫制度可劃分為獨立國庫制、委託國庫制和銀行存款制三種基本類型。
獨立國庫制是政府財政機關自行設立國庫機構,專司政府預算收支的出納、保管和劃撥等事項。即將國家財政收入的收納、劃分、報解和支出的劃撥以及財政資金的保管事務,一律由財政機關專職機構總攬起來,個別國家把這一機構劃歸國會直接領導。獨立國庫制的優點為嚴格執行財務管理上的分權制衡原則,國家財力高度集中,不但融通方便,且可以嚴格控制和監督各項預算收支,使得各有關部門無法營私舞弊。但由於自設國庫費用大,且使財政資金在國庫閒置,故採用該制度的國家很少,如法國自辦國庫,芬蘭設國庫董事會。
委託國庫制(也稱銀行經理制或代理制)是國家政府不獨立設置國庫機構,委託銀行代理國庫業務,負責財政收支的出納、保管和劃撥等工作。即將財政收入的收納、劃分、報解和財政支出的撥付等業務一律委託銀行經理,財政不設國庫機構,只是通過各級財政總預算會計,同銀行的國庫發生存款和信息的業務聯繫,以掌握財政資金的收、支和庫存動態。委託國庫制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利用銀行的設備及人力,節省費用開支。其最大的缺點是國庫管理難度較大,國庫業務常常得不到重視,效率較低下。這些在我國表現得較為明顯。現今世界各國,凡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如美國聯邦財政委託聯邦儲備銀行代理國庫,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此種類型。
銀行存款制是政府不自行設立國庫機構,也不委託銀行代理國庫業務,而是政府財政部門在銀行開立賬戶辦理收支業務,將預算收入存入銀行,銀行按存款辦法辦理,實行存款有息,結算付費。即收入的收納、劃分、報解,資金的融通調撥,支出的撥付都由財政機關設置的會計體系負責,其資金一律按存款方式存入中央銀行。美國的州和地方財政實行銀行存款制,我國香港地區和蒙古國也是如此。
我國國庫的產生和發展
國庫是隨着人類社會的進步、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國家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物物交換的出現,產生了私有制,逐步形成了階級和階級剝削,社會開始分裂為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統治者為了執行國家職能,因此向公民徵稅。捐稅是國庫收入的最初形式。也就是說,有了國家,有了財政,必然要有國庫。在中國黃帝、堯、舜時代,稅賦現象發生漸多,到了禹的時代,才傳說有不少財政的現象。公元前11世紀,周朝建立後,設有大府、玉府、內府、外府等專司府庫之職,專門負責管理各種財務的出納。從國庫職能作用來看,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國庫雛形。
我國國庫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是以實物形式為主的國庫,從夏朝一直延續到1904年的清朝;
二是中央銀行辦理國庫。1905年清政府成立戶部銀行並行使中央銀行職能,辦理國庫;1908年戶部銀行改為大清銀行,進一步明確中央銀行辦理國庫事務及戶部款項的出入。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有多少個嘛?,搜狐,2022-08-14
- ↑ 漢語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會說漢語嗎?,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