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应用统计方法通过数量分析专题论述教育经济意义的第1篇论文。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С.Т.斯特鲁米林著。首次刊登于苏联1924年《计划经济》杂志第9—10期,以后被多次转载。1960年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经济学文选》。

目录

内容简介

本文分为两部分:1.体力劳动与学校培训。2.脑力劳动与教育程度。另有前言和结束语。第1部分,从5万名列宁格勒劳动者中抽取了2 602份材料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年龄、工龄和教育程度对表示劳动者生产贡献的“工作单元”的作用。得出的结论是:年龄影响表现为凸型弧线,起初提高,34岁以后开始降低;工龄的作用是正的,但20年后这种作用逐渐减弱;教育程度的作用情况与工龄相同,但比工龄的促进作用更强烈。第2部分,用同样的方法从政府和邮政工作人员中分析了2 307份材料。几种因素对“工作单元”的影响是:年龄因素的作用同样是先升后降,也是在34岁以后平均等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比体力劳动者小;工龄的作用也是正的,但后期作用减弱比体力劳动者要缓和;教育程度的作用与工龄相仿,但脑力劳动者每增加一年教育水平,其促进工作单元上升的幅度相对工龄作用的幅度更大。因此,无论从体力劳动还是从脑力劳动来看,提高教育程度的作用是最大的。接着,据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的平均工作单元和平均可能工作年数,算出人均工作单元,再乘以单个工作单元的每年金额,即得出这种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平均可能工资收入,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经过分析,得出:初等教育的收益是其投资的27.6倍,中等教育收益为投资的5.3倍,高等教育的收益也是大于其投资的。

这篇教育经济学论文,最早测算了教育所带来的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收益。虽然其结论的准确性还值得研究,但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理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依“教育—复杂劳动程度—经济价值”去计算教育的经济收益,是有借鉴意义的。

作者介绍

С.Т.斯特鲁米林(С. Т.Струмилин1897—1974),苏联当代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现代教育经济学研究先驱。曾在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经济学院长期从事教学工作,1931年任苏联科学院院士。曾任苏联国家计委副主席。主要著作还有《财富和劳力》、《俄国和苏联经济史概论》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相关视频

70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肯尼亚 中文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