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民經濟核算

  國民經濟核算

國民經濟核算是以國民經濟為對象的全面核 算。即從國民經濟全局出發,充分利用核算資料,編制國民經濟各種核算表,全面核算社會再生產的活動和過程及成果,核算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郵電業、商業等物質生產部門,以及生活服務、文化教育、衛生科研、機關團體等非物質生產部門),各個環節 (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各個要素 (人、財、物、產、供銷等) 的情況,從中研究國民經濟的規模、水平、發展速度、結構、比例、平衡、效益等關係。如分析社會再生產中兩大部類的關係,農輕重的關係,輕重工業的關係、農、林、牧、副、漁的關係,消費和積累的關係,生產和建設的關係,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係,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的關係,工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商業流轉的關係,生產和分配的關係,國家、集體 (企業) 和個人的關係,財政信貸和物資的關係,購買力和商品供應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等等,以利於正確認識國民經濟的發展規律,自覺地調整國民經濟發展當中的各種矛盾。

目錄

簡介

所謂國民經濟,就是一國(或地區)範圍內和一定歷史時期中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總和。國民經濟核算就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總體的全面核算,它以一定經濟理論為指導,綜合應用統計核算、會計核算、業務核算,從實物資產、金融資產、物質產品和勞務等各個角度,以各種流量和存量的形式,對能反映整個國民經濟狀況的各種重要指標及其組成部分作系統的測定,並把各種指標組成一個系統來綜合描述一國(或地區)國民經濟的聯繫和結構的全貌。形象具體的說是指對一定範圍和一定時間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與利用所進行的計量;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所進行的計量;對經濟運行中形成的總量、速度、比例、效益所進行的計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部門、企業在一定時期擁有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怎樣利用它們進行經濟、科技、社會活動;取得多少成果、形成多少收入;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如何進行分配;積累與消費比例如何;投入與產出、供給與需求、部門與部門、環節與環節之間的比例是否協調;縱向、橫向比較,發展變化如何,等等,都需要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測量和計算。這種測量和計算,就叫國民經濟核算。它是適應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而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評價

國民經濟核算分類體系是對總量核算的深化,或者說是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深層的解剖和描述,每種分類不僅有一個主要的分析功能,而且還要在與其他分類聯繫中兼顧其他多種分析功能,此外,分類的系統一致也是保證國民經濟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基礎。因此,國民經濟分類體系的發展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權原則是確定國民經濟核算中資產和負債範圍的基本原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資產和負債是進行生產活動,獲取經濟利益的根本條件,因此,它必須表現為企業等機構單位或機構部門的所有權,才可能在生產經營等經濟活動中產生決定的作用。正由於這個原因,國民經濟核算把資產界定為機構單位或機構部門能夠行使所有權的統計範圍,負債與資產相對應,這就是簡稱的所有權原則。[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