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天球参考系
国际天球参考系 (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System ,ICRS)也称:国际天球参考架,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目前采用的天球参考系统标准。它的原点是太阳系的质心,轴的指向在太空中是“固定的”。ICRS的内容大致与赤道座标系统协调一致:ICRS J2000.0的平均极点在12h的方向是17.3±0.2 mas,在18 h的方向是5.1±0.2 mas;在ICRS J2000.0的平均分点从ICRS赤经原点移动了78±10 mas(方向是大约环绕着极轴)。
国际天球参考系的外星系定义是参考国际天球参考架(目前是ICRF3),基于数以百计分布在整个天空的系外星系电波源,主要是类星体。因为这些电波源的距离都非常遥远,以我们目前的技术可以视为是固定不动的;它们的位置是通过特长基线干涉测量法(VLBI)以最高的精确度测量得到的,大多数的位置都精确至0.001角秒或更好。在光学波段上,国际天球参考系目前是使用伊巴谷参考架(HCRT,Hipparcos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这个基准是依巴谷星表中大约100,000颗恒星的子集团。参考盖亚任务释放的资料(盖亚-CRF2)进行更精确的光学实现;盖亚太空船正在准备测量大约500,000个相信是类星体[1]的系外天体位置。
目录
简介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IAU第23届大会上通过了IAU参考架工作组(WGRF)提出的由608颗河外射电源实现的国际天球参考系(ICRS)作为IAU的CCRS,并决定自1998年1月1日起在天文研究、空间探测和地球动力学等领域应用(IAU,1998)。
ICRS的原点为太阳系质心,基本平面靠近J2000.0平赤道,ICRS的极点与J2000.0平极的距离小于20mas,ICRS的赤经原点和J2000.0动力学分点相距约78mas,这些值都在FK5的误差范围内,因此可以说,ICRS与恒星参考系是一致的,也是连续的。在ICRS中J2000.0的平极和分点的不确定性分别为0.1mas和10mas。如图给出ICRS的极和赤经原点,还给出FK5极和赤经原点的不确定性范围。FK5极的不确定性为50mas,FK5赤经原点的不确定性为80 mas。ICRS的赤经原点是根据三本射电源表中的23颗河外射电源的J2000.0的赤经平均值来确定,这三本射电源表都采用类星体3C273B在FK5星表中的赤经值来确定它们的赤经原点。
建立过程
IAU参考架工作组利用1995年7月前的全球VLBI观测资料采用一定方法进行平差,求解得到一本射电源表,然而通过与IERS的1995年综合射电源表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国际天球参考架(ICRF),它包括608颗河外射电源的位置,其中定义源212颗,候选源294颗,其他源102颗[2]。源坐标的精度平均为0.25 mas。射电源的选择采用了以下几个准则:源的位置精度好于1 mas;观测次数在20次以上;几次试算中坐标差小于3σ或0.5 mas;源结构的变化和视运动很小。IERS用数学模型维持ICRF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局部形变(或称局部系统差)的消除和指向的维持。ICRF既不依赖地球自转,也不依赖黄道,它仅仅受观测影响。
视频
国际天球参考系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类星体的形成及人类对类星体的了解,外星探索,2015-12-1
- ↑ 弹载星敏感器原理及系统应用,零度图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