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際服務貿易

國際服務貿易(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是指國際間服務的輸入和輸出的一種貿易方式。 國際服務貿易狹義的概念是指傳統的為國際貨物貿易服務的運輸、保險、金融以及旅遊等無形貿易。而廣義的概念還包括現代發展起來的、除了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服務以外的新的貿易活動,如承包勞務、衛星傳送和傳播等。

目錄

發展特點

20世紀70年代以前,國際服務貿易在世界經貿關係中還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領域。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組織的多輪談判都還沒有考慮到要涉及這一議題。只是在這以後,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潛力和重要性才開始為人們所重視。這裡所說的當代國際服務貿易實際就是指的國際服務貿易於這最近數十年的發展。 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加大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服務貿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70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只有710億美元,而到1980年則猛增至3830億美元,10年間增長5倍多。1980年以後,國際服務貿易依然保持着迅速增長的勢頭,年平均增長率約5%,是同期國際貨物貿易年平均增長率2.5%的兩倍。到1993年,世界服務貿易額達到10300億美元,在全球貿易總額中的比重超過1/4。人們預計,隨着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協議的實施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正式運行,各國將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服務貿易也會隨之進一步發展,到本世紀末將會占全球貿易總額的1/3。 國際服務貿易的範圍不斷擴展 如果把公認的國際服務貿易項目依據其同商品貿易、直接投資的密切程度作一區分的話,大約可以得到3種類型的國際服務貿易項目。一類是同國際貨物貿易直接相關的古典國際服務貿易項目,如國際運輸、國際維修和保養、國際金融服務(主要是貿易結算服務)、商品的批發和零售等。第二類是同國際直接投資密切相關的要素轉移性質的國際服務貿易項目,如股票、債券等形式的證券投資收益,經營管理的利潤收益,建築和工程承包等勞務輸出以及金融服務業的國際信貸等。最後一類是相對獨立於貨物貿易和直接投資的新興產業的國際服務貿易項目,如國際旅遊業提供的服務、世界信息網絡的服務、視聽產品與知識產權服務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古典服務貿易項目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規模的擴大和數量的增加。例如,從1970年到1980年,世界運輸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從255億美元增加到130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17.8%,低於同期世界服務貿易總額19.7%的年均增長率。這類項目的增長仍然依賴於國際貨物貿易的擴大,是當代國際服務貿易中相對穩定增長的部分。要素轉移性質的國際服務貿易雖然在最近幾十年也有相當的增長,但這種增長多半也屬於規模和數量屬性的,大體上同世界經濟增長率同步。70年代以來真正構成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是第3種類型的服務貿易項目。這些是國際服務貿易的新範圍、新的生長點。以美國為例,1991年其新興服務貿易項目的出口總額為736.27億美元,占其服務貿易出口總額1751億美元的42%。 國際服務貿易在國際間發展不平衡 工業化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有絕對優勢。據統計資料顯示,1986年工業化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例為78.6%,其中運輸、投資淨收益、旅遊收入等均占各項目的75%以上。世界前20位服務出口大國中,發達國家占了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是服務貿易的順差國。將要素服務考慮在內,美國是主要的出口國。但是,就狹義上的服務出口而言,法國、英國和意大利最為成功,而美國的地位則相對次之。日本和德國是明顯的例外,兩國在貨物貿易上大幅度出超,但是在服務業上卻有結構性赤字。在服務業中,兩國在貨物運輸方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不過,工業化國家之間在國際服務市場上的相互競爭也十分激烈。歐盟國家與美國之間為爭奪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份額,相互之間存在着種種矛盾,各自在國際服務貿易上推行的政策也有較大的差異。 1995年7月26日關貿總協定在布魯塞爾通過的金融服務貿易多邊協議,美國就拒絕簽字,認為其中某些條款未能照顧到自己的市場競爭利益。各工業化國家在國際服務市場上所占份額的變動,反映出它們在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發展不平衡。就發展中國家而言,除旅遊業、勞動匯回款等個別項目(即基於勞務輸出之上的項國)之外,它們在服務貿易上全部是逆差。對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服務並沒有為其對外部門做出積極的貢獻。那些因勞務輸出而獲得順差的項目,通常由於缺少資本和信息,或者由於大型服務性跨國公司的控制(在旅館業、航空業等領域),而沒有能力留住大部分的附加值。另一方面,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尋找出口商品機會,發展中國家不得不從工業化國家進口服務,以取得進入該國商品市場進行銷售的機會。很多這類國家的國際收支赤字,特別是在生產者服務領域的赤字,顯示出持續的、不斷上升的趨勢。儘管存在着各種各樣的不平衡,但是由於「烏拉圭回合」的《服務貿易總協定》的達成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不同發展水平的成員國將自願或不自願地參與到國際服務貿易的市場競爭中去。20世紀70年代以前,世界服務貿易市場集中在西方工業化國家,70年代,中東的幾個主要產油國由於其豐富的石油收入而吸收大量的投資,成為世界上主要的國際服務輸入市場。80年代以來,隨着亞大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四小龍」的崛起,東南亞的國際服務市場十分活躍。世界各地區的國際服務市場都迅速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多元競爭形勢將會更加明顯。

功能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服務提供者從一國境內通過商業現場或自然人現場向消費者提供服務,並獲取外匯收入的過程。 內容包括國際運輸、國際旅遊、跨國銀行、國際融資公司及其它金融服務等 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歷史結構是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邏輯結構相統一的。換句話說,國際經濟關係發展的歷史形態是先有商品貿易,後有跨國投資,再有服務貿易的。而國際商品貿易以及國際投資在邏輯上是國際服務貿易形成的前提。

具體含義

國際服務貿易 國際服務貿易(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是指服務提供者從一國境內通過商業現場或自然人現場向消費者提供服務,並獲取外匯收入的過程。狹義的國際服務貿易指發生在國家之間的服務輸入和輸出活動。廣義的包括有形的勞動力的輸出輸入和無形的提供者與使用者在沒有實體接觸的情況下的交易活動。其內容包括: 1.國際運輸; 2.國際旅遊; 3.跨國銀行、國際融資公司及其它金融服務; 4.國際保險和再保險; 5.國際信息處理和傳遞、電腦及資料服務; 6.國際諮詢服務; 7.建築和工程承包等勞務輸出; 8.國際電訊服務; 9.廣告、設計、會計管理等項目服務; 10.國際租賃; 11.維修與保養、技術指導等售後服務; 12.國際視聽服務; 13.教育、衛生、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服務; 14.商業批發與零售服務; 15.其他官方國際服務等。 國際服務貿易可分為國際追加服務和國際核心服務兩大類。國際追加服務指隨附商品實體出口而提供的追加勞務。國際核心服務是為消費者單獨購買,能為消費者提供核心效用的服務。 國際商品(貨物)貿易 國際間成規模的貨物貿易是自15世紀末歐洲重商主義經濟思想形成時期開始的。當時歐洲各國都把擁有貴金屬貨幣(金幣和銀幣)的多寡視作區分富國與窮國的標準,認為除了開採金礦銀礦之外,惟一能夠增加國內貴金屬儲備的方法就是發展對外貿易。這樣,當時各國在對外貿易中所遵循的原則就是多賣少買,多收入少支出,目的就是形成貿易順差,從而形成貴金屬貨幣積累。重商主義的觀點支配歐洲各國的外貿行為近兩個世紀,各國出口商提供到國外市場的貨物主要是羊毛、糧食、皮革、香料、錫、鐵皮等具有資源優勢或成本優勢的產品,換回的是黃金和白銀。真正具有世界性質的國際貨物貿易是伴隨着資本主義工業革命開始的。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相繼發生的工業革命,空前地推動了世界的商品生產發展,國際間的貨物貿易額有了迅速的增長。直到100多年以後的今天,國際經貿關係的這一領域始終保持着基礎的地位。

國際直接投資

出於對國際市場的爭奪和比較利益的推動,在工業革命時期形成了一種新的國際經濟關係形式,即跨國投資或國際投資。現代意義的國際投資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形成對投資企業的管理和控制,而間接投資只考慮投資報酬,不涉及管理和控制。國際間接投資變得引人注目是同國際服務貿易漸成氣候差不多同步的,而在較早期就已成為國際經貿關係重要形式的國際投資指的是直接投資。早期的直接投資是所謂的反向垂直投資,即製造業投資於礦業或農業,以保障其原材料的供應。在此之後,產業水平相似的國家之間發覺彼此的產品更容易為市場所接受,因此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廠商之間開始了平行投資,即在對方國家投資生產同類產品。直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外投資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全世界國際直接投資存量約143億美元,其中英國占45.5%,美國18.5%,法國12.2%,德國10.5%。從當時國際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來看,美國和德國大都局限於在周邊國家進行生產經營,而英國則在北美、西歐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相對發達國家都有投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開始衰退。相反,由於汽車、電器、化學工業等大規模生產行業的誕生,使得美國的海外投資有所增長。到1938年,全球直接投資存量約有263.5億元,英國所占份額已下降為39.8%,而美國增長為27.7%。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倚仗其雄厚的經濟和科技實力,迅速向海外擴張。在國際投資領域裡占據了支配地位。到1960年,全球直接投資存量約660億美元,而美國在其中約占一半。然而自80年代以來,歐洲和日本等傳統工業化國家,以及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四小龍等,都迅速地加大了對外直接投資的步伐,而美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速度則有所減緩。所以,從總體上看,美國在世界海外直接投資中的支配地位有所下降。20世紀80年代是國際直接投資迅速發展的年代,到90年代初出現一定程度的降溫,但只是暫時的現象,到1993年已經開始恢復增長勢頭。可以肯定,整個90年代後期國際直接投資都將繼續保持規不斷擴大和增長持續提高的趨勢。國際直接投資仍將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國際服務貿易 在國際經濟學的文獻中出現「國際服務貿易」的概念只是最近20多年的事情。有關「無形貿易項目」的觀念也只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引起人們重視的。所以,國際服務貿易在國際經貿關係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應該說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到70年代未80年代初,國際經貿關係中這一迅速崛起的領域才開始真正引起國際工商界和政治家們的高度重視,從而推動學術界對這個新的國際經濟領域的問題進行探討。 1)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國際服務貿易的歷史起源是從屬於國際貨物貿易的。越是古老的國際服務貿易項目就越是同國際貨物貿易緊密關聯。比如國際運輸服務就貫穿了整個國際服務貿易的歷史,並且也仍然是國際服務貿易中最主要的項目之一。其他如進出口商品的國際結算、運輸機械的跨國維修和保養等,都是古老的直接由於貨物貿易而產生的國際服務貿易項目。在邏輯上,這些原始的直接由於貨物貿易而產生的國際服務貿易,是現代各類國際服務貿易的歷史起點,它們伴隨國際貨物貿易額的增長而增長。 2)相對獨立於貨物貿易的國際服務貿易項目是近幾十年來服務貿易額大幅增長的主要領域。這種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來源於國際投資。這可以從3個方面來考慮: 其一,在產業結構的層次上,國際投資帶動了各國相關的服務業的發展,從而擴展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範圍和內容。如由傳統的直接投資發展到各種形式的國際間接投資,必然要求各國的金融服務業有較快和較完善的發展。國際投資的發展還要求信息、諮詢、租賃、勞務輸出與輸入等各種相關的服務項目有高效率的發展。 其二,跨國投資加強了各國經濟問的依存度,相互對對方服務產業的需求也增加了。 其三,國際投資(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所形成的淨收益本身構成廣義服務的一項內容(資本要素服務)。根據1986年各國決定推動服務貿易多邊談判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當年該組織成員國的國際服務貿易額達4049億特別提款權,相當於當年世界貿易總額的25%,而資本報酬(各投資的淨收益)約占其中的11.7%。把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放在貨物貿易和國際投資的歷史發展背景中來考察,能夠看到這樣一幅清晰的歷史發展圖卷,即在國際經貿關係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最先出現並充分發展的是貨物貿易,接着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國際直接投資,而國際間接投資和國際服務貿易則是在最近這幾十年伴隨着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經濟飛躍發展而迅速崛起的,它們代表着世界經貿關係的新趨勢。

基本介紹

由於國際服務貿易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迅速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強了對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研究。在傳統上,國際服務貿易理論和實證的研究是各國國際經貿關係領域相對被忽視的工作。但自1986年國際服務貿易成為「烏拉圭回合」新議題以來,國際服務貿易和國內服務業的發展開始成為政府、工商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熱點。 在發達國家,政府撥款資助學術界和智囊機構對這一領域進行專項的研究,分析國際服務貿易的經濟學涵義、現實發展狀況、爭奪世界市場的策略以及各種可能的政策行為等。而在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它們對於開放金融、保險、運輸、視聽服務及商業銷售等市場方面仍持謹慎的保護主義態度,另一方面也開始重視這一領域的研究。有些國家甚至開始組織對本國的服務業狀況和外國的服務業狀況進行專門的研究和評價機構,力圖在這一新的國際經貿領域中真正做到知彼知己,以便在進入和開放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實踐中處於主動的地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