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图书馆里的旧时光(雨晴)

图书馆里的旧时光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图书馆里的旧时光》中国当代作家雨晴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图书馆里的旧时光

旧城改造,让熟悉的记忆一点点消失殆尽。唯一例外,就是这家位于市中心的图书馆——依然与现代化的街道抗衡着。原来的图书馆只有一楼开放,现在分成了阅览和图书两层,占地面积扩大、电子借阅也与时代接轨。这一切,并没有让它沿袭繁华。信息时代鲜有读者进来,灰头土脸的门头,与三十年前熙熙攘攘相比更是门可罗雀。

图书馆俨然成了一位暮年老人。三十年前,它宛如一位青春少女,浑身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曾经座无虚席的场面也见证了它的繁花似锦。

高中时代和同学凤是这里的常客,每个周末都有我们的身影在这里进进出出。

我们的青春期教育也是在这里完成。一本本杂志里,让人脸红心跳的生理知识,难免让我们张口结舌又心存感谢。正规的渠道给了我们健康的生理与心理知识。想起当年,因为打开一只受精鸡蛋,在我追问白色圆点是什么的时候,母亲慌乱闪烁的神情,真要感谢图书的直接与一目了然。

管理员中有位身材高挑的中年女人,比起其他几个长相粗鲁的管理员,她的容貌似乎更让人容易接近。快到中午的时候,她的丈夫——一位英俊的中年男人,像是中途路过,神态倨傲的他总是旁若无人地快步进来,他一屁股坐到管理员那把放有软垫的椅子上。中年女人总是小心翼翼地嘘寒问暖,心不在焉的他有一句没一句的回答着,顺手拿起的一本杂志,终于让女人闭上了半张开的嘴。女人讪讪离开,站在报刊架前,整理起还算整齐的报纸。

那些早年奋斗在仕途路上的男人,功成名就后,因为孩子亦或良心,没有忘了远在乡下的糟糠之妻,图书管理员、清洁工这些高工资、低劳动量的场所就成了官太太们的职场。她们也与丈夫一起见证了共和国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图书馆里学生很多,社会闲杂人员也不少。一位衣着光鲜,头发油光可鉴的男子,总是在我们坐定之后坐到我俩对面。其实在我们装模作样看书的时候,早已扫视过了全场,他一定是从某个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出来。对于一个油头粉面的男人,本就没有多少好感,最终,因他的一次殷勤举动,彻底让我们对他失去了耐心。这位看似认真阅读的男人,用他老道又娴熟的动作,从对面分别扔给我们每人一颗水蜜桃糖,鲜艳的糖纸包裹着结实的身体,它滑稽的就像一只眼睛,注视着我们看起来还算天真烂漫的脸庞。多年形成的默契,我们已不需要任何语言交流,迅速交换了一下表情,那是两张写满厌弃的脸。出于面子,在我们如坐针毡地坚守了大约半个小时后,起身拿起书包,带上那两颗水果糖离开了图书馆。光鲜男子以为搭讪成功,胜利的眼神在我们身后电光般闪烁。

“神经病,咋这么多情。”

“瞧那模样一看就是个老手。”

我们相互泄愤,不约而同对着路边的下水道,把两颗担当重任的水果糖扔了进去。笑声瞬间响起,如同打败一个敌人,窃笑着的我们搂肩搭背离开了那条街。

有了这次勇敢而果断地行动,图书馆里光鲜男子只要过来,留给他的只有离去的背影和两张空荡荡的椅子。

青春岁月,无限骄傲与戒备,一个看不顺眼的人没有任何机会可乘。

作为一中的学生,我们的衣着与行为极其保守。成群结队从三中过来的学生他们的着装习惯与行为导向很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大概是校花之类的一个女孩,每次进来都是前呼后拥。姣好的面容,卷烫的长发,盖过脚面的喇叭裤,凸凹有致的紧身衣,这一切足够让她身边的人俯首帖耳。走在最前面的她,在确认的位子上坐下,顺手把带来的课本扔到桌上,其他人纷纷在她的左右就坐,贴近她右侧的位置总是空着,用不了多久,一位五官端正,貌似高冷的青年,缓步坐到她的旁边。他总是很配合女孩的要求,比如:给她翻书,递笔,亦或买些零食进来。他们的互动很快没了吸引力,就像一个没有趣味的故事,少了读下去的心情。随即,心猿意马的我们心思也回到了书本上。当然,作为收尾,会有角色互换地遐想:“如果我是那个男生,故事一定不会这么演。”

时光从我们身上打马而过。一波波来图书馆的年轻人逐渐销声匿迹。

几十年后,当年的校花,当她头戴白帽(回族妇女的着装)领着三个孩子从我面前走过,阳光下,皱纹与沧桑在她的脸上遥相呼应,还算时尚的衣着已掩盖不住走形的身材。

因为走错单位,同事再三给两位老人解释:“您走错了。”这话激起其中一位老人的满腔怒火,他有些情绪失控:“你以为我是普通老百姓啊?我是当过领导的国家干部,想当年我也是领导过人的,糊弄谁呢?不想办就直说!”他的妻子——那个高个女人静静地站在一边。同事只好领他走到窗前用手一指:“老人家您说的哪个单位在对面那个楼上,你上错楼梯啦。”

老人一声不吭,在妻子地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了。

目送着已是老态龙钟的高个图书管理员夫妇离去的背影,真有种想哭的感觉。

岁月啊你太无情![1]

作者简介

雨晴,女,宁夏固原人。喜欢阅读的丰富,运动的健美,但更喜欢书写文字的愉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