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讖
釋義
圖讖,tú chèn 生僻詞彙 讖 chèn名詞 ,形聲。 筆畫數:19; 部首:訁; 筆順編號:4534341211121111534 本義:將來能應驗的預言、預兆。同本義〖augury;prophetic remark〗。 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 如:讖兆(預言吉凶的先兆);讖記(預言未來事象的文字圖錄等);讖書(預言將來事情的書);讖語 圖讖 古代關於宣揚迷信的預言、預兆的書籍,常附有圖。 讖緯 〖divination combined with mystical confucianist belief〗 讖書和緯書的合稱。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緯是漢代迷信附會儒家經義的一類書。 讖語 〖a prophetic remark made casually which later comes true;aprophecy〗 迷信人指將來會應驗的話 ,當時無意中說出,不意日後竟成讖語。
起源
漢武帝以後獨尊儒術,崇尚經學。讖語附會儒學,與經義掛鈎,正是迎合時尚。因之方士們就把揣摩時勢的讖語同經學結合起來,這就是漢代讖緯真正的起源。
反讖緯派
第一階段特別是白虎觀論議以後,批判讖緯之學,就成為當時法學家的重要使命。桓譚,王充、等人富有戰鬥性的論戰,打破了經學、讖緯之學一統天下的沉悶局面,為法學的發展奠定了新的基礎。 桓譚 桓譚(公元前23—公元50年)曾上書言讖緯妖妄,又在光武帝接見他時「極言讖之非經」,引得光武帝大怒,說他「非聖無法」,差點「將下斬之」,(《後漢書·桓譚傳》)。桓譚叩頭直到流血,劉秀才暫時把他赦免了。不久就把桓譚趕出京城,其時已70多歲,最終死在被貶途中。以卵擊石,結局也是無奈的。 桓譚曾著有《新論》一書,闡明其法學及政治學術觀點。後人對其定性為唯物主義形神論 。 王充 王充(約公元27—99年)是繼桓譚之後,又一次批判「天人感應」論、經學和讖緯之學的思想家。著有《論衡》一書,是當時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對社會上的各種迷信思想和不公平現象展開猛烈的抨擊,具有鮮明的戰鬥性。用事實與邏輯相結合的方法詳細分析當時社會關注的各種哲學問題,表現了近代科學精神,有明顯的超前性,對後代有深遠的影響。但也因反對讖緯而終身不得仕進,「貧無一畝庇神」,窮困潦倒。 第二階段此後,另一位著名的具有唯物主義進步思想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張衡,奮起展開了對讖緯神學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