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圓尾鱟,(yuán wěi hòu)(學名: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也常稱作馬蹄蟹及鱟,其形態已維持不變五億年,是在香港發現的三種鱟中,僅存的兩種之一(另一種為中國鱟),並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十寶」的其中一員。[1]

圓尾鱟

圓尾鱟是鱟的現存種類中個體最小的一種。圓尾鱟含有劇毒,切勿食用。

目錄

分布範圍

見於東亞與東南亞各沿海地區,包括日本、台灣、香港、澳門、和中國沿岸等地區。成年圓尾鱟,多見於深水,而幼鱟多見於潮間帶淺水區。

在香港,圓尾鱟主要棲息在后海灣、白泥和大嶼山西北的潮間帶地區。

潮間帶沙灘和泥灘是它們的繁殖地。雌性的馬蹄蟹會於水漲時到沙泥灘產卵,每隻雌性每次約產下二千顆卵。 但由於圓尾鱟在野外的存活率偏低,在一萬隻幼鱟中,大約只有1 至2 只可存活至10 至15 年,生殖成熟的階段。[2]

生活習性

主要以沙蟲、小蟹、蚝和貽貝的雙殼類動物為食。

生存危機

圓尾鱟面臨過度采捕問題,數目已銳減。

圓尾鱟是海鮮市場中的常客。但鱟肉質不多,故多只用於觀賞,招徠客人,例如在香港的西貢海鮮街中便常有飼養鱟作觀賞,但飼養的鱟多因照顧不當而死亡。

填海及污染等生境惡化問題威脅到圓尾鱟的繁殖和生存。例如香港興建香港國際機場,破壞圓尾鱟繁殖的地方,而在白泥興建連接香港和蛇口的深港西部通道亦影響在港繁殖的圓尾鱟。

保護措施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把圓尾鱟列入「資料不足」。香港未有立法保護圓尾鱟。

圓尾鱟Carcinoscorpins rotundicauda是世界現存的四種 鱟(中國鱟Tachypleus trideutatus、美洲 鱟Limulus polyphemus、馬來亞鱟Tachypleus gigas、圓尾鱟)中個體最小的一種。是不能食用的,誤吃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北部灣沿海漁民都叫它「鬼鱟仔」。所以上述「威脅」中的「圓尾鱟是海鮮市場中的常客。」一說有誤。

毒性介紹

以昆明種小白鼠進行中國鱟和圓尾鱟組織的提取物毒性試驗。結果發現圓尾鱟的毒性遠遠大於中國鱟。圓尾鱟致小白鼠死亡的徵象為急動、驚跳而死,與河豚毒素中毒特點類似;而中國鱟中毒則為靜伏昏睡而死。成鱟的毒性均比幼鱟大。

參考來源